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宛妃传-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已凉透的心随着清如的话慢慢回温,虽不能再次炙热,但已经很好了,她一直都暗恋着秦观,常常幻想与他在一起的情况,但她心里也清楚,她与秦观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根本不可能有结果,所以这份心事她不敢告诉任何人。
可是现在的一切都随着主子而改变了,她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在秦观的身边,尽管只是个丫环,可至少她有了希望,有了继续幻想的希望。
“主子……”绵意的声音是哽咽的,她从未想过身为主子的清如会如此为了一个小宫女的事上心“主子,奴婢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她屈膝跪了下去,只是这一次地跪,与以往以次有所不同。
“你已经谢过了。你在本宫身边尽心服侍的几年,就是你在谢本宫,现在是本宫还谢你之时。本宫已经做了所有的一切,其余地就只能看你自己了。如果你与秦观实在不可能,就早些断了念想,重新找一个喜欢的人,然后结婚生子,记得那时一定要捎信来告诉本宫。知道吗?”清如地眼亦是湿润的,很快,绵意就会离她而去,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而她身边又会少了一个贴心的人,她其实可以留下绵意的,只是她不愿自己地私心耽误了绵意一辈子的幸福。
“主子,呜……”听得清如一心为自己的话,绵意怎么着也忍不住哭泣了——;;更新最快。泪尽情的流了下来,顺着脸颊滴落到衣襟上,这身宫女的衣服她再也穿不了多久了。其他宫女遇到这样的事恐怕高兴还来不及,可是她却有着无尽的不舍“主子。奴婢舍不得您。奴婢要是走了那您身边的人就少了一个,奴婢舍不得您。舍不得!”绵意反反复复说着舍不得的话,心中则回想着清如待自己地好,越想越觉得自己愧对了主子,仰起满是泪痕的脸道“主子,要不奴婢还是不走了,奴婢在您身边多留几年,等您不需要奴婢的时候,奴婢再出宫跟着秦太医。”
清如感动地用帕子拭着绵意哭花的脸,她地声音也有了哭意“傻丫头,真是个傻丫头,你没听过夜长梦多这句话吗,现在秦太医还没喜欢地人,可过个一年两年说不定就有了,到时候你再跟着他也没用。”扶着绵意起来后道“好了,不要哭了,这么大的人了还说哭就哭,对本宫来说,你能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何况不是还有子矜和湘远在吗,足够应付宫里地事了,以后你要是想本宫了,也可以让秦观带你进来。”
安慰完绵意,清如又传了秦观进来,告之他绵意已经同意,让他回家去安排一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事告诉他的父母,让他们有个准备,待过几天宫里的事弄好后,她就送绵意出去。
秦观一一应下后,就匆匆退了出去,瞧他的身影有些仓惶,仿佛逃难一样,而且从刚才起他就一直都没敢看绵意,就像一个受惊的人一样。
这样的秦观真是少见,清如含笑于心,也许绵意真的能梦想成真也说不定。
神女有心,最怕的是襄王无梦,现在看秦观的样子,他并非无动于衷,反而是有些不知所措。
已成定局的事自然没必要隐瞒,清如很快便召了延禧宫上下的人将绵意即将离宫追随秦观的事说了,诸人听说后俱是一脸羡慕的样子,纷纷上前恭喜绵意,同时也祝愿她早日修成正果,将绵意说的脸红不止,最后干脆捂着脸逃了出去。
玄烨窝在清如的怀里笑得前俯后仰,他看绵意脸红害羞,以前最后落荒而逃的样子真的很好玩,笑了一阵后,他仰起脸问道“额娘,绵意走了以后还会回来吗?”
清如笑抚着玄烨光洁饱满的额头没有说话,一边小福子在侧道“三阿哥,绵意以后自然还会来,而且极有可能以后她下次来时会多带一个人来看你呢。”
“多带一个人?”这样的话让玄烨费解无思,歪着小脑袋左思右思,直到看到子矜做抱娃娃姿势的提示后才恍然大悟,大声道“我知道了,是小娃娃,绵意要生小娃娃了。”无忌稚嫩的童言再一次让人大笑起来,就连逃开后躲在外面偷听的绵意也忍不住红着脸笑了起来,小娃娃?也许会有吧。
这样的笑闹冲淡了离别的悲伤,不论是依旧在宫里的人,还是离开宫庭的人,至少心里都会好过点吧。
第二日,清如便拟了让绵意离宫的请折前往坤宁宫,虽说绵意的离宫只要她同意即可,但还欠皇后盖上凤印,方算正式同意。
皇后见清如来颇为惊喜,待得知是为绵意之事后,皇后又是诧异又是感慨“绵意能遇到你这么为下人着想的主子,可真是她的福气,好吧,把折子给我,我这就去盖了凤印给你。”说着便从清如的手里接过折子,转身入了内堂,待得再出来时,那折子里,在清如的印禧上又清清楚楚的多了一个皇后的凤印,有了这个,绵意便可堂堂正正的出宫了。
清如含笑接过“那臣妾就代绵意谢皇后娘娘了,皇后仁慈,日后上天必会有所佑。”
“上天不佑我,我是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你现在最应该担心的是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都替你着急,可是你还跟个没事人似的。”皇后有些埋怨又有些心疼的说着。
清如转眸盯着那雨过天青的窗纱道“皇后您说的是皇上?可是皇上不召见臣妾,臣妾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至于厚着脸皮赖过去吧,那样恐怕会更惹皇上不高兴,何况现在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难道你就真乐意让贞妃坐大,我可听说,前些日子你和洛贵嫔决裂了,你们两个现在见面连理都不理,你以为我这皇后会连这个也看不出来啊,这件事不用说肯定有贞妃的功劳在,我说宛妃,难道你真愿意让贞妃在宫里坐大?”皇后实在是猜不透清如的心思,说她在意吧,她现在偏偏什么也不做,可说她不在意吧,又显然不可能,月凌可是她仅剩的一个好姐妹,就这么被贞妃给离间了,是人都咽不下这口气。
清如有些无奈的看了皇后一眼,然后摊开洁白如玉的双手“娘娘,我不甘心又怎么样,事已至此,我只能忍,也只能苦中作乐。”
“那你就准备一直这样过下去?”皇后不能理解的说着,进而又叹声道“其实从皇上偶尔来我这里时所说的只言片语中能看出来,他其实并没有对你忘情,只是心中有所介怀而已,只要你软下态度去求求他,说不定就没事了。”虽有私心在,但皇后确实不愿见清如一直这样失宠下去。
清如笑而不语,在她的笑里却隐藏了许多信息,只是皇后没看明白罢了,所以她又急道“宛妃,本宫说的可都是心里话,你就算不为自己想,也要为三阿哥想想,如果他有一个不受宠的额娘,那对他以后的前途是很不利的。”
“皇后多虑了,三阿哥颇得皇上喜欢,又有太后护着,就算没我这个额娘,他也会有什么事的。”看皇后又要说话,她紧接了下去道“不过皇后放心,臣妾并没有说一直这样下去,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冒然行动,只会事倍功半。”
皇后听得这里精神一震连声问道“时机?宛妃你说的时机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做?”说完她才惊觉自己太急了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是我急燥了,做事总也不够冷静,难怪太后说我怎么也及不上你。”
“皇后您过谦了,其实您已经做的很好了,至少要比曾经的皇后静妃娘娘好上太多了,皇上对您态度的改变您也是有所感觉的,臣妾相信您以后一定会做的越加好,至于太后,她只要对您的期望过高而已。”
说到这里,清如停了一下,然后眼波一转道“皇后,您可记得再有一个月是什么日子?”
皇后想也不想就回答“是太后的万寿节,怎么?宛妃你突然问这个做什么?”她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
………【第六十七章 祝寿(5)】………
清如低头抚着自己衣领上的花纹,声而道“皇后刚才不是问臣妾这时机是什么么,那臣妾现在就回答您了,时机便是太后的万寿节,臣妾已经为太后想好了寿礼,相信太后到时候一定会让喜欢,而且皇上也会重新注意到我。”
“哦?是什么寿礼说来与我听听。”皇后好奇不已,恨不得立时知道了。
清如轻笑道“这个暂时还不能说,而且臣妾具体的也没想好,只是有个大概的想法而已,所以还请皇后恕罪。”
皇后虽有些失望,但还是高兴所居的多,至少知道清如并没有意志消沉,而且还有了重新复起的计划,想必过不了多久,她就又会再次回到后宫女人中的尖端,最好是能把贞妃踩下去,不过皇后也知道这不太可能,至少暂时不可能。
有了清如的保证,皇后的心情好多了,又与清如随口聊着,话题不知怎的转到月凌身上去了,说起她的身子还有腹中逐渐长成的胎儿。
“洛贵嫔端得是有福之人,你说宫里这么多正妃都没能在前几个月时留下孩子,偏她却无惊无险的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说不定她就是先皇后逝去后,第一个能生下孩子的正妃了,到那时,皇上肯定会封她为妃,但是四妃之位已满,不知到时皇上会如何解决?”说这话的时候,皇后一直拿眼瞅清如的反应,果不其然,清如的脸色有些微的转变。
“虽然臣妾与洛贵嫔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情份,但是臣妾还是很希望她能平安产下龙子,至于位份地事。相信皇上到时会想办法解决的,不是有人上去,便是有人下来。”
皇后注视着清如意味深长地说道“宛妃你可是要多多上心才行了。太后和我对你的期望都很高,现在是贞妃在帮着我协理后宫。但是如果到时你能升为贵妃,那么不必我说,这协理之权也会落到你地头上,太后和我可都盼着呢。”
清如微微笑着欠身道“皇后实在太高看臣妾了,臣妾哪有这本事。而且这一切的事都要看皇上是怎么想地呢。”
皇后笑着不说话,正当这时外边突然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皇上驾到!”
“咦?皇上怎么突然来了?”皇后一边说着,一边离座迎驾,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更新最快。
清如跟皇后的后面迎架,此时此刻清如的心情说不出的复杂,她久未见到福临,口中说无所谓,然心中还是想地。她之所以不去求见,除了刚才说的那些外,还有一点就是她有些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福临。说到底,在琳嫔那件事上她终归还是欺骗了他。而且还不是善意的欺骗。
随着步伐声。一角明黄的袍角跃进了眼帘,清如随着皇后弯下了身“臣妾叩见皇上。皇上吉祥!”福临看到清如的身影,也是愣了一下随后才淡淡地道“宛妃也在这里啊。”他的眼睛似在搜寻什么,又似在逃避什么。
听得福临点了自己的名,清如只得低头道“回皇上,臣妾来找皇后商量点事。”
剩下的话由皇后替她接了下去,待听得原来是绵意要出宫追随秦观,福临哦了一声,脸上有着浅浅的惊讶,随后他目注清如,轻声道“能跟在喜欢地人身边是好的,绵意跟在你身边数年,现在她要孤身一个前往宫外,虽说是吃住在秦观的府中,但还是要多带些银两傍身才是。”
清如垂首听得他说完方道“谢皇上关怀,臣妾一定会给绵意带足银票等物,绝不让她在宫外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