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前后目击记-亨利·莫尔1406 >

第41章

越战前后目击记-亨利·莫尔1406-第41章

小说: 越战前后目击记-亨利·莫尔1406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凡书库扫校

越战前后目击记  十、第五代统治者
1985年4月30日清晨,河内从闷热的空气中醒来,成千辆自行车、公用轿车和低座脚 踏机动车沿着街道行驶,还有更古老的法式有轨电车发出疲惫的声音驶过各个路口,商 店、机关和商场也陆续开门。
“我们现在已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前越共上尉阮莲这样对西方记者说,脸上 露出了微笑。
尽管一切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但此时这个城市已经是整个越南,而不是半个 越南的中心。自从南方的杨文明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以后,完成那个经过二十年艰苦战 争而获得“统一”的越共政府又把巩固它的政权的战斗进行了十年,首先它公然与曾经 尽全力支持它取得胜利的盟友中国关系恶化,赶走了三十万在那块土地上居住了几代的 中国侨民和华裔越南人,接着又开始清洗政府中的亲华他分子和南方干部,开辟强迫性 的“新经济区”,在南方没收私营企业,继而出动越南军队与老挝军队一起进入柬埔寨, 帮助韩桑林亲越分子赶走了亲华的“红色高棉”,驱赶大批印度支那难民涌向东南亚各 国,与中国军队在靠近边境的地带交战,在泰柬边境进行骚扰和入侵。
越共政府在短短的十年中所做的事情似乎太多了,使世界各国一次一次把目光集中 在那个曾经同样动荡不定的地方。越共政府,作为继中国人、法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 之后的第五代统治者,象它的前任一样不时地制造出一连串发出震动、令人不安的事情。
“1975年标志着这个国家真正的统一。”胡志明市(西贡)市长梅之寿在庆祝越共 军队攻占西贡10周年的游行纪念活动中对外国记者说。
与河内同一时刻的胡志明市(西贡)榴弹炮声轰鸣,军乐队奏起“在金星旗帜下” 的进行曲,士兵和民兵,其中一些人扛着缴获的美制M…16和M…1型步枪,走在苏制T…54坦 克车的后面,苏制米…21型喷气式飞机呼啸着掠过碧蓝的天空;佩戴着与他们同样瘦小的 身材极不相称的数十枚勋章的越战老兵、摩托车兵和工人混在一起,簇拥着一幅前越共 领导人胡志明手握哑铃的巨幅画像车,在画像的下方写着一句胡的激动人心的话:“大 家都来早锻炼!”在围着蓝色围幕和红娟的检阅台前面,身穿各色彩色服装的男女青年 表演着优美的舞蹈。
庞大的游行队伍从著名的动物园出发,途中经过市中心的“四月三十日大街”(前 美国大使馆曾设在此街),一直向“统一大厦”行进。
检阅台上,有九年以上资龄的政治局委员们傲慢地挥着手,意得志满地观赏那拙劣 的表演,并且不无欣喜地回忆起他们是如何从美国人手中夺走1500亿美元和58022条生命 的过程。
那天坐在检阅台正中的是:越共政府主席长征,越共总书记黎笋和越共政府总理范 文同。他们要极力表现越共大获全胜之后的民族骄傲感,同时也要掩饰那个国家陷入的 自相矛盾的荒谬狂妄的窘境——尽管它每年可以得到20亿美元的苏联援助,但是越南始 终处在极端的贫困之中。越共政府“新经济政策”造成的一百万失业人员及由此而产生 的吸毒、卖淫、乞讨和流氓行为在这个被占领了十年之久的城市里日益蔓延到每一个角 落,这似乎是对越共政府接管后的一种绝妙的嘲讽。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却是,越共政府竟然毫无愧意地把它的官僚帮独裁统治了十 年造成的所有恶果都说成是那个早已经结束了的“战争创伤”,一块似乎永远也不能治 愈的,永远会帮助越共解脱困境的“创伤”。
实际上,越共政府在1975年至1985年的整整十年之中,并没有制定过任何真正建设 或恢复经济的具体计划,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派系斗争,镇压民主人士和极端独裁,以 及搜刮民财上。它的一个口号叫作“共渡艰难!”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越南人陷入 了“艰难”的境地,而那个“艰难”似乎仍永无穷期。
转嫁它对人民犯下罪行的方法使越共政府不断地制造一个又一个事端,先是把南方 人民送到变相的集中营和劳改场所的“新经济区”去,要那些人在同区没有任何工具的 荒芜的原始森林里“发展经济”显然是荒唐的,因为越共政府的真正目的在于消除温和 态度的市民和贫民,掩盖其暴政所造成的极度贫困的事实。
但是,越共政府的那种残酷手段不仅丝毫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起了人民更大的不 满和反抗。许多人象从吴庭艳总统的“垦荒区”逃出来那样,冒着生命危险从越共政府 的各个“新经济区”逃了出来。
对待一个它根本不关心,但是又时刻困扰着它的社会现象,越共政府一方面派兵入 侵邻国柬埔寨,一方面挑起它的前盟国中国的争端,以此来转移人民对它的强烈怨恨之 情和世界舆论的视线。
作为对自诩“代表人民”却又极度空虚的一种填补讲,越共政府极力要保持它业已 形成的超级军事大国的地位。它的一百二十万军队是世界上第四大常规军,另外还有没 有确切数字,但是规模相当大的民兵和其它变相的军事组织,而且一直处于象瞄准麻雀 那样的高度戒备状态。这项庞大的经费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越南人民在越南政府 所谓“来自各国,尤其是来自北方和西南方面的威胁”的歪曲宣传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 既卑鄙又拙劣的会俩。越共政府的几十万正规军和十万以各种名义进入柬埔寨的越南人 正在企图征服顽强战斗着的“红色高棉”和其他反越的武装力量;在北部长百公里左右 的中越边境,原集着六十五万精锐的正规部队,不时从那里传来局部的从枪战到小规模 交火的报道。
挑起民族之间的仇恨,是越共政府曾经成功地用来迷惑人民推翻南方政府的手段, 今天它又非常成功地把广大越南人民引向了两个邻国:柬埔寨和中国。
虽然中国的毛泽东曾经毫无保留地作出一切自我牺牲来援助北越进行了长达二十年 之久的战争,越共政府还是很容易地利用历史上中国皇帝对越南一千多年的控制煽动起 与中国人的对立和恐惧;他们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把十二年来的“中国同志”变成了 “战争赌徒”、“企图控制越南的霸权主义者”。越共政府努力使越南人民相信,“中 国是真正的、自古以来的敌人,一直想统治印度支那,尤其百越南,就象一千年前那样, 只有苏联人是朋友,真诚的社会主义朋友。”
1982年4月21日早晨,我和彼德·哈斯汀斯在一名越南译员的陪同下通过三号公路前 往距越中边境仅三十公里的高平省会。经过跨越红河的、法国人于1896年修建的隆平桥 里,我们几乎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另共产党人曾经把源源不断的食品、 机器、武器、民用品等物资运进了越南,支持北越在美国的空袭轰炸中继续作战;而后, 中国人又在1979年愤怒的报复之中把炮弹倾泄到了那里。
越南北方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梯田里种着水稻或早稻,田地里有土豆和其它的各 种蔬菜,河流和溪水穿过越中边境的石灰岩山峦流到了越南,当地的乡民仍然穿着我在 1954年见到过后那样褴褛的衣服在进行耕作,似乎时钟从那个时候就停止了一样。
一位四十二岁的越南中校陪同我们,他十分严肃地告诉我们,在他的一生中除了打 仗以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先是同法国人,然后同美国人和中国人。当我们笑着问他 中国军队情况的时候,他仍然以不屑置疑地口吻说道:“打不过我们,从来也打不过我 们。”
“那么日本人呢?”彼德·哈斯汀斯问道。
“日本人也不行,他们根本打不过我们。”他说,摘下他的越共军队的军帽,一顶 镶着红星的软木遮阳帽让彼德戴上。我们评论起越南警察刚换上的、难看的苏式军帽和 制服时,他说:“我们已经习惯了。”
五千人口的东恙是中国军队占领的最后一个小镇,然后突然撤走了。我们沿着大路 走去,见到竹林中那栋建筑依然完好无损地伫立在那里,其它的屋舍的墙壁上涂写着一 些反对中国的口号。高达1000英尺(304。9米——译者注)的山头上,有几座已经崩塌了 的塔,远处一座山峰上中国军队的雷达屏在不断旋转着。我用照相机对准那个山头,然 而越共中校以极快的速度挡住了镜头。“不准拍照!”他指着一块牌子对我。
1979年2月17日,中国政府宣布要对枪杀中国军人和边民及侵略柬埔寨的越共政府进 行“惩罚”,并派遣了二十万中国军队攻占了越南北方的许多城填。那次报复行动持续 了一个月,沿着越中边境向前推进了40公里,直到3月15日撤出。中国方面宣称,在那次 战斗中越南伤亡人数为百万人,而中国军人伤亡二万名。4月18日,越南和中国在河内进 行了停战会谈,但是很快就是互不让步的争吵中搁浅了。此后,越南政府和中国政府在 国际红十字会的监督之下,在越中零号边界进行了交换战俘的工作,然而在场的新闻记 者说:“那简直是一次相互攻击的示威。”
由于我和彼德·哈斯汀斯竭力奉承那名越共中校,聆听他的自述,并为他提供了一 直被他斥责为“帝国主义”国家生活的纸烟和啤酒,他终于同意给我们半天自由采访的 时间,当然,他仍要象指示儿童一样,对我们提出了几项具体的“要求”,并在我们一 再许诺的情况下同那名越南译员走进了附近的一家饭店。
如果说在那名越共中校和译员的陪同下,每一个越南人给我们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 答复,那么小镇上的市民们对于两个单独行走的外国人则一直在用似乎发现了外星人那 样的惊奇的目光盯着我们。
“Lien so!”(苏联人)身穿褴褛服装的越南孩子们用手指着我们喊道,他们的目 光贪婪地望着我们手里拿的“太阳”(Asashi,日本生产——译者注)啤酒。
我从包里拿出一桶可口可乐递给一个小男孩。他接过去尝了一下,马上就不喝了, 他不喜欢那种饮料的味道。那些孩子想走的,只是什么发光的小玩具罢了,一块铁皮, 或者一条尼龙绳都会使他们欣喜若狂。
我们很快发现,尽管那些孩子一直在尾随着我们,但如果我们向他们提出问题时, 他们便显得异常惶悚不安,瞪着眼睛一个字也不肯说。后来,有个胆子大一些的小男孩 开始放松了警惕,告诉了我们许多关于他家里发生的事情,并纠正我的越语发音。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一名二十多岁的少妇,突然出现了,想把他拉走,可他不愿 意离开,他在母亲的拉扯和哄骗中走出了人群,然后我们听到了耳光声和那个小男孩的 器声,这使我们难堪地离去了,不再敢与那些儿童交谈。
镇里的人都对外国人有一种恐惧感,他们不愿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显然,越共警 察的影子无时不在威胁着他们,尤其是同外国人交谈往往被怀疑是在泄露越共根本不存 在的、而那些平民也不可能知道的秘密。
决定再走远一些,我和彼德·哈斯汀斯来到了小镇外的一块水稻田边。在水稻田里, 有一群戴着蓝色头巾的侬族妇女正在炎热的烈日下忙着插秧苗。
“我们经常听到枪声。”一位侬族老人对我们说。“所有的麻雀都吓跑了。这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