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419章

越沧海-第419章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六月初四日。大军没有全部进入代州城,尤其是中军御辇只是在代州城北二十里外的雁门关外驻扎,只有前军被派入关内打探消息。代州以北,出太行、阴山余脉的,原有“太行八陉”中的蒲阴陉、西陉两条陉道,各数十里,分别有紫荆关、雁门关设于山陉险要之处。其中蒲阴陉还有谷道分叉,在紫荆关一侧形成小道,为了堵住这条谷道,古时还设有一座声名不显的关卡——不过千年之后,因为林育荣林师长在这里打倭寇打了胜仗,这座名叫“平型关”的关卡才有名起来。因为地利的关系,以骑兵为主的大辽援军在前方战局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入关并不是一件稳妥的事情,萧绰出兵时,代州…太原之间的战场一直处于拉锯状态,自然有必要在大军到了之后随时确认前线战况,再做决断。

    萧绰坐在御辇帷幕之后,等了约莫半日,堪堪日落时分,才有心腹臣子前来向耶律贤禀报情况。

    “臣韩德让,参见陛下。”隔着帘幕,一个年近三旬的俊逸年轻文官规规矩矩地行礼。他乃是新任南院枢密使韩匡嗣之嫡子。自从五六年前时,在先帝耶律璟手上做了十几年南院枢密使的室昉病死之后,韩匡嗣便继任了这个位子,其子韩德让当时不过二十三岁,然年少有识,颇受南院大王耶律挞烈重用。这次与宫中接洽军务,耶律挞烈都让此人转达同传。(注:也就是说,在高平之战、吴越挖角杨继业、乃至后来陈桥兵变时邢州事变等十几年中,辽国的南院枢密使都是室昉。吴越人当年从北汉使用重金行反间计挖角杨继业时,辽国方面中计退赃的也是室昉。但是室昉资格老,寿命不济,如今已经老死了。本书年限跨度比较大,对于一些次要国家的次要官位上的角色,凡是中间十几年没出场、再次出场时换了名字的,一般都是原任的人老死了,后文大量辽人新人不再做特别说明。)

    “韩爱卿免礼,南朝兵马进展如何,可有消息了么。”萧绰也不避讳拿捏,直接就坐在帷幕后面代替耶律贤开口了,耶律贤有哮喘的毛病,平素多说话也是很艰难的。一边说着,萧绰一边也在观察韩德让,这个男人比她大十二岁,按说以萧绰的标准来说,韩德让该是老男人了,却不知为什么萧绰心中却有一种觉得韩德让颇有成熟男人韵味的错觉。

    “这个汉臣倒是颇为俊朗……恩,不对应该是颇有男人味,那部胡子,便不是弱冠书生该有的了……该死,我大辽男子,无论契丹还是汉人,不都该以英挺俊拔豪气为美么,有大胡子有啥不好的?为什么本宫总会不自觉地往那般南朝俊逸人物的标准上靠呢……虽然那人也有一小撮三角形的齐整短髯……是了!本宫定然是因为刚刚丧父,心中无主,才会这般慌乱觉得成熟男人可靠一些……”萧绰一边隔着帘子观察,一边心中就是这样胡思乱想。

    “回禀陛下、皇后娘娘。刘继元刘节帅总督代州兵马与明人交战,最近数日来颇为不利,连败两场,如今忻州只怕是……已经消息断绝,无法明确城中是否还有军民坚守。且根据刘节帅与耶律斜轸招讨使所探,明军在河西近日进展也颇为顺利,同州、延州各处与朝廷均已消息断绝,宋王曾下令各州据城自守,然明军掌握渭水、黄河舟师后,壶口瀑布以下游河西之地,尽数为明人所略。如今明军已经在延州打通了黄河河运,关中资粮也可直接与河东沿岸互通有无,因此可以快速投入河东战场的兵力也就更加充沛了。”

    河西之地,便是指黄河自渭水北岸往北转折之后,黄河以西的部分,和后世山西省对应“河东”的概念一样,与之相对的河西便是陕西省中部西侧。战国时候,魏国名将吴起最大的功绩便是经略河西,使秦国如遭遇跗骨之蛆,可见河西之地乃是河东进攻秦地的要害所在。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地理局势,主要是因为在河东…河西之间的壶口瀑布以上游部分,黄河两岸都是高山峻谷(比如河东在沿河部分就是吕梁山),水深流急,自古都是船只通航的绝地,也不可能徒涉渡河,一旦魏、晋失去了河西的桥头堡,再想进攻秦地的话就只有老老实实走河南道的洛阳…潼关…长安一线了。

    也就是说,在萧绰从上京匆匆带着大辽主力部队南下的途中,明国人在这大半个月里的进展实在是颇为迅速——但是萧绰也没办法,虽然赵炅投降大辽、自称宋王的消息二十多日前就传到了上京,然而她萧绰恰好遇到了亲生父亲萧思温被杀的大事,而且在萧思温被杀之前,萧绰其实是没有置喙军务的权力的——事实上哪怕是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在萧思温为相的时候,那也是没有方面大权的,只有南北院大王有那种档次的权力。

    萧思温被刺导致的大辽短暂权力真空窗口期,导致了如今局面的进一步恶化。

    “那么,两营招讨使那边可有新的消息,南院大王又可有呈言进御?以他们之见,如今我大辽大军,是否还应该联合汉、宋诸藩入关与明人决战?还是另寻他途。”

    “诸位大人都尚且未有定论,只有惕隐大人有谏言请微臣转达:惕隐大人言道,明人善于攻坚守城,如今局面,河东之地明人辎重已然融会贯通,与此决战,只怕正中明人下怀,有飞狐陉之虞。不如假作以汉、宋诸藩兵马佯救忻州,一旦不敌,便弃辎重钱粮,轻兵倍道退代州、出雁门,诱使明人骄纵,出关而入草原,而后方是我大辽决战之机。我大辽控弦铁骑数十万,绝不可如飞狐陉时那般,与南朝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陛下及本宫得惕隐这般大才,何忧国事艰难不定呢?德让,你这便照此书就,待陛下用印,便持去南院大王处商榷吧。”

    “微臣遵旨。”

    。。。


484。第484章 出关云州



    “和辽人翻脸的第一年,也会是最重要的一年。自古北地鞑虏散布于草原,且逐水草而居。我汉人但凡骑军不足,便难以克尽全功,纵然追击,鞑虏便迁移退避,待到秋冬再南下侵袭。况今之辽国,自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来,河北之地尽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至于寒冬腊月,黄河封冻,则纵有坚城可收,河南淮北之地也不免为辽人剽掠。

    因此,我大明原先若是不与辽人反目,那也就罢了,今日依已反目,便要寻求在第一年内建立大功,绝不是从契丹鞑虏手中收复一些汉地州城便算为能了,而要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尽快以一场大决战从战略层面歼灭辽军大股机动性强的主力部队,使之今冬无力南下,甚至在歼灭敌军主力之后,使我大明有机会收取燕云关山险隘之处固守。如此形势下,只要有何辽人决战的机会,哪怕不是在我大明兵马最适合的决战战场上,大明也决不能退缩,而要力求速战。”

    钱惟昱铿锵有力的指示,在原本属于刘继元的伪汉故宫内回荡。渭南、河西系列战役结束之后,随着追击赵炅残部的进度,大明军队的主力,也从河套方向渡过黄河转向了河东战场。钱惟昱亲自御驾赶到之前,杨继业和潘美已经在太原…忻州…代州之间和刘继元为代表的汉奸部队,乃至辽国南院下属一部兵马混战拉锯了个把月了。钱惟昱亲自督统的明军主力比辽人从上京赶来的皮室军、五院军要早几日,这也导致了忻州拉锯争夺向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于是乎,才有了前面这一段发言。

    这番言语的背景,乃是杨继业麾下斥候回太原回报,说是探查到辽军动向,赵炅的仆从军被辽人作为救援忻州的主力援军投入到了代州,即日已经南下;然而辽人的皮室军和五院军并未有入雁门关的打算,似乎还在相机而动,应该是自忖河东之地山陉交错的地势不适合数十万规模的骑兵军团展开和发挥机动优势。根据杨继业久在北地、熟悉骑兵的思维,立刻便判断出辽人有一旦忻州不可救,便以赵炅刘继元人马为诱饵,诈败退出雁门关,把明军引诱到大草原上决战。

    基于这个判断,杨继业在说了辽人的可能应对之后,便劝说钱惟昱:“陛下切不可轻敌冒进,误中了辽人诱敌之计。若是辽人真个主力退出雁门关,我大明便据关自守则可,没必要出关寻辽人决战。下半年在河北之地,我汉人徐徐收复,还有的是将辽人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且河北之地尚且有永济渠故道可用,黄河北段各处也便于水师逡巡运送资粮,不比从河东出关,自潞州而北千里俱靠陆路车马转运,不利于我大明发挥。”

    回答杨继业的,便是开篇钱惟昱的那段话了。站在一个军事将领、兼顾后勤问题的身份上,杨继业的建议是很对的,很符合军事需要。但是那不符合政治需要,也不符合民生的需要,既不能保证痛击辽军的时效性,也不能做到“把战火烧到敌人的战场上去”这一要求。按照杨继业的办法实施的话,结果只能是河北地区包括燕云在内三四十座军州的地盘彻底打烂,到时候大明收复之后还要用江南两淮大量财力花上十年八年重建河北。

    “杨爱卿,打仗不能只顾虑士兵的伤亡,钱粮的耗费,也要想想怎么把战火烧到辽人的地盘上去。中原战乱近百年,黄河以北如此广大,却只有堪堪超过一百万户户口,连八百万人汉人都不到。若是再在河北与辽人各自动兵数十万拉锯厮杀,百姓流亡又该有多少?能够在大草原上解决的决战,那便尽可能在大草原上了账。纵然多死几千人、上万人,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相信以我大明今日军力,只要辽人敢和我硬碰硬决战,我大明都有必胜把握,只是损失多少罢了,故而决不能放弃任何一次正面决战的机会,哪怕是明知辽人用诱敌之计把握大明引诱到对辽人相对有利的战场上决战。”

    “既如此,臣并非惜命之辈,唯有遵循陛下旨意。”

    杨继业表态之后,林仁肇本就是一心求战,严格执行君命的,没什么可多说。其余申屠令坚、顾长风、孙显忠各路来路不同的将领,包括从宋人那里反正过来的曹彬、潘美,也都是恭敬领命,各自整备本部人马不提。这些军队有原本汉南战场而来的,也有东路主力军的,也有从蜀地…汉中…关中战场一路杀来的。反正现在其余各处战场基本上都结束了战斗,除了在陇右还有一些偏师在圈地之外,大明亲从都、北府兵、铁骑都三路主力的精锐人马可以说是齐聚一堂,在河东站场可以出动三十万规模的兵力。

    一场不可避免的大决战,就在辽人试图引诱明军出关、在草原战场上拉伸明军后勤难度后决战;而明军方面也急于寻求决战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即将爆发。虽然双方都用了一些小小的计谋,不过都在看穿计谋后依然义无反顾地扑了上来。谁都有不得不战的理由,尤其是辽国内部,如今从个人角度来说,萧绰有比其他辽国皇亲国戚方面统帅更重要的非打一场大仗立威不可的理由——萧思温的遇刺可不是小事,如果萧绰没有足够的对外功绩形成权威,如今靠着“一致对外”凝聚起来的辽国人心,很快就会被争夺萧思温死后政治遗产的心思吞没。从这个角度来说,钱惟昱还应该好好感谢一番如今已经被辽国皇帝当做反贼击毙的刺客组织者高勋、女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