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24章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24章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开泰“!周恩来的话使杨得志情不自禁站起来。
周恩来提及的“三杨”都是久经沙场、战功显赫、颇有指挥才干的高级将领。后来于
1955年同时授予上将军衔。井分别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轰隆的炮声,使杨得志的思绪回到眼前的临津江。
40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次突击:
他是第一次面对这条穿过朝鲜中部的大江,江面宽百米,由于受海潮的影响,江水时深
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也有一米以上。江南岸是连绵的群山,敌人构筑了坚固的阵
御体系,堑壕、地堡、铁丝网、地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江中布有铁蒺黎。
突破临津江是相当困难的。
杨得志把兵团指挥所设在江岸的一些矮小的掩蔽洞里,洞子小得很,直不起腰来。连地
图也没法张挂,只好贴在雨布上,再把雨布挂起来。又逢绵绵春雨,洞里不住地滴水,在地
上激起一个个小水潭。就在这样的环境恶劣的掩蔽洞里,杨得志组织和指挥着战斗。各部队
的情况送到洞里;给各部队的作战命令又从这里发出去。
他下令:开始攻击。
敌人全力阻击,密集的炮火向江岸、江心轰击,飞机不停地轰炸扫射,每个桥梁、渡
口、徒涉点都被严密地封锁了。
杨得志迎着江风,清楚地看到江面和主要突击方向的情形:江岸延绵20公里都弥漫着
硝烟和炮弹的烟尘,敌人汽油弹打着了的树林在熊熊地燃烧,但是,这都阻止不了渡江部
队。士兵们勇敢地冒着炮火,涉过百尺宽、齐腰深的江水,向对岸冲去。
4 月22日23时,杨得志接到了前面部队的报告:部队胜利突破天险临津江。
突破临津江,占领了江南岸桥头阵地后,各部队迅速向敌人纵深推进。
杨得志指挥所紧跟着过江。那天下着小雨,雨雾蒙蒙的。杨得志看到岸上到处是被炸烂
了的铁丝网、被排出的地雷,公路两旁还有被炸毁的坦克。缴获来的坦克正开向江北岸。路
上,迎面可看到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押送着一群群的俘虏走下战场。俘虏们形形色色,一个个
无精打采,蓬头垢面,有的裤子穿得前后颠倒,有的还吃着志愿军士兵给他们的干粮。俘虏
们说:他们被打败之后,好几天没吃上饭,是被搜山时搜出来的,还有的钻进山洞里饿极
了,听到志愿军士兵喊话以后出来缴枪的。
63军187 师561 团20岁的士兵刘光子一人俘虏63个英国兵的事,成了当时部队流传
的一大新闻。除了刘光子战绩突出之外,还因为被俘的这些英国兵是英军著名的29旅格罗
斯特团的。
战后,63军召开英模代表大会,杨得志听取了刘光子的发言,深受感动。
原来,志愿军过江之后,主力继续南进,于25日18时突破了伪1 师及英29旅主要防
御地带。著名的格罗斯特团的士兵被突然的打击打得狼狈不堪,如惊弓之鸟,,股股地向南
逃窜。
天刚蒙蒙亮时,一小股英军士兵跑到了刘光子埋伏的小山脚下。敌人以为这里是安全地
带,可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竟埋伏着志愿军士兵。这些疲倦不堪、浑身尘土的英军士兵刚想
喘口气,有的在小河沟边洗脸,有的寻找东西吃,有的准备躺下睡一觉。这时突然响起了一
阵枪声,敌人一下乱作一团,有的吓得呆若木鸡、端着枪不动,有的缩着脑袋、胡乱朝天放
着枪,有的干脆低着头、直打哆嚏,有的丢下枪支、满山乱跑。
这时,战场上掀起了捉俘虏的热潮。士兵们象猎人似的围猎那些在山野里抱头鼠窜的英
国士兵。
刘光子抓起手榴弹和冲锋枪朝敌人冲去,一直冲到一块大岩石后面蹲下来,朝着慌乱的
敌人投出一颗手榴弹。没想到,从石头下边呼啦啦地涌出来一大群敌人。刘光子端起冲锋
枪,跳上大石头,大喊一声:不许动,缴枪投降!这些英国士兵一个个动也不敢动。刘光子
不会说英语,这两句“不准动,缴枪投降”的喊话,是到前线后才学会的。他急中生智,突
然想起来还带着宣传品,便一把给俘虏们扔过去,又作了手势,命令俘虏排好队,举手朝山
上走去。当他一个人押着俘虏往回走时,才在路上暗晴地数了数,整整63个。
格罗斯特团团长卡思,先是躺在尸体堆里装死,被志愿军士兵发现后,只好从尸体堆里
爬出来,自动摘下缀有“荣誉”帽徽的军帽,垂着脑袋,走入俘虏行列。
志愿军年轻的士兵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英国皇家陆军。一人突然喊道:真怪!怎么他们帽
子上有两个帽徽呢?
这标志着什么呢,事后才知道,这就是英军中唯一缀有两个帽徽的著名的格罗斯特团。
早在1801年,在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该团因为突破包围,转败为胜,受到英皇赏赐,
从此,该团每个士兵帽子的前后都缀有“皇家陆军”的帽徽。在时隔150 年后的今天,他们
在朝鲜战场上威风扫地。
刘光子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孤胆英雄”的称号,并获得了“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4 月24日,西线中朝军队全线向南发动进攻,全部抵达或越过三八线。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原设想以14个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以猛烈的突击,一举再
将敌军打回三八线以南,相机重新攻占汉城。
但李奇微掌握了志愿军士兵必须自带粮食、白天大兵团不能作战、只能乘夜间采取迂回
穿插、分割包围战术的规律。在中朝军队开始进攻后,李奇微采取节节抗击,逐步撤退的战
术,其主力部队每天下午先撤退,留少数摩托化部队与志愿军保持接触作掩护,当志愿军利
用黄昏发起攻击时,其掩护部队迅速撤退20至30公里布防;当志愿军步行追击至拂晓停止
时,恰好暴露在敌人炮火控制之下,被其炮火杀伤而难以活动。这样,中朝军队经过3 天3
夜的进攻,虽然迫使“联合国军”逐步撤至三八线以南的第二线阵地,但其被围部队大部分
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跑掉。中朝军歼敌不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 月26日,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
“新到日本之敌军共有15万余。估计敌或以一部加强正面,同时有在我后方登陆的可
能。此役原拟于5 月上旬开始,但为了推迟敌之登陆,避免同时两面作战,因此提前于4 月
22日开始。但各项准备均不充分,敌在战术上前进时步步为营,后退时节节抗击。致作战3
昼夜,没有达到迂回议政府、截断敌人退路的计划,估计战果有限,不足以打破敌登陆企
图。朝鲜地形狭窄,海岸线长,港口多,敌有强大海、空军,这些是其登陆的便利条件。志
愿军党委多次考虑下一战役须准备打敌登陆部队,因此我军主力目前不宜南进过远。敌军一
旦登陆成功,我之咽喉即被扼住,我正面部队即使能打到釜山,亦最终不得不被迫撤退。此
次我军拟在突破敌军抵抗后,以5 个军相机追击至三七线为止,如敌扼守汉江及汉城桥头阵
地,我则以小部队监视袭击之,使敌后备兵团增援正面,推迟其登陆时间,减弱其登陆力
量。为应付万一,我必须立即修好熙川至阳德公路,以保障主要运输供应线。深盼军委对空
军加速准备,配合作战。“
此时,彭德怀最担心的是敌人重演仁川登陆,占领朝鲜蜂腰部、使中朝军队陷入腹背受
敌、两面作战的一幕。
北京,中南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他们复电彭德怀:“目前
自应以敌人会很快登陆作准备,免陷被动。“
4 月26日,中朝军队继续向敌人纵深发展进攻。28日,敌人主力被迫撤至汉城及北汉
江、昭阳江以南,继续组织防御。这时,新任美军第8 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将美骑:师也调
到汉城,组成密集火网,诱志愿军攻城。
彭德怀识破了敌人的诡计,认为在汉江以北歼敌的战机已失,命令西线主力停止进攻,
只派一部兵力逼近汉城,一部逼近汉江,一部渡过昭阳江,与敌人保持接触,掩护主力准备
转移到东线作战。
这样,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到4 月29日就结束了,作战地图上的箭头表明:7 天内,
中朝军队全部进抵或越过三八线,歼敌2 .3 万人。
李奇微承认:南韩军队的所作所为使我感到苦恼。实施进攻的中国军队再次将一支又一
支的南韩部队追赶得抱头逃窜。溃败之中,这些部队又丢弃了大量贵重而难以补充的武器装
备。中国人又采取了他们惯用的办法,借助月光,在各种轻重火炮和迫击炮的掩盖下发起了
进攻。这次攻势开始干朝鲜中部的山区,拂晓时在整个朝鲜半岛全线展开。敌人采取了南韩
军队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顾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弹幕近
在飓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又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
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
中国人狠狠打击南韩军队,迫使其仓皇逃回“犹他线”以南。以后,敌人进入了这一缺
口,力图包围两翼的美国部队。范弗里特将军立即令第1 军和第9 军在这一威胁面前逐步撤
往“堪萨斯线”,放弃新近夺取的全部阵地,换取宝贵的时间并严惩敌军。其他部队则迅速
封住了由退却的南韩第6 师留下的缺口,防止了敌人进一步利用其突然取得的有利地位。
敌人以一次突然的打击把南韩第:师赶到了“堪萨斯线”以内。从而暴露了英军第29
旅的左翼。尽管第:军一再设法援救格罗斯特团的第:营,但该营仍为敌军所打垮。
中国人一切断汉城以东东西走向的主要公路,就集结兵力,准备向首都发起大规模突
击。他们事先就吹嘘该城不久就要回到他们手中。当位于汉城正北的议政府受中国人威胁
时,我们被迫将其放弃。接着,范弗里特着手建立一道新防线,以固守汉城,并将敌人阻止
在汉江以北。
美国第8 集团军司令部,李奇微对作战地图沉思良久。最后判断,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可能从中线突击。因而调美第7 师、伪2 师,加
强美第9 军的防御。
《韩国战争史》称:李奇微从敌人部署情况预测,敌人可能以中共军为主力,从中西部
战线发起进攻,以中共军队3 个军和北韩1 个军团为助攻方向,向汉城方向进攻。
他估计错了。彭德怀大智大勇,确定志愿军第二阶段的主攻方向不是中线,而是东线。
彭德怀为什么将战场从西线转移到东线呢?在第一阶段的攻势中,中朝军队西线右翼集
团向南前进了50多公里,直抵三八线以南的汉城地区,将整个战线形成了由西南逐渐向东
北延伸的一条斜线态势,使防守在东线的李承晚军队暴露。彭德怀判断,美军主力决心死守
汉城,志愿军难以取胜,而东线韩国的军队的战斗力较弱,比较好打。他临机应变,决定立
即向东转移兵力,以李承晚军队为主要打击对象。首先集中力量以歼灭县里地区伪3 、7 、
5 、9 师为主要目的,然后视情况继续歼伪首都师、伪11师。
5 月16日18时,志愿军的大炮怒吼了。密集的炮弹准确地落在敌人阵地上,在炮火掩
护下,志愿军第3 、9 兵团6 个军及朝鲜人民军3 个军团于当晚全线突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