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第4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樱暇乖谑O碌幕首又校艹频纳系虏偶姹傅模仓挥欣類至耍獾懔钽《急人艿懿钜恍
不过李世民在听到萧瑀的话后,却是微微一笑道:“宋国公言之有理,这几日朕也一直在考虑立太子的事,不过几个皇子却都十分优秀,所以才一时拿不定主意,不过今天却总算下定决心,将太子的人选给定了下来!”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立刻让下面的十几人精神一震,目光‘唰’的一声全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不过唯有长孙无忌却是面带微笑,好像早就知道结果一般。
“咳~,陛下,不知新任太子是哪位皇子?”房玄龄这时总算站出来问道。他虽然对李愔十分满意,但李愔却不愿回长安,所以房玄龄无奈之得选择了中立,对立储相关的事从来都不表达看法,直到现在大事已定,这才出来问了一句,同时其它大臣的耳朵也全都竖了起来。
而李世民则微笑着说道:“晋王虽然年幼,但素来聪慧,而且性情宽厚,与诸皇子相处时,从来不与人争执,再加上又是皇后嫡出,所以朕决定,立晋王为太子!”
李世民的话一落定,站在房玄龄身后的长孙无忌长出了口气,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虽然他早就知道了这个结果,但是直到李世民在文武大臣面前宣布之后,这件事才算是真正定下来,再想改也不可能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他才算是真正放心。
而萧瑀听到太子竟然是晋王时,脸上的神色也是一黯,默默的退回了文臣之列,而在场的十几人中,有至少一半的人都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他们都是看好李愔的人,可惜李愔自己不愿意回来,他们也没任何办法。
李世民早就观察着下面众臣的神色,现在看到有一半的人都露出不愉之色,他心中同样也是叹息一声,若是有可能的话,他当然也想让李愔回来,可是李愔志不在此,再加上李愔在外面发展的势头正劲,他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好再把儿子拖回来做太子吧?
萧瑀这些人需要安抚一下,但李世民心中所想的话却不能明说,不过他事先早有准备。只见李世民双手虚按,让众大臣安静下来后,这才开口道:“其实朕之所以立晋王为太子,除了刚才说的原因外,我还特意征求了一下六郎的意见,结果他对立晋王为太子也十分支持,这不,朕刚刚收到他的回信,就将这件事给定下来了!”
李世民说着,从书案上拿起已经开了封的书信,信封上字迹丑陋,正是李愔的亲笔信。看到封信,萧瑀等人的脸上却都露出一丝苦笑,原来立晋王为太子的事,远在登州的李愔也有参与,这下他们真的没话可说了。
长孙无忌看到萧瑀等人的表情变化,嘴角上的那丝微笑更加明显,立晋王为太子的事李愔也支持,这下萧瑀他们就再也没话说了吧?
不过长孙无忌忽然又想到,当初自己与李愔面谈时,对方事先给自己敲的警钟,那句‘我允许你做诸葛孔明,但是千万不要想做司马懿’的话犹在耳边,这让他心中格外的不舒服。
李世民却是又看了看李愔的信,这封信上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支持立李治为太子,信中还向他提出几个建议,要对李治这个大唐未来的接班人进行一番‘改造’,只不过这改造的内容却是残酷了点。
第四百一十章 军校少年班
李世民与众大臣朝议的第二天,正式颁布立储召书,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入主东宫。这个消息一付出,虽然让不少人有些失望,但若是从嫡庶之分来看,却又在情理之中,所以倒也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对。
不过在立太子召书颁布的同时,李世民又下了一道圣旨,命东宫的崇文馆与军校合作,成立一个军校少年班,这个军校班招收的都是勋贵世家的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将和李治、李贞等几个皇子一起,共同在军校班学习,课程安排的也很简单,上午在崇文馆学文,下午则到军校学武。
不过当这个军校少年班的消息刚一传出,却立刻遭到孔颖达和于志宁等一些大儒们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看来,太子身负江山社稷的重任,自然从小就要受圣人的教诲,根本没必要去军校学那些武夫之技。
孔颖达这些大儒们的话一出口,自然引得李靖等一帮武将的不满,纷纷出言与对方吵了起来。现在的大唐还是文武并重,武将们在朝堂上虽然一般不发表看法,但并不代表他们的话没有份量,这点与后世宋明之时的重文轻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孔颖达这些儒家之人的话,李世民自然是不屑一顾,从本质上说,他也是武将出身,而且身为一个帝王,若是不知兵的话,那么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帝王。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根本没理会反对者的话,而是以‘太子年幼体弱,去军校历练一番,至少可以强健一下体魄’为由,强行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关于让李治去军校这件事,正是出自李愔之手,不过他在信上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希望李世民可以让李治到军校里历练一番,毕竟军队是最磨练人的地方,若是李治能在那里生活一段的话,应该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改掉有些懦弱的性格。
李世民就是军队中出来的,自然知道军中生活虽然坚苦,但却也最磨练人,因此对于李愔的建议,自然十分赞同,不过他考虑到李治身份的特殊,而且军校里的一般班级也不适合李治,所以最后想了个单独成立一个少年班的办法,选拔一些贵族少年与太子一起学习,如此一来,李治身边都是同龄人,也能更好的学习,而且这些贵族少年若是能学有所成的话,日后也会成为李治登基后的一大助力。
东宫李治的寝宫之内,李治身上穿着军校送来的学员制服,这套制服的设计李愔也参与其中,大体就是后世那种分成上衣和裤子的军训服,只不过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唐代服装的特色,看上去虽然有些怪异,但军校之中的学员成天摸爬滚打的,穿这样的衣服不但方便,而且也极为英武。
李治站在镜子前面扭扭看看,虽然他的身子瘦弱,但是这套学员制服却设计的极为合体,这让他整个人看上去少了几分稚嫩,而多了几分英武挺拔之气。
“八哥,你看我穿上这身衣服是不是显得大了几岁?”李治兴致勃勃的对旁边喝茶吃点心李贞问道。其实除了李贞外,比李治小一点的李慎也在,他们两个同样穿着军校的学员制服,以后将和李治一起,进入到军校学习。
李贞没好气的瞪了正在臭美的李治一眼,语气不善的道:“你再大又能怎么样,反正是一辈子都得呆在长安,说起来还是七哥运气好,竟然提前去泉州当他的刺史去了,倒是不用再上什么劳什子的军校,早知道我也到外地之官了。”
李贞的抱怨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本来他今年十四岁,明年就可以到外地之官一年。而李贞一向最佩服李愔,早就想像李愔在登州那样,治理出一个兴旺繁荣之地,可是现在李治做了太子,他倒没什么意见,毕竟无论怎么算,太子都不会落到他头上,可惜接着父亲李世民要成立军校少年班,命他也要进去学习,这下还不知道要学多长时间,他想要到外地大干一场的愿望自然是落空了。
李贞的话音刚落,同样正在整理衣服的李慎却是大笑道:“八哥,你想到外地之官的目的恐怕没那么单纯吧,我可是听说,你府上住着应国公家的三小姐,长相是国色天香,而且与八哥你情投意合,现在就等着成婚呢,若是你到外地之官的话,恐怕兄弟们就得先喝你的喜酒了吧?”
李慎这家伙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却十分早熟,说的话也一下子说到了点子上,李贞外出之官虽然是抱着一展抱负的目的,不过他和武美娘早就情投意合,甚至杨夫人也不反对他们成婚,不过李愔却并不想让他们结那么早的婚,说是对身体不好。这让李贞十分无奈。在他看来,美娘都已经十三岁了,而自己也马上十五了,身边像他们这么大结婚的人多的是,根本一点也不早,可惜李愔说服了武媚娘,两人都一起反对,这让李贞十分无奈。
不过李贞也不笨,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李慎刚才说的,若是他到外地之官的话,那么按规矩是要先成婚的,有这个正当理由在,想必六哥想反对也没有理由了,李贞被李慎一语道破了心事,当下脸色一红,上去敲了敲李慎的小脑袋气道:“小孩子懂什么,我与美娘是总角之交,相识相知这么多年,早就该成婚了,若不是六哥……”
说到这里时,李贞猛然闭嘴,李愔之所以能插手他的婚事,主要是因为有武媚娘在,但是武媚娘的身份却见不得光,李愔虽然是他兄长,但却也就没有插手他婚姻的理由,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忽然停下来。
不过李治的耳朵极尖,听到后丢下镜子笑问道:“八哥,你成婚怎么又和六哥扯上了关系,难不成六哥还能阻止你成婚吗?”
要不是六哥阻止,说不定我现在连孩子都有了。
李贞心中咕哝一声,不过他却不敢这么说,只是开口搪塞道:“怎么和六哥没有关系,当初他建议父皇,让我大唐的公主要十八岁才能出阁,再加上报纸上又宣传太早成婚的坏处,结果现在无论是民间还是贵族圈中,都是风气大变,一般女子最少也要等到十六才出阁,而美娘现在才十三岁,估计我还得再等三年!”
李贞说话之时,还半真半假的露出满脸的苦笑,这倒是让李慎面露同情。不过他毕竟年纪还小,对男女之情了解的不多,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倒是李贞听后也在心中叹了口气,心中也想起分别半年有余的采儿,也不知道他在六哥那里过的怎么样?个子是不是又长高了?不过听说海边的太阳很毒,千万不要把皮肤晒黑了才好。
“皇后驾到!”正在李治在想着心事时,忽然外面的太监喊道,紧接着两个小黄门打头,后面跟着两排宫女,最后则进来一位身着宫装的中年贵妇,正是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
虽然长孙皇后盛装而出,但是脸上却难掩一股憔悴之色,甚至在乌黑的发丝之中,还隐约可见一丝丝银发。长孙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平时保养的极好,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平时看上去也只有三十许,不过在最近两个月,她却老的极快,不但皮肤失去了往日的光泽,连白头发也开始出现了。
看到长孙皇后进来,李治三人急忙站起来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
长孙皇后看到李贞和李慎也在这里,倒也不觉得意外,以前李治不是太子时,他们三兄弟的感情就很好,所以时常走动,长孙皇后对此也十分赞同,现在见到李贞二人,倒也在意料之中。
“起来吧,贞儿和慎儿你们也要到到军校里学习,不过我听说那里有许多训练可是十分困难,你们三兄弟到时可要互相帮助,千万不要丢了咱们皇家的脸!”长孙皇后笑呵呵的将三人搀扶起来道。
“母后放心,我是他们的兄长,谁要是敢欺负两个弟弟,我非把他的腿打断不可!”只见李贞笑嘻嘻站起来道。不过长孙皇后听后却是哭笑不得,她叮嘱的意思是让他们三兄弟在训练时,要互相扶持,不能落于人后,可是李贞这个好斗的小子却理解偏差,听他的意思,好像到军校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