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巴巴罗萨"行动 >

第3章

"巴巴罗萨"行动-第3章

小说: "巴巴罗萨"行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不但没有击中目标,反而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1939年3月,德国人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将性能优异的“斯科达”-35型坦克和 38型坦克尽收囊中。捷克政府曾经向瑞典、匈牙利、南斯拉夫、拉脱维亚甚至阿富汗和秘鲁等国出口过坦克。纳粹国防军缴获了大约300辆-35型坦克,将其更名为35型坦克,并以此组建了一个装甲师。此外,德国人还将性能更加优异的 38型坦克更名为38型坦克,并将其组建成至少2个装甲师。对于轻型的Ⅰ、Ⅱ型和中型的Ⅲ型以及少数的 Ⅳ型坦克而言,上述两款坦克为德军装甲师增添了新的活力。 
“我们时代的和平” 
1939年8月20日,希特勒发给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一封电报,在电报中声称,“鉴于正在急剧恶化的波兰局势”,建议与苏联签订和约。德国民众对于同“阴险且极具杀伤力”的苏联交往看法不一,有些人仅仅是感到意外而已,而另一些人的反应则比较强烈,他们对于这种立场上的突然转变表示震惊和不解。3天后,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与苏联外长米维亚切斯拉夫·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紧接着,他们举行酒会,高举香槟庆祝条约的签订。在相关的一些照片中,斯大林面带微笑,手握着酒杯站在背景中。长期以来,俄国的社会主义者以及欧洲各地的“布尔什维克”追随者们始终是纳粹的终极敌人。如今,苏德之间居然签订友好条约,这种情况不仅令普通的纳粹党徒迷惑不解,也使一些保守的德国人不知所措。欧洲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包括那些还在西班牙为反抗法西斯主义而斗争的民众,对于这种情况似乎与1938年9月的英国人有着相同的感受。当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英国,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他们将会享受“我们时代的和平”。 
通过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人可以不必再像一战期间那样在战争中同时在两线作战,受到对手们的东西夹攻。1939年8月签订的苏德条约固然使纳粹分子感到震惊,更重要的是,它为同年9月德、苏两国侵略波兰铺平了道路。条约规定: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6)   
1. 双方互不侵犯; 
2. 如果一方与第三方发生冲突,另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对第三方提供帮助和支持; 
3. 德国与苏联均不得加入任何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地针对另一方的军事集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附带有一项秘密议定书,确定了双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利益范围划分:苏联要求得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立陶宛的北部边境为界。在波兰,苏联的势力范围将达到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通过这种残酷的战略实用主义,希特勒确保了自己在进攻波兰时不会遭到苏联的干预。但是,对波兰的攻击却最终招致了法国和英国对德宣战,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曾承诺过援助波兰。 
根据1939年8月共同签署的一份旨在援助波兰的条约,英国在1939年9月3日11时对纳粹德国宣战,法国紧随其后于同日17时对德宣战。当天,英国民众将收音机调至广播电台的国内频段,收听首相的讲话。在讲话中,内维尔·张伯伦用平静的语气向公众宣布,英国政府曾要求德国从波兰撤军,“如今,德国政府对于我方的严正要求没有任何回应,我宣布大英帝国与德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在结束了广播讲话之后,张伯伦随即递交了辞呈。 
根据所谓的“作战计划”,波兰军队采取“线式防御”,将大批部队和兵器以横宽配置的方式部署在边境线上,这种部署对于抵抗有着近距离空中支援的德军机械化和装甲部队而言,简直是糟糕透顶。波兰指挥官们寄希望于驻扎在西面的英法联军能够对德军实施攻击,牵制敌军一部分兵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波兰军队的压力。在波兰平坦的麦田上,很难找到可以依托用来构筑防御工事的地形,但是像布楚拉河、纳雷夫河、布格河和维斯瓦河这样的河流却可以作为天然的屏障。 
闪击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根据“白色计划”,兵分4路对波兰发动大规模进攻。波兰防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部署在西部前线的波军与后方的联系被迅速切断。在短短4个星期内,费多尔·冯·博克将军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第3和第4集团军以及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第8、第10和第14集团军就迅速击败了波兰军队。9月17日,苏联红军从波兰东部边境发起进攻,进一步加速了波兰的灭亡。9月27日,华沙沦陷。10月5日,华沙城内最后的抵抗也结束了。在这次战役中,双方均损失惨重:德军阵亡8 082人,27 278人负伤,5 029人失踪;波兰军队7万人阵亡,13万人受伤。 
德军与苏军在布格河与马恰维克河交会处的波兰小镇布列斯特—利陶夫斯克碰面,双方因而得到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据一位战后接受采访的德军炮兵军士回忆:“苏联人的形象糟糕透了,我不得不说,他们的汽车、装甲车,甚至主战坦克都只是一堆涂满油的废铁。” 
波兰人在作战中采用传统的防守观念,实施分层防御:配置在最前方的是埋伏在战壕和碉堡里的陆军,纵深部署的是负责提供火力掩护的炮兵,机动预备队则部署在后方,负责封堵可能出现的防线缺口,或者阻击突破防线的敌人。然而,德国人却以一种令盟国和中立国目瞪口呆的速度击败了波兰。当时,一个亲眼目击了这场战争的记者——尤金·哈达莫夫斯基——首次使用“闪电战”这一词汇,准确地表达出了他和大多数人的感受,而这个词汇作为描绘德军作战特点的专门军事术语一直沿用至今。1940年,哈达莫夫斯基在自己的笔下把这次军事行动称为“闪电袭击华沙”,此后正式有了“闪电战”这个词汇。纳粹宣传机构也立即行动起来,竭力吹嘘“闪电战”的潜能——这是一种全新的、富于魅力的作战模式,而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却意味着一种极大的恐惧。 
在随后几年里,闪电战成为德军赖以克敌制胜的法宝。借助于这种战术,纳粹德军突破重重防御,一路杀到莫斯科和开罗城下。要想进行这样一种闪击战,德军离不开火力强劲的坦克车辆、半履带式 251型装甲人员输送车、“梅塞施米特”-109型战斗机、“容克”-87型俯冲轰炸机等先进武器装备的有力支援,更离不开空地兵力之间的密切配合。同时,效率极高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也确保了部队的快速反应,从而夺取并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7)   
实施闪击战战术的德军部队,在发动进攻时首先出动步兵,借助炮兵火力的掩护,从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通常情况下,这种正面进攻被认为是缺乏策略的表现,因为所面对的是敌人最强的防御阵线,但是,这种进攻方式却能够非常有效地牵制敌人的兵力。与此同时,德军将会选择一些敌军意想不到的突破点,进行一阵短暂但却猛烈的空袭和炮击后,撕开一个缺口,装甲部队随即趁虚而入,再次展开一连串的突击,最终击溃敌军防线。这些赖以打开局面的“突破点”通常是相对比较窄小的阵线,它们通常会在闪击战中遭受“痛击”。一旦突破口被打开,更多的坦克、装甲人员输送车、步兵卡车就会从突破口涌入,在侦查小组的带领下突入敌军纵深地带。这种闪电般的攻击速度能够让敌人的防线瞬间失去平衡,突入敌军内部的装甲部队进而向左右散开,对敌人形成合围之势。 
在德军持续不断的猛烈空袭下,对手往往来不及转移人员和车辆。轰炸进而摧毁了通讯设施、指挥部和军需仓库。俯冲轰炸机为地面装甲部队充当了“空中炮兵”的角色,还可以协同装甲部队向前推进。紧接着,德军用火炮轰击包围圈里的敌军,出动传统步兵长驱直入,进一步收紧包围圈,最终全歼敌人。 
此时此刻,英法两国政府就像观众一样,麻木不仁地看着德国运用闪击战术击溃波兰,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派出小股侦察部队刺探德国边境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静坐战争”,一位美国议员甚至称其为“奇怪的战争”。 
意大利受挫 
法西斯意大利是德军对法战争胜利的受益者之一。在自封为“领袖”的本尼托·墨索里尼的统治下,意大利在6月10日对英法宣战。尽管它对于法国南部的进攻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但是在战斗结束后,还是成功地掠夺了部分法国领土。 
1940年9月13日,意大利从其北非殖民地利比亚向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发动进攻。起初,战斗进展非常缓慢。但是,在一次大胆而又猛烈的反击中,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军队在阿奇巴尔德·韦维尔将军的指挥下,将意大利人从埃及赶回利比亚。截至1941年2月初,意大利军队损失了2万人、200门火炮和120辆坦克,仅剩下一支不超过3 000人的部队。 
这时候,德国再一次意识到应当出面帮助意大利这个不可靠的盟友摆脱困境。2月12日,由第15装甲师和第5轻型步兵师(后来更名为第21装甲师)组成的“德国非洲军团”(亦称“非洲军团”)在的黎波里登陆,援助在非洲战场陷入困境的意大利军队。埃尔温·隆美尔中将担任“非洲军团”司令,他是一位精力充沛、勇于进取的指挥官,即使在部队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他也会选择进攻。 
早在几个月前的1940年10月28日,星期一,墨索里尼就曾致电希特勒,“元首阁下,我们已经开始进军”,同时通知希特勒,部署在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军队已经开始进攻希腊。一天后,两位领导人在布伦纳山口会晤。尽管希特勒对意大利的贸然行事非常恼火,但他还是主动提出为墨索里尼的军队提供支援,却意外地遭到了墨索里尼的婉言谢绝,因为墨索里尼把巴尔干半岛看做自己的势力范围。5时30分,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维斯康蒂·普拉斯卡将军指挥意大利第11和第9集团军的6个师,兵分4路向希腊山区大举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阿尔巴尼亚军队以及一些志愿者也参加了这次行动,他们打着“解放居住在希腊的阿尔巴尼亚人”的旗帜,浩浩荡荡地向希腊进军。他们面对的是希腊第1集团军的4个师。虽然从字面上看,希腊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他们每个师的兵力都达到或超过1.85万人,相比之下,意大利的每个师却只有1.2万~1.4万人。此外,希腊军队还装备了更加有效的轻、中型火炮以及更多的机枪。 
意大利人的进攻严重受阻。11月4日,帕帕多普罗斯上校指挥希腊第2军向格尔索斯将军率领的意大利第11集团军发起了反击。希腊马其顿集团军大败意大利精锐的山地师。希腊军队夺回边界地区,迫使意大利人撤出希腊,穿过边界进入阿尔巴尼亚。截至11月中旬,希腊总共部署了11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师,抗击意大利的15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此前,墨索里尼的将军们曾经警告他不要在年底对这个荒芜地区发动进攻。为此,彼得罗·巴多格里奥元帅还辞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以示抗议。12月4日,陆军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