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老滑头"处世 >

第20章

"老滑头"处世-第20章

小说: "老滑头"处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把握住这个分寸,就是谨慎。
农村学生考大学跳“农”门,进入重点大学分数线了,无绝
对把握录取,报名的志愿表上填个二类大学,以求稳操胜券,
这也是谨慎。虽不能达到心满意足的最佳效果,但可免除失
败危险。
其实,谨慎,留有余地,不说过头话,不做心力用尽的事,
则随时可以应付意外情况。因为于人本身,强中自有强中手,
人不能自命老子天下第一;而于事态发展,也时有不测风云。
之所以说做人不是事事当谨慎,是说谨慎到一定情况当
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敢,或叫灵活。刘邦在鸿门宴上,被张良
第 152 页
叫了出来,实际已离虎口。如果想要逃走,又谨慎地履行礼
节,去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送肉上砧板。这时,刘邦既已
出门,该撒腿就跑,而讲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说:
“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也是为人处世的至理名
言。
中国人讲含蓄,表达一种意思,或者作为一种处世态度,
点到为止,不那么直接,不那么直通通的叫人受不了。过分直
接,不讲究方式方法,就是做了好事又吃亏。
但是,含蓄也容易过头,使人虚伪,使阴谋家得逞,使好人
上当。
曹植、曹丕争做太子。曹植才华横溢,人们敬服,曹操也
对他另眼相看,内心暗暗打算把王位传给曹植。当曹植封侯
了的时候,曹丕在军中还不过只混到郎官儿,比起曹植,太不
起眼了。但曹丕深知含蓄的妙用。
曹操带兵出征,曹丕、曹植都到路边送行。曹植称颂父王
功德,出口成章,引人注目,曹操也大为高兴。曹丕反其道而
行之,不能出口成章,就装得含蓄,假惺惺地哭拜在地上,曹
操及他左右的人,都很感动,并且认为曹植只是华丽的辞藻,
只有曹丕才忠诚厚道,是真实的情感。曹植继续我行我素,不
肯用心计和装模作样。曹丕则正中下怀,进一步玩弄权术,掩
饰真情。于

是王宫中的
终人及曹操身边人都为他说话,曹
于被立为太子。曹植的日子,从此便一天天难过了。
曹丕是利用含蓄而得手的最明显的例子,当然也可说是
阴谋诡计,并不值得提倡。而作为曹植这一边,则要引为教
训:含蓄一点,是一种说法,夹紧尾巴做人,是另一种说法。
含蓄些,夹紧尾巴做人,现代人也应当如此。
第 153 页
“大愚”之中藏大智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
曾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
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
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
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
上不是没有波动的。
年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
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
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
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
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
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
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
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
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
始的时候,你才几岁 ?”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
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
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
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
第 154 页
应该说,“时间证明论”是对的。他们共同工作了一个月
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
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
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
铁木辛哥分离。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
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过了铁元帅关,体现了后生
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假者绝
非傻子,显得木呆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
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下面再介绍
几例装傻术的妙用,望能举一反三。
睁一眼,闭一眼。
在交际活动中,单凭言语难以说服对方,采用交际情境表
义,有时给对方多一些思考、体验,常可产生言语不能达到的
效应。法国有位农学家,在德国吃过土豆,很想在法国推广种
植这种作物,但他越是热心的宣传,别人越不相信。医生认为
土豆有害于人的健康,有的农学家断言种植土豆会使土地变
得贫瘠,宗教界称土豆为“鬼苹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这
位一心推广土豆种植的农学家,终于想出一个新点子。在国
王的许可下,他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里栽培了土豆,由一支
身穿仪仗队服装的国王卫兵看守,并声称不允许任何人接近
它,挖掘它。但这些士兵只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人们
受到禁果的引诱,晚上都来挖土豆,并把它栽到自己的菜园
里。这样,没过多久土豆便在法国推广开了。这个推广土豆种
植的主意获得成功,就得益于情境的巧用。直言土豆好,人们
第 155 页
不信;由皇家种植,国王卫兵看守,暗示的情境意义即是贵重
物品。由此诱发了人们占有的欲望,加之栽种后亲自品尝与
体验,确信有益无害,就会完全接受了这种作物。这里交际情
境的魅力,就在于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睁一眼,闭一眼,
创造了一个使人接触土豆的契机,所以产生了可喜的效应。
歪打正着出笑料。
抗战期间
多公里的北暗的各机关团体,,驻在距重庆
以国立编译馆为首发起募捐劳军文艺晚会。一连两晚,盛况
空前。在正式开演之前,先垫一段相声。老舍自告奋勇,并请
梁实秋先生做搭档。梁实秋有言在先:在演出时用折扇敲头
的时候不能真打,只能点到为止。到上演的那一天,两人走到
台前,泥塑木雕般地绷着脸肃然片刻,装着一副傻样,没有说
话,台下的观众已笑成一片。他俩几乎只能在一阵阵的笑声
之间进行对话,一逗一捧,诙谐幽默。当须用折扇敲的时候,
不知老舍是一时的激动忘形,还是有意违背诺言,竟抡起大
扇向梁实秋的头上敲去,梁实秋本能地把头向后一闪,折扇
正好打落梁实秋的眼镜。说明迟,那时快,梁实秋连忙手掌向
上,两手前伸,正好接住落下的眼镜,并保持那姿态久久不
动。台下掌声、喝彩声经久不绝。相声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笑,
老舍这一喜剧性的“歪打正着”,更加让人如醉如痴。观众们
以为这 是他俩的 绝活,连声高呼“:再来一回!”老舍,尤其是
梁实秋心中有数:这“绝活”只能来一次!
荒诞之中明事理。
在面对一个错误的推理或结论,从正面反驳可能无济于
事,这时不妨用另外一个类似的,并且明显是错误的推理,来
第 156 页
达到批驳的目的,效果反倒更好。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
的荒诞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
而达到幽默的真正目的。推理越具有荒诞性,说出的话就越
具有幽默感。
宋高宗时,有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熟,皇帝发怒
了,把那个厨师下了大狱。没过多久,在一次演员演节目时,
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一
个说“甲 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
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
蹊 跷,问是 什 么 原 因。这 个 演 员 说“:甲子、丙 子 都 是生 的,不
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
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演员借皇帝“馄
饨生就下大狱”这个前提,演绎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是“生”就
该下大狱,甲子生、丙子生也该下大狱。这显然是荒诞不经
的,引人发笑。演员的推理语言婉转,表达含蓄,蕴涵了丰富
的机趣。这种幽默语言的产生,不能不归功于巧夺天工般的
荒诞推理。
)明知故犯生幽默。
某年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曾播出一个特别节目
届外国人汉语知识大赛。有位美国朋友在按规定用汉语讲一
件含有汉语知识的完整事件时,这样说:“有天,我去拜访一
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中饭。我说,做饭很麻烦。他说,又不是
请客,做顿便饭,不麻烦。我说,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
便饭了,大便饭也够麻烦的。”听完他的叙述,台下的观众笑
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第 157 页
表面看来,这位美国朋友不懂得“便饭“这个名词按汉语
构词习惯不能和形容词“小”与“大”搭配的道理。其实,这位
朋友并非真的不懂,他只是明知故犯,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
习惯,制造歧义,违反逻辑事理,荒谬地把“便饭”同“小便
(饭)“(饭)”联系起来,制造笑料罢了。
有个相声叫《歪批三国》,其中有这么一段:甲问乙“:刘
备卖过草鞋,张飞卖过肉,你知道赵云卖过什么 ?”乙说“:不
知道。”甲说“:你没听过《天水关》(注:一出三国戏)里姜维在
校场上唱的那两句吗?‘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
龙老迈年高。’这赵云不是卖年糕的吗?”听众听到这里,无不
捧腹大笑。把“老(迈)年高”理解为“卖年糕”,相声的作者利
用谐音制造歧义,造成了笑料,取得了幽默生动、令人解颐的
效果。
)答非所问妙解困。
答非所问指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
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就幽
默。答非所问并不是思维混乱,而是用假错的形式,幽默地表
达潜在意图。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休息时,一位发达国家外交官问一位
非洲国家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非洲大使答道:
“跟贵 国一 样,每 人死 一次。”
外交官问话是对整个国家而言,对非洲的落后存在挑
衅,大使并不理会其问话的要害点,故意将死亡率针对每个
人,颇具匠心地回答,营造着别样的幽默效果,幽默有效地回
敬着外交官的傲慢,维护了本国尊严。
第 158 页
答非所问讲究机巧,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不留
痕迹地闪避实质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逻辑的连续性,寻求
异军突起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 :“您最近在做些什
么?”
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
子。”
胡子是自然而然长的,小仲马故意把它当作极重要的事
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