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4章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4章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队司令雷德福,美国驻汉城大使穆乔,陆军部长佩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助
理国务卿腊斯克等。
透过明净的窗户,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景观,大家却无意欣赏。他们听到麦克阿瑟正在
发表以后常被人们引用的讲话。这位将军坚信,在朝鲜半岛,战斗会在感恩节前结束。他
说,这样他就能够在圣诞节把第8 军撤回日本。他将留两个师和其他联合国国家的军队在朝
鲜半岛,直到那里选举结束。他认为选举最迟可以在1 月份举行,那时就有可能从朝鲜半岛
撤出所有的外国军队。
似乎胜利在望,大家对战争一旦结束、复兴朝鲜所需要的援助进行了一番讨论:麦克阿
瑟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接着,杜鲁门向麦克阿瑟提出关键性问题:“中国和苏联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如何?”
这位将军首先谈到中国人。他认为中国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
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南下到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
亡。“
其次,他谈到苏联干涉的可能。他向杜鲁门肯定,苏联空军的飞机和飞行员的素质比美
军差,他看不出苏联在冬季到来以前可能调出大量的地面部队。
麦克阿瑟认为,即使有可能使中国和苏联联合起来进行干涉,用苏联飞机支援中国的地
面部队,这也不足为患。“苏联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就配合不起来。”
后来,大部分时间是用来讨论日本问题。
这次会议在9 时多结束,他们决定在午饭以前离开威克岛。
杜鲁门在麦克阿瑟的胸前加上第4 枚橡叶勋章,同时给穆乔大使授予一枚勋章。
杜鲁门满意地飞离威克岛。从天穹俯瞰大地,真是妙不可言。大海依然平静而美丽,碧
绿色的岛屿如同一串串翡翠珍珠。
威克岛会谈以后,美军大大加快了向朝中边境进犯的军事行动,同时更频繁地出动飞机
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公然将战火烧向中国,使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各大报刊纷纷刊登了杜鲁门的关于战争不久将结束演讲。也有人问:美国胜券在握
了吗?
(3 )台湾岛:蒋介石大喜过望。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 时,成都凤凰山机场,统治了中国22年之久的蒋介石凄然地
登机升空,向台湾飞去。“依视眼底大陆河山,心中枪然。”4 个小时后,他再从飞机往下
望去,眼底已是茫茫东海,大陆已经看不见了。他哀叹,就在他飞离大陆的时刻,一个蒋介
石统治中国的时代,从此结束。
台北市非面13公里处的草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青山环绕,林木幽深,温泉遍布,
蒋介石在这里选了一所“士林”别墅作为住宅。他把草山改名“阳明山”,以标榜他一生最
崇信明朝的哲学家王阳明。
1950年,直到5 月,连接传来的是海南岛、舟山诸岛相继失守的消息。蒋介石脸上更
加愁云密布。
5 月27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说“台湾是进入战时了。”台湾岛民心惶惶,军心
动摇。
蒋介石心里明白,150 里的台湾海峡,300 年前尚且抵抗不了郑成功的海师,“溃不成
军“的国军岂能阻挡排山倒海般的解放军?台湾解放,指日可待。他面临的是灭顶之灾。
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危机中的台湾岛降临了转机,来自朝鲜半岛的转机到来的如此及
时,真使日见惟淬的蒋介石大喜过望,有如从太平洋中捞出一根救命稻草。
6 月25日一大早,刚刚起床的蒋介石从蒋经国送来的一份简报中,零星地得知朝鲜半
岛发生战争。直到晚上22时,收到台湾驻韩国大使邵毓麟的报告,蒋介石才大致了解了朝
鲜战况。
他反复翻阅着并琢磨着邵毓麟在报告中的分析:“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
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
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有利我国,
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中
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顺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
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产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蒋介石不断点头称是,打起了借助美国力量重返大陆、收复失土的如意算盘。
蒋介石的光头兴奋地沁出了汗珠。他连夜在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议,决定: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 月26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宵
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峡和大陆沿海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
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
活动。
台湾岛顿时如临大敌,戒备森严。
6 月25日清晨,东京,麦克阿瑟得到驻韩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布朗和大使穆乔的战况报
告。中午和下午又进一步获悉:朝鲜人民军主力指向汉城,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在亚洲遏
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是:
1 .立即援助南韩,并建议由台湾调1 个军援助南韩;
2 .认为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并予以蒋介石以广泛的
军事援助;
3 .加强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的军事力量;
4 .保卫日本的安全。
当夜,蒋介石收到麦克阿瑟的一份电报,通报了朝鲜战祝和向台湾派驻以费尔德为组长
的“美国驻台湾军事联络组”的决定。麦克阿瑟询问蒋介石: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
派一个军援助南韩,以及台湾所急需的援助?请严密监视大陆共军的动态,对大陆沿海采取
积极的行动,以探测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
26日中午,费尔德乘坐的飞机抵台北机场。他直接驱车前往阳明山,蒋介石快步迎
接,一番寒暄之后,费尔德面交了麦克阿瑟的亲笔信件,蒋介石喜上眉梢。
然后,蒋介石和费尔德在小范围进行了密谈。他俩从外交到军事、从保卫台湾到援助李
承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决定52军3 万余人立即作开赴朝鲜战场的准备。
当天下午,蒋介石向麦克阿瑟复电,大献殷勤地表示:52军即可经空中和海上运赴朝
鲜战场,投入战斗。
同日晚上,太平洋彼岸,华盛顿布莱尔大厦,正宣读麦克阿瑟关于“在亚洲遏制共产党
扩张的计划“和蒋介石的建议。约翰逊、布雷德利、柯林斯都主张接受蒋介石的建议。
国务卿艾奇逊则坚决反对,他说:台湾是最可能遭到攻击的地区之一。这就是我们已经
把第7 舰队派到那里的原因;一方面花美国的钱去保卫那个岛屿,而另一方面这个岛屿的理
所当然的保卫者却跑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做多少是有些矛盾的。这位委员长的军队在进入现
代化战斗以前,是否还必须由我们给它重新大大地装备一番?
杜鲁门听到这个信息时,第一个反应是“应当接受。”但看到双方相持不下,就没有贸
然决定。
6 月27日,麦克阿瑟又向杜鲁门去电,再次请求批准蒋介石的建议。艾奇逊将电报扣
下,并继续反对这个建议。
6 月28日,台湾《中央日报》全文刊登了杜鲁门关于武装干涉朝鲜半岛和台湾的声
明。
《中央日报》接着报道:“两天后,第7 舰队的9 艘军舰,包括6 艘驱逐舰、2 艘巡洋
舰和1 艘运输舰,进入台湾海峡,并即开始巡戈。旋第7 舰队司令史枢波访台。别忘记,在
是年6 月以前,美国留驻台湾的只有一个领事阶级的代表,最高级的武官还是位中校。“
美国为了保护它在亚洲的利益,贯彻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把台湾纳入美国的战略防御
体系,使之成了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
6 月29日,奄京,麦克阿瑟视察朝鲜前线回来后,第3 次致电杜鲁门,请求从速采取
蒋介石的建议。
白宫,杜鲁门举棋不定。他头一天刚刚接见了台湾驻美国“大使”顾维钧和胡适,接受
了蒋介石的电报:愿意派遣为数达3 .3 万人的地面部队援助南韩。但是,台湾既没空军,
也没有海军,必须由美国协助,把台湾地面部队送到朝鲜半岛,并供应他们给养。
6 月30日,杜鲁门又一次召集高级军政官员开会,决定向朝鲜半岛派出地面部队,同
时说:“我还请大家商讨一下,关于国民党中国方面提供的援助,是否值得接受,特别是因
为蒋介石曾经说,他的3 .3 万人的部队在5 天之内就可以上船出发,而争取时间是非常重
要的。“
杜鲁门请大家仔细考虑另一方面:“毛泽东会有什么行动?苏联人在巴尔干半岛、伊朗
和德国会有什么行动?“
艾奇逊说:“如果台湾的中国军队在朝鲜出现,北平的共产党人就可能决定参战;因为
他们可以趁此打击蒋介石委员长的军队,以削弱蒋介石的力量,以便他们试图进攻台湾时蒋
介石难以自卫。“
三军参谋长的看法是:“蒋介石所提供的3 .3 万人,尽管他们自己说是最精锐的部
队,却很少现代化装备,其情况恐怕会同李承晚的军队一样,无法对付北韩的坦克。此外,
如果把他要求我们提供的运输力量,用于给麦克阿瑟输送供应品和增援部队,可能更好一
些。“
杜鲁门接受了参加会议的人差不多都持有的看法,那就是应当婉言谢绝蒋介石提供的援
助。
蒋介石的建议和麦克阿瑟的3 次请求,终于被最后否决。
7 月27日,杜鲁门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提出建议,给
予蒋介石军队以全面的援助,使他们能抵抗共产党对台湾的可能攻击。
杜鲁门批准了三项具体的建议:给予蒋介石军队以广泛的军事援助;由麦克阿瑟对蒋介
石军队的需要作军事方面的调查;计划在中国海岸作侦察飞行,以确定对台湾的攻击的紧迫
性。
7 月31日,台北,麦克阿瑟率领了一个由16名高级军事官员组成的代表团飞抵这里,
亲自向蒋介石说明情况。他们分乘两架飞机,麦克阿瑟乘坐的是“巴丹”号。阴云密布,雷
雨交加。飞机降落推迟了1 个小时,候机室里,蒋介石不无担心地等待着。当飞机终于降落
后,蒋介石的手捏出一把汗。
麦克阿瑟与蒋介石举行了整整两天的军事会议,蒋介石又请求出兵参加朝鲜战争。
在第1 天会议结束后,宋美龄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宴。麦克阿瑟的随从人员惠特尼写
道:“大元帅在这样的社交场合英语讲得十分蹩脚。但他的夫人作为女主人的照人光彩却作
了弥补。尽管她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可能只是从为这次访问进行的官方通报
上听说过我们,但她却亲切呼唤着到来的客人的名字,向他们问候。“
分析家们认为:蒋介石一再呼吁出兵朝鲜,不单是献殷勤,也不是如他所讲的“中华民
国政府军距离韩国最近,是能够赴援最快的友军“。而是另有企图:朝鲜战争扩大,他可以
从朝鲜进攻东北,也可以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那就是他“反攻复国”的机会了。
但是,由于美国担心这一问题会变得十分白热化,有可能促使中国或苏联介入朝鲜战
争,而加以拒绝。
第二章 毛泽东抉择果断 彭德怀挂帅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