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嫡合 >

第4章

嫡合-第4章

小说: 嫡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辛家的海商贸易却是极为发达,每年几乎都会集结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去海外诸国经商。这架象牙屏风据说是今年从海外带回来的诸多物品中最珍贵的一件,象牙表面通体无暇。辛家素来重视乔家这门姻亲,自然就把这架屏风给了辛夫人做寿礼。

    二房准备的玉如意的玉料乃是二夫人唐氏从娘家大哥隆川伯那里寻来的。隆川伯府世代勋贵,库房里自然不缺这些上好的玉料。虽说二舅舅早年已经去世,可是二房的江表哥却撑起了整个二房。

    江表哥五年前中举之后,就入了临安县县衙做了钱粮师爷,虽说只是个小吏,可却积累了不少治理一方的经验,等将来时机到了、上下活动活动,外放到一地做个县丞总是不愁的。

    江表哥娶得是东昌侯陆家二房的嫡女,这次的玉如意就是请得东昌侯家找来的能工巧匠雕琢的,这份贺礼和大房的象牙屏风比起来也算是旗鼓相当了。

    三房的三舅舅虽是庶出,但却经营着乔家的产业,三舅母又是皇商夏家的嫡女,这样一株可谓是奇珍异宝的珊瑚树对于三房来说不过是多花点儿钱、多费点儿心思,拿到了寿宴上也是一份很可观的寿礼。

    四房的四舅母的父亲乃是如今摄政王淮王的左长史令,母亲又是淮王生母钦显淑太妃的亲姐姐、如今的从二品荥阳郡夫人,再难得的奇珍异宝对于住在京城、一家子都颇得圣宠的薛家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座西洋大自鸣钟是南洋商人为了走通淮王府的路子送给薛子明的,一个京城不过才只有十六座,薛家就得了六座,又把其中的三座送给了四房。小一点儿的两座被四舅母放到了两个女儿乔梓瑶和乔梓璃的房中,这最大的这一座就被收了起来当作这次的寿礼,可谓是乔家所有准备的寿礼中最珍贵的一份了。

    五房的五舅舅是外祖母的幼子,自幼就得曾外祖母和外祖母的偏疼。而如今的五舅母蔡夫人乃是五舅舅的继室,平日里就最是不肯在众妯娌面前落了下风的。

    五舅母出身福州皇商蔡家,蔡家的花卉庄子遍布整个福州,就连皇宫里的御花园种的都是蔡家庄子里培育出来的花儿草儿。有这样的娘家在,五舅母寻了极为难得的寿星公长江石、又托能工巧匠做成屏风自然是不难的。

    这么一算下来,也就只有自己的母亲没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寿礼。

    廖良璋想到这里,几不可察地叹了口气,如今的廖家早已是名存实亡,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三人寄居在乔府、既无财帛,又无势可借,去哪儿能找到和别人媲美的寿礼?

    ps:呜呜,从新人榜上被挤下来了,可怜巴巴的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七章 老夫人
    为了这寿礼的事儿,母亲都愁得病倒了,又怕耽误哥哥的学业不敢告诉他,只有自己带着九岁的妹妹想办法,也就只能靠着替曾外祖母抄佛经来当作寿礼了。

    曾外祖母素来信佛,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墨韵堂的小佛堂里吃斋念佛。自己和妹妹廖良筝连着一个月来每日早起晚睡的抄写佛经,如今终于攒够了四十七部,等这最后两部抄完,就正好是七七四十九部,再在远山寺里供奉七日,正好就是寿宴的当日。

    这份寿礼虽然微不足道,但曾外祖母必是喜欢的。自己和妹妹一番孝心,自然也不会有任何人能挑出一丝错处。而曾外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的疼爱和怜惜,才是能让自己一家子在乔府站稳脚跟的根本。

    而在寿宴上诸位女宾们对自己和妹妹的风评,更关系着自己兄妹三人的未来。

    虽说如今外祖母有意把五房的嫡长女、今年十四岁的八表姐乔梓玙定给大哥廖良旭,可那也是要在自己一家子争气的前提下。

    更别说自己今年也有十三岁了,差不多也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高门大户的女儿,大多都是十二三岁就开始说亲了,说个三四年,到了十六七岁就该出嫁了。本来因为母亲守寡、平日里可以出席的场面就少、结识的夫人太太也不多,曾外祖母和外祖母又年龄大了、不好劳动费心,而有条件又愿意为自己筹划亲事的就只剩下大舅母和四舅母了,偏生大舅舅的庶女乔行惠和四舅母的嫡女乔梓瑶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所以两位舅母未免有些力所不及。

    母亲为了自己的亲事也是愁了大半年了,外祖母也去信叮嘱在扬州的大姨母多多留意适龄的公子。这次的寿宴如此瞩目,若是自己家真出了什么差错为人诟病,那自己和大哥的亲事上头恐怕就要更艰难了。

    想到这儿,廖良璋便要铺开新纸接着抄写,却被珊瑚提醒道:“姑娘,您看看更漏,这会子已经是卯正了,您已经抄了整整一个时辰了。今儿是六爷六奶奶的大日子,辰正新人就要去慈晖斋给老夫人请安。您还没有梳洗更衣,还要用早膳,若是再抄下去就要耽误去给老夫人请安了。”

    廖良璋听了自嘲的笑了一下道:“瞧我,都忘了这回事了,母亲是守寡之人,自然不适合今日去见新人;哥哥还在书院读书没有回来,妹妹这几日又染了风寒不能出门,我若是再去晚了,只怕又不知道让别人怎么笑话我们廖家呢!”

    这话虽是自嘲,却让一旁的珊瑚红了眼圈。

    珊瑚本是慈晖斋孟老夫人房里的三等小丫鬟,八年前被老夫人拨到碧云轩伺候廖良璋时,正是廖家的母子四人最为落魄的时候。

    那些外面官场上的事儿她一个小丫鬟自然是不懂的,只是听到府里消息灵通的那些婆子们说起,本来四姑太太是老夫人的嫡次女,十七年前嫁给了江南清流之家廖家的嫡长子,婚后夫妻恩爱、共育有一子二女,便是如今十六岁的廖大爷廖良旭、十三岁的廖大姑娘廖良璋和九岁的廖二姑娘廖良筝。谁知八年前爆出廖家任扬州知府的廖老家主勾结海盗,私卖武器一案,证据确凿,圣上震怒,下旨满门抄斩廖家十四岁以上的男丁,而十四岁以下的男丁和女眷则被流放到了西北边陲。

    老太爷和老夫人怜惜姑太太,四处打点之下、花了重金赎回了姑太太、廖大爷和两位廖姑娘,然后把他们母子四人接到了乔府。四姑太太和两位廖姑娘被安置在了碧云轩,廖大爷被安置在了外院的出云阁。管家的大夫人又往碧云轩和出云阁各拨了一些丫鬟婆子伺候,自己也被老夫人拨到了廖大姑娘身边伺候。如今八年过去,自己也从三等的小丫鬟变成了一等的大丫鬟,贴身服侍着廖大姑娘。她亲眼看着当年才只有五岁的姑娘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一步一步地坚强的走了过来,对上恭敬,对下温和,退让谦恭,恪尽孝顺,对待乔家的诸表兄妹也是谦逊礼让,如此才终于赢得了老夫人的信任和维护,凭借着这份维护,才得以在乔府中立足生存,护住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妹妹,让他们母子四人无人敢欺。

    到了六年前,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在四老爷和京中薛老太爷的打点下,廖家也终于得了赦免,廖大爷和两位姑娘终于摆脱了罪臣之后的身份,廖大爷也可以入书院进学进而参加科举。虽说姑娘依旧是寄居在乔府,可大爷在书院里学业有成,将来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姑娘和姑太太也算是有了盼头和希望。

    珊瑚这样想着,眼神越发柔缓起来,转而对着廖良璋笑道:“今儿可是府内大喜的日子,姑娘要不要挑一套鲜亮的衣裳穿?”

    廖良璋看着她,笑着点头道:“好,你去开了衣柜选一套吧。”

    珊瑚便兴高采烈的拉着金桃去选衣服首饰。

    ———————————————————————————————————————

    慈晖斋在乔府的正中央,从大房的存菊堂出来,穿过一道长长的由青红二色鹅卵石铺成的甬道,就到了慈晖斋。

    穿过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慈晖斋的正房。

    正面五间上房,房前高高挂着一个匾额,上面是遒劲有力的三个正隶大字“慈晖斋”。

    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房前的梨花木八宝阁旁立着棵长得葱茏的矮子松盆景。台阶之上,坐着五六个刚留头的小丫鬟,而寝房内,此时的孟老夫人刚刚起床。

    ps:非常抱歉!昨天家里出了点儿事一天没时间上网,所以没有空更新也没有看到大家的支持,为了补偿,今天会有两更哒~这是第一更,二更还是在晚上的老时间!
第八章 蔡氏(一)
    孟老夫人今年五十八岁,因素来讲究养生之道,又善于调理,肤色红润走路稳健,就连发间竟也是银丝极少。寝房内临窗设着暖炕,地下却不比正厅中那左右十六张黑漆石榴开花太师椅,只有四个海棠锦绣礅。西墙边设着一架紫檀木玻璃镜梳妆台,站在身后给孟老夫人梳头的正是慈晖斋的大丫鬟夜合,她麻利的给老夫人梳好一个整齐利落的矮髻之后,另一个大丫鬟雪素捧来首饰匣子,孟老夫人挑了一支羊脂白玉一笔寿字簪簪上,又在额上勒着镀金点翠嵌雪米珠蝙蝠纹喜字遮眉勒,手上拈了一串南海佛楠珠。

    一旁的心腹嬷嬷段嬷嬷上前来问道:“今儿是新妇请安的日子,老夫人挑件喜庆些的衣服罢!”

    孟老夫人看着镜中的自己瞧着精神利落,就满意地点了点头后笑道:“你看着办就好了,这么多年来多少次新妇过门,哪次不是你给我挑的衣裳?”

    段嬷嬷也笑了,转身去衣柜里取来了孔雀蓝海屋添筹纹交领长袄和玄青色八宝奔兔暗地织金福裙服侍孟老夫人换上。

    孟老夫人收拾妥当,抚了抚裙裾,吩咐一旁的窦嬷嬷道:“你去六爷院里把元帕取来。”又吩咐一旁的雪素道:“去墨韵堂问问,太夫人今日好些了没有?要不要让新妇去墨韵堂请安?”

    段嬷嬷在一边低声道:“那奴婢去书房问问老太爷起身没有吧?”

    孟老夫人点点头,由夜合扶着去了外间用膳。

    一时用膳毕,就见段嬷嬷掀了帘子进来,脱去了外面披着的半旧不新的青莲绒的灰鼠斗篷,露出了里面宝蓝色缂丝夹袄和蓝墨色绣柿子如意头纹葛云稠裙。

    孟老夫人便问道:“还下着雪呢?都下了一夜了还没停么?”

    段嬷嬷笑道:“早上那会子已经停了,这会子又下起来了。奴婢去了书房,老太爷已经醒了,正在用膳,说是用完膳就过来。太夫人那边说今日还没大好,就不见新妇了,一会儿赵姑姑会带着给新妇的赏赐过来。”

    孟老夫人道:“也罢了,一会儿让寄哥儿和邹氏对着墨韵堂磕三个头就是了。对了,前几日北边是不是送来几件雪褂子?”

    段嬷嬷想了想回道:“有七件,最贵重的是那件凫靥裘,次一些的便是那件雪狐镶边青红染金舍利皮鹤氅和那件玫瑰紫妆缎狐肷褶子大氅,还有一件

    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