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

第29章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第29章

小说: 读懂厚黑学的第一本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生日期:599年
职务:唐朝皇帝
主要成就:创贞观之治
死亡日期:649年
1。 晋阳起兵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据《旧唐书》记载,在他四岁那年,有一自称精通相术的书生拜见李渊时说:“你是一位贵人,还有贵子。”见到世民后,书生惊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李渊担心书生会将此话泄露出去,于是准备杀掉书生,但是转眼间书生就不见了,只好作罢。从此,李渊用“济世安民”中的“世民”二字作为李世民的名字。
611年(大业七年),山东、河北发生水灾,农民无以为食,被迫流浪,隋炀帝却还要征调大量民夫,远征高丽,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时,李渊正任太原留守,但是隋炀帝不信任他,派高君雅和王威为太原副留守,以监视李渊。616年,突厥侵入北部边境,隋炀帝命李渊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力抵抗,结果战事不利,隋炀帝于是派使者押李渊和王仁恭至江都治罪。李世民于是力劝父亲起兵。
要起兵必须扩大兵力,李渊为太原留守,虽握有重兵,仍需招募一支自己的队伍,可公开招募会引起高君雅、王威的注意。正在李渊、李世民为难的时候,马邑人刘武周杀死了马邑太守王仁恭,占据马邑郡,起兵反隋,且自称皇帝,还勾引突厥直驱太原。于是,李渊以讨伐刘武周为托词,召集各位将领商议,提出自己招募兵丁,高君雅和王威迫于当时的形势,只好同意。李渊命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人去招募士兵。不多久,便募兵近万人。
李渊父子大量募兵,毕竟无法完全掩盖其真实的想法,况且其所用将领长孙顺德、刘弘基是为了逃避征辽诏令而逃到太原的,而窦琮也是逃犯。高君雅、王威见此,怀疑李渊有谋反之心,暗中策划利用到晋祠祈雨的机会,将李渊父子诱骗来全部杀死。不料此事被经常出入王、高家的刘文龙得知,刘文龙立刻将此事报告给李渊,李渊于是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17年初夏的一天夜里,李世民的精兵和长孙顺德、赵文恪等人带领的五百壮士一起埋伏于晋阳宫城外。第二天清晨,李渊与高君雅、王威在留守府大厅议事,按照计划,以王、高暗引突厥入侵为由,将其逮捕入狱。事也凑巧,第二天果然有突厥数万人进攻晋阳,民众以为是王、高所致,于是李渊趁机杀掉高君雅、王威。
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乘虚入关,直取长安。
617年(大业十三年)7月,李渊率军进攻宋老生驻守的霍邑,却逢秋雨连绵,无法开战,而且道路泥泞,军粮运输困难。但他听了李世民的意见,决定不撤兵。八月,连日的阴天终于放晴,李渊遂下令攻城,并由李世民率兵诱敌出城,双方展开决战。李世民身先士卒,奋勇冲锋,“砍杀数十人,两刀皆缺,流血满袖”。霍邑一战,李渊大获全胜,斩杀了隋将宋老生,攻下了霍邑。随后,李渊率兵进攻河东郡,虽取得初战的胜利,但是隋将屈突通固守河东郡,李渊久攻不下。后根据李世民建议,李渊留下部分兵力包围和牵制屈突通,自己率主力部队渡过黄河,直取长安。
618年,隋炀帝被弑,李渊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唐太宗的“良知良能”(2)
2。 杀兄杀弟
唐高祖即位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三个人当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后几次战斗中,他立的战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的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等著名勇将。太子李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李世民。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将多,真的动起手来,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这些勇将收买过来。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建成受到尉迟敬德的拒绝,气得要命。当天夜里,元吉派了个刺客到尉迟敬德家去行刺。尉迟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们不会放过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门打开。刺客溜进院子,隔着窗户偷看,只见尉迟敬德斜靠在床上,身边放着长矛。刺客本来知道他的名气,怕他早有防备,没敢动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时候,突厥进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议,让元吉代替李世民带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帅后,元吉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元吉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就可以放手杀害世民。有人把这个秘密计划报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他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次日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建成、元吉进宫。没多久,建成、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心里犯了疑。两人拨转马头,准备回去。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着马赶了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世民,但是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来。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十名骑兵一起冲了出来,尉迟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
唐高祖正在皇宫里等着三人去朝见,尉迟敬德手拿长矛冲进宫来,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高祖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宰相萧瑀等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到了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
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让位给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李世民继位后,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老姜徐阶
字:子升
性别:男
出生日期:1503年
职务:首辅
主要成就:扳倒严嵩
死亡日期:1583年
1。 巧立罪名
徐阶,松江府华亭县人(现上海松江区)。明嘉靖三十一年,徐阶入阁,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内阁大学士任职,可以说徐阶的整个政治生涯中的最大亮点就是他斗倒了权势熏天的严嵩。
严嵩和徐阶同任内阁大学士共事近十年,但徐阶因与严嵩的政敌夏言的关系很好,而且夏言曾举荐过徐阶,因而严嵩对徐阶不免有些提防,严嵩多次设计陷害徐阶,徐阶装聋作哑,从不与严嵩争执,甚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严嵩的孙子,表面上十分恭顺。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对他多行无礼,他也忍气吞声。经过几次小小的试探,徐阶始终不与严嵩为敌,只是谨慎处事,严嵩也就逐渐放松了对徐阶的攻势。明嘉靖四十一年,通过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逐渐失去了世宗皇帝的宠信,徐阶也逐渐得到了世宗的信任,此时御史邹应龙在徐阶的支持下告发严嵩父子,皇帝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
皇上勒令严嵩退休时,徐阶还亲自到严嵩家安慰,使得严嵩深受感动,叩头致谢。严世蕃也率妻子乞求徐阶为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徐阶回家,他的儿子徐番迷惑不解,说:“你受严家父子的侮辱陷害,已经那么多年,现在是该出口气的时候了。”徐阶佯装十分生气,骂徐番说:“没有严家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严家有难,我负心报怨,会被人耻笑的!”严嵩派人探听到这一情况,信以为真。
严嵩已去职,徐阶还不断写信慰问。严世蕃也说:“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殊不知,徐阶只是看皇上还怀念严嵩,皇上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严嵩的爪牙在四处活动,时机还不成熟。
后来,三法司官员邹应龙认为,要告倒严世蕃,应以设置冤狱,残害忠臣杨继盛、沈练的罪名上奏皇上,因为这件事民愤极大。徐阶不以为然,沈、杨两案虽说是严世蕃出的主意,却都是世宗自己定的罪。如若以沈、杨两案当做理由治严世蕃的罪,必定会遭到世宗的极力维护,到时候严世蕃必定能逍遥法外,故要想治严世蕃死罪,就必须有两条嘉靖皇帝最讨厌的罪名:作乱、通倭。
正好这时,邹应龙做了一个怪梦:梦中有高山、水田里的米堆、草楼,他一箭向米堆射去,突然米堆倒了,草楼倒了,紧接着高山也倒了。因为水田中的米堆是指“蕃”字,严世蕃别号“东楼”,而高山是指“嵩”字。邹应龙认为所以这个梦预示着上苍在指点他为民除害,为国除奸,便连夜写成折子准备上疏弹劾严嵩父子数大罪状,有徐阶的指点在前,他果然只字不提皇帝钦定的沈练、杨继盛两案,只以皇帝最痛恨的罪名“作乱、通倭”状告严嵩父子想犯上作乱,才使得皇上痛下决心,除掉严嵩父子。
                  无奈胡林翼(1)
字:贶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812年
职务:湖北布政使、署巡抚
主要成就:抗击太平军
死亡日期:1864年
1。 好岳丈
胡林翼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为四品京堂。正因为此,胡林翼从小受重视,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并有不少奇遇。
胡林翼八岁时,他的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他随侍在侧。刚好将赴任川东兵备道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一见到胡林翼,就惊叹说:“我找到一位佳婿!”于是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胡林翼。胡林翼十九岁与陶澍的女儿琇姿(字静娟)完婚,二十一岁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办事干达,政声极佳。留居节署一年,胡林翼亲见陶澍兴利除弊措施,深受熏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