盛世慈光重生-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授帝笑了,苍老的眉眼舒展开来,忙说:“让九郎别跑过来,仔细累着他。”
卫终应诺。其实重华宫到太和殿,就那么几步路。
小內宦过来请示,皇子宗室有来请安。
天授帝不耐挥手:“回去吧,朕挺好,不用看。”都是他们天天在外头碍眼,我小九郎才不过来看父皇的。/(ㄒoㄒ)/~~
小内宦领命出去。
牟渔又拿了查到的御林军中有问题的人员名单过来,天授帝让卫终到一边去,然后一边看一边问牟渔:“三郎回去之后,都做了什么?”
他没料到小九郎那么记仇,不肯原谅三郎。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到时候……下不了手!
牟渔回答:“洛阳王回王府后,闭不纳客,只看书抄书。”
天授帝长叹口气。
因为三郎性子端方,又被阿期教养过,他对这个儿子印象不错,且三郎一直去冷宫看顾弟弟,也是个有情义的。若不是他发现九郎更优秀,这个国家他本是打算交给三郎的。
天授帝又叹口气,问:“五郎又去看了太子,他们说什么了?”
牟渔摇头:“没说上话,五殿下站着看了会儿就走了。”
天授帝眉头皱在一起,一直记得他五六岁就敢谋害六郎还陷害亲哥,道:“老五不是有情义的人,三番两次过去一定有目的,你仔细盯着。”
“是!”其实不吩咐牟渔也会仔细盯着。
天授帝又想到开心事,眉目舒展问:“九郎不见三郎,听说把正论也给赶出来了?”
却是问的卫终。
卫终点头,道:“说是难得清静两日,不想给姨父搅合了。”
其实王又伦是好意,试图劝沐慈来看望皇帝,见沐慈不愿意,他也扛上了,每天有空就呆在重华宫,不劝服不罢休。有时一天要在合欢殿蹭两顿饭,一边吃还一边叨叨叨……
沐慈:“……”还让不让人愉快地吃饭了?说好的食不言呢?
他索性,理完奏本就把这个老妈子一样啰嗦的姨父请出门外,说不见就不见,翻脸比翻书还快。
沐若松本来也劝的,看这翻脸速度,再估摸自己和人家亲姨父的地位,乖觉地闭嘴了。
天授帝心知小九郎做事都有自己的打算,与王又伦居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愉快)感觉。
天授帝十分愉快地说:“把昭文书库的珍本送两卷给正论。唉,九郎一直是这样任性的脾气,朕这个父皇只好替他赔礼了。”语气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
他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嫉妒王又伦,居然能和九郎相处地那么好。
到底谁才是亲爹啊?
……
过了一会让,天授帝叹气,将手中名单放下,道:“就按名单,该调离还是该处置,你看着处理了。”看来太子监国两三年,他和其他人做的事情不少呢,宫里都成筛子了。
牟渔点头,问:“若处理了,御林军不足五千,防卫会有漏洞。”
这倒是大问题。天授帝想了一下,道:“不如这样,”天授帝指着名单,“这些人暂时不动,看看背后的人到底想怎么蹦跶。”
这意思……就是准备自己开个后门,邀请别人进来黑……的“钓鱼执法”吗?
牟渔想起沐慈说的话,下意识拧眉,劝道:“父皇,阿弟建议我们求稳,不要兵行险招。”
天授帝揉了一下太阳穴,叹气道:“父皇也不想,这回只喝了几杯酒,多睡了一会让,就闹出一场风波。若万一哪天我起不来……”摇摇头,“时间不多了,父皇要把一个海晏河清的万里江山交给小牛儿,只能加快清理速度,想办法将深藏的敌人一网打尽。”
牟渔还是不赞同:“万一……”
引人入室,虽然可以关门放狗,却还是有风险的。
天授帝摆一下手,就是主意已定的意思,道:“父皇知道你担心,也的确不能太冒险……调防出去的多为龙骑和神箭。朕看寿王的‘白鹭卫’多是身形颀长,擅长控弦的高手。”
“是!”牟渔道。
“那让寿王调入两千‘白鹭卫’暂补入御林军。”天授帝对这个亲弟弟最是信任不过的,他也怕最近不太平,定王都遇刺了,他弄走了亲弟的侍卫就怕弟弟出事,刚好留人在宫中,也安全。
牟渔沉吟一下,问:“寿王世子一事……”
“正要说这事,朕问问九郎,若他不计较,就把寿王妃和世子都接回来。将来叔侄俩也不至于反目。”天授帝道,“到时你辛苦些,看着阿瑾那孩子,希望这一次他得点教训。”
牟渔点头。
他问牟渔:“定王有没有起色?”
“没有,无论如何总醒不了。”牟渔说。
天授帝拧眉考虑了很久,看左右只有个卫终,又问牟渔:“御前六军,好不好动?”压低声音表示,“九郎想要稳稳地掌政,必须有兵权在手才行。”
天授帝知道九郎不贪图兵权,恰是这样,他真是什么都愿意主动给的。只是朝廷禁军虽有五十多万,但三十万边军不能动,剩下两部分,御前六军最强,却不好控制。侍卫六军好控制,战力不足,也是他给亲弟弟寿王管的……
现在总不能新组个十万军士来给九郎吧?不说军费是笔大开支,就算拉起来了,仓促集合的队伍,战斗力能看嘛?
所以,最好还是趁定王府最弱的时候,将御前六军弄到手。
第134章 兵权与烧鹅
牟渔也希望沐慈有兵,不管他想不想继位。
但是牟渔还是对天授帝摇了头!
定王遇刺后,沐慈劳心劳力给两方势力找了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时候去动,太敏感。
天授帝叹气。的确很难,他全盛时期都没办法撼动定王,定王对御前六军掌控力可见一斑。
三十年布局,天授帝还把他唯一的亲外甥女嫁去做定王府世子妃,哪料到本该是重点保护对象的贞世子会为个庶出兄弟而战死殉国呢?如今还让懂军懂政的将门虎女杨氏成了世子妃,更不好抢夺了。
再怎么说,西北威远候杨氏那一支,是边军中除了镇北公之外最大的一股力量,是天授帝的死忠粉,也不好和杨氏翻脸。
世子妃杨氏,还是他这个皇帝一力促成的婚姻,本来他老丈人杨涯是死活不答应的么。怎么也不肯把自家最优秀的大孙女嫁给一个吃货懒鬼,大孙女比沐希贤还大了两三岁。
可天授帝一意孤行,就为让二房的力量强一点,与大房争夺,好让兄弟生隙,分化定王府实力。如今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到自己。
/(ㄒoㄒ)/~~还让不让人睡个好觉了?
还有个朝阳,不省心。
天授帝气闷了,定王好端端的养个那么泼辣的女儿来干啥?他自己还纵着让她成了小九郎的“姐姐”,结果九郎对她,总是心慈手软。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连着砸了几次啊摔。
天授帝面色转冷,问:“最近王重戬怎么了?”那家伙几天不闹场笑话不消停的。
牟渔对天京城的事了如指掌,道:“左氏一族下天牢待审,王重戬的二夫人正是左氏女,老郡公怕受牵连,将那女子连同庶出子女都送到梁州的田庄软禁。将王重戬打折了腿带去了西山别院。”
天授帝怒道:“胡闹,就这么把儿媳丢在天京城也不管管?派人去申饬,自家婆娘要看好,别天天回娘家裹乱。也派人去催催朝阳,让她回家侍奉家翁与夫君。”天授帝道。
牟渔冷冷一眼看着卫终。
——别装死,这是你的活儿。
卫终只好硬着头皮,上前把这不讨好的差事应下。
天授帝一咬牙,道:“有机会还是逼一逼,实在不行……”
天授帝的手指又开始搓动,这是准备硬来,血洗了,虽然他和沐慈一样不赞同简单粗暴招人恨的方法,可危急时刻若定王府站错队,也算师出有名。
牟渔郑重点点头:“儿臣会吩咐何秋军。”
御前军动不了,只能退而求其次。
天授帝考虑好一会儿,下定决心道:“若事不可为,就先让九郎做侍卫六军左都督,与寿王相互扶持。”
寿王是侍卫六军大都督。
其实一开始天授帝就盘算——把沐承瑾接回来,让自己亲弟寿王和他的最爱小九郎握手言和,将来九郎继位,叔侄不要反目,相互支持。
一会儿见了寿王,好好和他说一说,合则两利的事,他应该不会反对。况且亲弟也不是带兵的料,交给九郎……九郎一定会做得很好,假以时日让侍卫六军实力超越御前军也未可知。
天授帝很期待,道:“临渊,明天你把侍卫军三个大将军都叫进来,让他们先认认九郎。”又想起来问,“君逢好些了没有?”
白君逢是侍卫六军大将军白霖,牟渔之前的御林军大统领,天授帝的心腹,侍卫六军的隐形领导者。
因上次寿王去练兵,与白霖冲突。他心情不好喝酒,莫名因争风吃醋受伤。本来只是一些外伤,可能对方用的武器不干净,白霖一直被感染困扰,高烧昏迷,若不是体质够好几乎撑不过来。
牟渔表情稍微放松一点,道:“因阿弟的外伤消毒缝合的确有效,白将军脱离了危险,已经在好转,只是到底虚弱,康复需要几日。”
“君逢康复了,就直接听命于九郎。”天授帝又欣慰一笑,“再让九郎有空整理好《长乐外伤论》,有这么个宝物在手,九郎掌兵容易得很。”
当兵的比文人可爱多了,热血直爽。谁有能力,他们就服从谁;谁赏识他们,就为谁效忠;谁体恤他们性命,便会为谁而效死。
而他的宝贝九郎,能力有,会赏识,更弄出个外伤新治法,可以救活无数伤兵,连白霖都因他而捡回一条命。所以,九郎想要收伏这些个兵兵将将,真不是难事。
牟渔也深以为然。
解决了问题,天授帝心情大好:“定王常夸他家长孙有乃父之风,喜读兵书。你找些兵书给九郎送去,先让定王孙对九郎讲讲基础的,然后再找将军们给九郎上课去。”
以九郎的身体,不可能跑侍卫六军所在的天京城郊的西山大营,实践暂时有点困难……先丰富一下理论知识吧。
然后叫卫终把寿王传唤进宫,哥两准备好好说道说道了。
……
牟渔遵令,出宫去一趟西山大营,看里面一切如常,便对三个大将军传达了天授帝的意思。中午路过明丽街,他心思一动,进了聚德斋,也不要包间,只在二楼大厅寻了个雅座,一边听坊间最新的传言新闻。
长乐王理政的事,不仅是各家权贵头痛,与后妃皇子相关的家族急得跳脚。坊间讨论也热闹。
不过这里风向有利,因百姓想法简单,谁给大家活路走,就支持谁,所以民间对紫微星下凡,多个良策活人无数的长乐王更支持。
士林则褒贬不一。读书人最喜欢清谈时政,那个反应激烈啊,各种诗会酒会,朋友相聚,都是在讨论,或者说讨伐长乐王。
牟渔就听得聚德斋里,三三两两一桌的人都在说这事,虽没有指名道姓,只争论“唯嫡唯长”还是“唯贤”?
实际上能让人开始讨论“唯贤”,不得不说是长乐王的一种成功。
牟渔吃着小点心等自己外带的烧鹅弄好,心道:正主儿不急,到把旁人都急死了。想到沐慈并没有继位的打算,再听争论得快要打起来的几桌人,不由得暗自好笑,有一种——全世界只有我最接近他,最了解他的自豪优越。
沐慈对他极其信任,比对天授帝更信任……牟渔嘴角微勾。
……
因聚德斋临近水码头,牟渔忽听得码头方向热闹极了,似乎有谁吆喝着“有人跳水了……”暗中跟随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