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媒体圈生死斗 >

第1章

媒体圈生死斗-第1章

小说: 媒体圈生死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媒体圈生死斗
    作者:李小萌

【简介】
    林秋因厌恶电视台的编制之争,跳槽到一新闻网站。谁想,原有的工作积累反而成为做新媒体的障碍。没有自我清空的林秋慌慌张张地转战网络媒体,却依然面临问题。
    大暖是知名节目主持人,她深知这一路走来的不易,也坚信一切尽在掌握。她以为是她在掌控爱情,到头来却发现,无法自拔的,恰恰是自己。
    姜月,普通的农村女孩,美丽而温柔,善良而懦弱。她只想做一个贤妻良母,可是生活却告诉她,只有你完全准备好了,才值得拥有幸福。
    一心,即使不施粉黛,她也是火辣辣的美女一名。没有人有资格评价她的生活,她把爱恋深深地埋入心底,骄傲地永远向前。


前言


 有人说,30岁的女人最美,像四季中的秋天,经历了春天的懵懂、夏天的热情,回到秋的宁静。30岁女人的人生也在美丽平静中等待收获。
  可是现实中,又有几个30岁的女人活得这么从容精彩?更多女人的30岁,像是一本打开还来不及合上的书,既带着20多岁的稚嫩,又经历着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到独自生活、为人妻、为人母一系列身份的转换,身心渐渐不堪疲惫。
  所以,对大多数女人来说,30岁真是个令人尴尬的年龄:谈爱情己老,谈死又太早;和年轻人一起谈经历太幼稚,和老年人一起谈故事又太小;闲在家无聊,出去疯怕吵。你任性,别人说你不成熟;你沉默,别人说你装深沉;你时尚别人说你老黄瓜刷嫩漆;你朴素一点,别人说你老了跟不上时代。你觉得生活累了,刚想消极下,回头一看,上有老,下还有小!
  这个小说讲的就是小城市里四个即将迈入30岁的女人的故事。
  她们有事业的烦恼,职位上不去、面子下不来,这是职场的烦恼。
  青春已过了一大半,仍是找不到另一半。是要面子还是要票子,这是爱情的烦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光鲜亮丽的面孔背后都是一团理也理不清的乱麻。
  但是生活还要向前。
  不管你是否愿意,每一天,她们仍怀抱着希望,大步前进。
  因为如果不走下去,你怎么知道希望会不会躲在下个街角,等着你。

第一章


 一
  “竞聘?”例会上,蜜月归来的林秋被网站主编朱长江嘴里的词惊了一下。
  这不是老朱的一贯作风。
  “你的机会来了。”同事大卓凑过头来,神秘兮兮地对林秋说。
  林秋冲大卓笑笑,没说话。她的好意,林秋心领。
  年近30岁还屈居采访一线的女性,大概是媒体圈里最尴尬的生物了吧。
  提升吧,空间有限;拼搏吧,拼不过年轻人;论姿**,长时间奔波劳碌哪比得上小青年年轻貌美;凭经验吧,人家又会说你倚老卖老。每天和一群比自己小6、7岁的年轻人一起赛跑,既不合群,又怕自己跟不上。
  真是心力交瘁。
  林秋对此深有感触。
  两年前,林秋和年轻的新闻部主任杜梅去采访音乐节。在媒体区等待时,几个大学生志愿者看见他们挂着媒体牌,少见多怪地过来打招呼,杜梅骄傲地递出名片,林秋则尴尬地站在她身后。
  那些大学生兴奋地围着杜梅,叽叽喳喳地问,你毕业不到一年就做到新闻部主任,这么厉害。演出单位的经纪人以及媒体同行,根据名片上的头衔也对杜梅格外礼遇,有时,他们也会奇怪地看下林秋。
  他们的神色显然在传递一个信息:他们也不明白,这个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女孩凭什么做到新闻部主任,而旁边那位明显更有阅历和经验的林秋却只是一名普通记者。
  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高下。这是一个连续四天的大型全天候的采访活动。杜梅第一天穿大红连衣裙、第二天换鲜绿连衣裙,日日脚踩8厘米高跟鞋,大多数时间都静候媒体区,一头飘柔长发纹丝不乱。而林秋日日平底鞋、休闲裤,由于要抢发报道,经常小跑往返媒体区和演出现场及后台,一跑就一身臭汗,头发湿了后,粘成一绺绺。
  事实上,音乐节的所有重磅报道都出自林秋之手。杜梅一字未动,只是出镜问了几个大家早已讨论好的问题。
  但是,又怎么样?林秋音乐节报道写得再多、再好,最后朱长江表扬的还是杜梅。
  美丽的花骨朵,谁不愿意多看两眼?
  两会报道,杜梅一篇人物稿写了一个下午加晚上,凌晨两点完成。朱长江心疼不已,大会小会表扬。他早就忘了,当天晚上林秋出了四篇采访稿,最后一篇稿子码好发出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
  朱长江从来不提。
  其实行家略一打眼便知,杜梅所谓加班出来的稿件,跟通讯员提供的通稿差别不大,而林秋的四篇稿子全是当天下午的现场采访稿。
  这就是资深记者的悲哀。干活的时候,人人懂得吆喝一声“林秋”;论功行赏时,无人提。
  朱长江向总部申请通报表扬的,依然是杜梅。
  “今天杜梅挨批了吧,她那稿子有问题。”闺蜜张大暖一向替林秋不值,说。
  “老朱什么也没说。”林秋说。
  “为什么?”大暖惊呼。
  “她长得美。”林秋一勺子下去,把一个四喜丸子一劈两半,利索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林秋心想,哪有什么“为什么”。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用着顺手的人,这个人不一定能力有多高,品德有多好,但是一定会干活,而且会把活干到领导心里去。朱长江偏爱杜梅不是没有道理。最起码,不管他有什么决定,杜梅都是最拥护、执行最彻底的。其实,领导最在乎的,也就是这个。
  林秋自问没那个本事,也不坐那个灵霄殿。
  话虽如此,朱长江终究伤透了林秋的心。
  被凉水泼透了的心,反生出一种境界:平静。
  同事闲聊时,也会不经意地扯一句:世上哪有完全公平的事儿,小秋姐。
  林秋微笑。
  大家心照不宣。
  其实林秋内心也不是没有挣扎过。
  但当时她刚转岗做记者,新鲜感和成就感胜过一切。
  她告诉自己,我爱的是这份工作本身。同行给我认可,读者给我反馈,至于领导如何分蛋糕,与我无关。
  但是,林秋还是觉得憋屈。她知道,杜梅没有错,错在朱长江给她的帽子远远超过了她的脑袋。但是,只要有了帽子,谁还愁脑袋?
  时光就像临江渔民们出海打渔撒出去的网,一网上来,时间哗啦啦地溜走。一晃,林秋已经29岁了,在黄海网临江站工作了3年多,任首席记者,但杜梅已经是内容总监。两人职位已有天地之别。
  竞聘是不是朱长江的心血来潮?
  一向低调惯了的林秋有点拿不定主意。这几年,说憋屈,还真憋屈。所以林秋婚假才特地多请了半个月,凑成一个月,就是想眼不见为净。
  但没想到这才一个月的时间,网站就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原新闻部主任老马出走,招兵买马另建了一个网站,做了站长。采编部群龙无首,编辑郑琳暂时管理日常事物。由于重要管理岗位职务空置,不久前在总部再次竞岗成功的朱长江索性要求网站所有中层岗位都要竞争上岗。

第二章


 二
  临江是沿海经济大省的一个地级市,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高,但因临山靠海,旅游资源丰富,房价一飞冲天,反而在省内排头几名。黄海网是党网,为了顺应发展,谋划在全省设站布点。临江站是黄海网第三个地方站,原地方站站长不接受总部改革,朱长江临危受命,接任临江地方站站长。几年来,黄海网已在临江站稳脚跟,经济效益和影响力都取得较大成功。
  到底要不要参加竞聘?林秋很纠结。
  “机会难得,一定要抓住。”晚上,闺蜜张大暖窝在沙发里,怕蹭了刚做好的指甲,小心翼翼地比划着。林秋的婚房是婆婆买的二手房,谈恋爱时两人已经入住。自从来了林秋家几趟后,大暖就毅然在林秋家楼下租了房子。
  张大暖真名叫张佳佳,和林秋、姜月同岁,三人是大学校友。她嫌名字小家子气,改叫张小暖,但是随着时光飞逝,小暖变成大暖,还是伊人独立。也不是没人追,但是作为临江知名主持人和城中名媛,又岂是什么人都能嫁的?要是专为了钱,有的是相貌不差的富二代、官二代,但大暖还想要爱情。
  “你这就是得陇望蜀。”刘一心经常这么说大暖。一心是林秋楼上住户,因为水管漏水认识,发现彼此爱好相同,脾气对味,一跃由邻居变为好友,由于她男朋友应酬多,基本凌晨回家,她天天寂寞梧桐深闺冷,喜欢腻歪在烟火气十足的林秋家。
  三个女人一台戏。林秋老公大建有时候也很烦,但是一心和大暖都是大美女,又都心思玲珑,每次来都不空手,饭后还主动刷碗。再老实的男人在漂亮女人面前也透着一股殷勤。虽然背后也嫌她们来得勤,但敲门声一响,大建总是屁颠屁颠抢着去开门。
  “你看看你们单位,不是这个的弟弟,就是那个的妹妹,一窝子的裙带关系。我劝你还是别竞聘了,就算他脑子一热,把你弄上去,到时候你上不去下不来,还没有靠山,还不如安安分分做平头百姓。”刘一心说。一心比大暖和林秋小两岁,在一个高职学校干内勤,虽然工作时间短,但斗争经验丰富,分析问题一针见血。
  “别听她的。这个年纪了还天天跟一群90后一起混,没志气。”大暖一贯跟一心意见相左。她想了想,跟林秋说,“你最好问清楚,这个竞聘是走个形式,还是真那么回事。别领导心里早定好了人,你横插一杠子,就算迫于形势让你坐上了主任的位子,也没有好坐。”
  林秋在一旁翻着书,书页哗啦啦翻过,心里乱糟糟的。林秋原本是黄海网临江站最早的三个中层之一,上任半年多,被另两人联手挤下马。林秋未经风浪,想法简单,不知道避讳别人。有一次,林秋跟客户连合同细节都谈妥,到签字的时候,客户反悔,然后不到一周,从别人那走了合同。林秋找到合同单一看,价码走的是特惠,比她报的便宜一个数。这样被截胡了两次,林秋才意识到,是自己人不给她活路。林秋开始重新估量她的那两个伙伴。但时已晚矣,大半年已经过去。
  林秋一肚子火;朱长江也一肚子意见。矛盾日益累积,两人都火了,林秋拍了桌子。朱长江撤了林秋的职。林秋转到新闻部,做了小卒子。
  好在时间是公正的,再浑浊的水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沉淀。林秋回到新闻部后不到一年,朱长江已经意识到林秋在之前的工作领域是有成绩的,以前曾让他对她暴跳如雷的“谗言”和“谣言”变得荒唐可笑,他也慢慢理出头绪,知道这风从哪来。但是这时候林秋已经在新闻部干得风生水起,不想回去了。
  很多人都认为林秋被撤职了,应该一蹶不振。林秋回新闻部干得有声有色,让始作俑者特别感慨。在一个场合里,他说,聪明人永远往前看,是金子在哪都发光。这话传到林秋耳朵里,林秋在心里“呸”了一声。
  赶路的人,注意的是脚下的路,而不是身旁的人。林秋不想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到底要不要竞聘?
  单位里,郑琳已经俨然一副主任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