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240章

纨绔到底-第240章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李林甫从潞州来到长安,一直无所事事,直到他的舅舅姜绞也来到了长安,他才有了出头之日,也才算真正做了官。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很恋旧情,对姜绞异常恩宠,姜绞经常得以出入后宫卧内,陪皇帝宴饮,击球斗鸡,坐则与妃连榻。
后宫宫殿之前种有一棵茂盛的果树,李隆基经常在其花朵盛开之时,与近臣前去玩赏。
一日,春和日丽,李隆基又与近臣来到树前,姜绞上前,拱手说道: “陛下,真乃嘉树也。”
李隆基听后,笑容满面,说道:“姜爱卿既爱此树,那就植入府中玩赏去吧!”


 四百六十一章 李林甫的升官梦

深得李隆基宠幸的姜绞,权倾一时,接受的赏赐有宫女、马匹、珍玩,前后不可胜数。住在舅父府上的的李林甫,看到权势的魅力,自然向住不已。
在唐代,做官有三种基本途径。
一是科举,只要是读书人,会写诗,就可以参与科举考试,从而获得做官资格。但科举做官的人数是很有限的,每年也就十几、二十个名额。所以在整个官场中,科举出身的比例相当小。也就是说,虽然这是条可行之道,但绝对是一条极为狭窄的独木桥。没有非常高的水平,想都不要想。
第二个途径则是杂流入流。这些吏员经过漫长的升迁,最终可以进入到“官”的阶层,也就是九品之内。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流内官”,所以,从“吏”升到“官”,就叫“入流”,否则叫“不入流”。这个途径升官的人数量很大,但能继续升迁的空间已经很小。按规定,杂流入流的人只能做中低级官员,不许做高官。由于前面漫长的吏职升迁,就已经耗掉了一个人大部分的生命。九品官,对大多数科举出身者只是,但对大多数吏员,却几乎就是终点。
第三个途径则叫门荫。就是官员子弟,可以先从一些皇帝侍从卫官,比如“千牛备身”、“监门直长”等开始起步,然后进入官场。这些人的和科举出身者差不多,但因为才能普遍逊于科举出身者,所以仕宦前景不如科举。有些擅长官场之道、又有有力者提携的话,门荫出身者也会有相当好的前景,门荫出身而做到宰相的人也颇为不少。
李林甫从“千牛”出身,是典型的门荫出身。能获得千牛出身,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根据规定,“三品官”以及“四品清官”的子弟才有资格。事实上,李林甫的父亲官位应该够不到这个标准,但姜绞帮了他的大忙。
“千牛”是一个笼统说法。里面具体还可以区别为各种官职名称,如千牛备身、左右备身、太子千牛等等,品级自正六品下到从八品下不等。就算是从八品下,也是一个很高的。科举出身者,也只有八品、九品而已。
李林甫从千牛备身升迁到监门直长后,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继续在兵部叙迁。也就是以后就在武官系统升迁,这叫本色升迁;二是从吏部叙迁。也就是进入文官系统。一般人都走吏部的叙迁道路,因为文官系统优于武官,前途更远大。故进文官系统的,品级要相应下调。一般来说,从卫官系统进入吏部文官系统的第一个官职释褐官,都是七品左右。
但是,李林甫很快就做上了太子中允,正五品上。从品级上看,升迁是异乎寻常地快。不久之后。他又被升官了,做了太子谕德,正四品下。大唐官阶,三品以上只分正从,三品以下还要细分为上下。这样的话,从太子中允到太子谕德,自正五品上。到正四品下,中间隔了从四品上、下,一共升了三阶。李林甫连升三级,显然还是得益于姜绞的运作。
大唐都城长安,生机勃勃,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神采飞扬。长安城中的热闹场面并没吸引李林甫,每每办完公务,在回家途中,得意之中眉宇间不免显示出淡淡的愁意。来往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不起眼的李林甫。他们为之注目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皇室贵胄,每当这些人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路人无不停步,欣羡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场面长安城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看着……
作为旁观者的李林甫也常常被人群拥来挤去,好像水中的浮萍在浪花中漂摇。当人们恢复了平安,忘却了一切之时,李林甫却没有放下其野心的活动。
想当初,秦始皇巡游各地,人群山呼海涌,当中的两位观众刘邦、项羽不也像他如今的境遇吗?
前者惊羡之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
后者不屑之余曰:“彼当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李林甫的眉宇渐渐舒展开来,他绝不是和刘、项一样想到了皇位,他胆子还没有那么大。在其内心里却不止一次地说:以我李林甫之才,难道还不如那些酒囊饭袋?终有朝一日,我李林甫也会八面威风,为人仰慕。
随着飘忽的思绪,李林甫偷偷地笑了,步子也不觉轻快起来,不知不觉中回到家中。
太子中允也好,太子谕德也罢,都是东宫官,是虚衔,基本没啥事情,可以睡觉睡到自然醒,没有什么实权。官虽然升了,但极强的权力欲并没有使李林甫满足。“志存高远”的李林甫当然不会甘心居于闲职,他深知,升官发财靠个人力量根本没用,必须有人提拔。自己被升迁为太子谕德,不就是舅父姜绞的功劳吗?
姜绞虽然在李隆基面前很吃香,可是要想让自己的外甥获得更有权位的实职,也力有不逮。
于是,李林甫把目光放在了宰相姚崇身上,他想求司门郎中这个实职。
司门郎中是刑部的一个司长,掌天下的门关、津梁、道路等等,从五品上。实权不大,但前途无量。郎官是万众瞩目的位置,担任者需要的是才望兼备。才,主要是文才;望,是声望,也就是在道德方面有威望。显然,李林甫在这些方面方面都不具备条件。
在李林甫的再三请求之下,姜绞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他找姚崇为他说情。
姜绞信心十足地来到宰相府,寒暄了一番,便道出了来意。
身为宰相的姚崇,明白自己的职责,对于李林甫,姚崇深知其人,认为他不学无术,当然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为他去营私舞弊。
姚崇毫不客气对姜绞道:“郎中之职需才德俱佳者为之,李林甫一无赖尔,岂能担当此任?”
听了姚崇的话,姜绞顿时无语,便讪讪起身告辞。
姜绞带来的消息,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林甫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李林甫的升官梦破灭了。


 四百六十二章 点拨李林甫

李陶听了姜绞的诉说,皱着眉头道:“老姜,你的意思是让我去找姚崇说说情,让他同意李林甫来做这司门郎中?”
“不不不!”姜绞赶忙摆手道:“我怎么会向蓝田王提这样的要求呢?上次,你给我的忠告我都记着呢。林你说过之后,我都很注意。你也知道,我姜绞是做生意出身,两个儿子也都在做生意,无意官场,只有林甫一人涉足官场。林甫自幼便没有了娘,他娘临终临终前要我照顾于他,我可是答应过他的。此次,他受了这样的打击,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来求助于蓝田王,是因为你看事一向奇准,想求教你,林甫今后应该如何发展。若他适合走仕途,便让他继续做官。若他适合去经商,便让他去做生意。说实话,林甫知道我来找你,他本是不愿意来的,还是我强拗着他来的。总之,我信的过你,就想听你一句话,仅此而已。”
姜绞的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不带丝毫做作,他对自己的信任,让李陶很是感激。
来自后世的李陶,心中很是清楚,李林甫是历史是的十大奸臣,他很想就此让李林甫就此退出官场。大唐如今各项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若世上没有李林甫之流的出现,也不会出现后来的“安史之乱”。可是,身处在大唐洪流中的李陶心中明白,李林甫、安禄山、史思明之流的出现并不可怕,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关键是君主,若君主不用他们,他们自然无用武之地。再说了,大抵奸臣都是有本事之人,若是用好了,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李陶叹了口气:若李隆基到时真的昏庸了,就算没有李林甫。还会出现**甫、王林甫。与其那样,还不如让眼前的李林甫上位的好,至少自己还能控制得了他,不至于让情形变得那么糟糕。不过,就算要用他,也得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然后再说。
想到这里。李陶对姜绞笑道:“李林甫能有你这般尽心尽力的舅舅,也算是他的福分。不过呢。这事不能你说了算,还得听听李林甫自己的意见,若我说的他不愿意去做,岂不是白搭?”
说罢,李陶也不待姜绞说话,便看向李林甫:“说说吧,你有什么想法?”
李林甫犹豫着。
李陶微笑着逼视着李林甫:“你可就这么一次机会,说出你的真实想法,我会尽力助你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良久,李林甫终于壮着胆子道:“我还是想走仕途,我觉得我适合走仕途!”
“没错,这才是你的真心话!”李陶顿了顿又道:“你还记得当年你离开潞州时,我告诉你的话吗?”
李林甫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你没告诉别人吧!”
“绝对没有!”
姜绞在一旁插言道:“说来也怪,我这外甥有事从不瞒我的,偏偏是你与他说的话。无论我怎么问他都不说,直到今日我都不知道你告诉他什么了。”
“你现在可以说给你舅舅听了!”李陶指着姜绞道。
“第一,别看李隆基现在只是淄王,但他将来肯定要做当皇帝,你现在得罪了他,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第二。若有贵人相助,你将来可以当到宰辅!第三,你的仕途败在一个女人手上,成在一女人手上,将来你也会死在一个女人手上,而且这三个人都是皇帝的妃子。”
李陶点点头道:“你记得很清楚,一个字都不错!”
姜绞在一旁狐疑道:“这些都是当初在潞州时。蓝田王你说与他听的?怎么可能呢?”
李陶笑道:“是我说的,别说你不信,当时李林甫也不信。他说他不需要任何人帮助,凭他的本事绝对可以在长安干一番大事业。我告诉他,他在长安绝对是寸步难行,最后还得来找我。就为了这一句话,他才愤而离开潞州,独自一人来到了长安。”
姜绞盯着李林甫看了好半晌:“蓝田王说的可都是真的?”
李林甫低下了头。
姜绞恍然大悟道:“我说我要来找蓝田王商量一下,你死活都不肯,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
说到这里,姜绞浮现出期翼的目光:“蓝田王,你的第一个预言已经成真了,林甫真的有做宰辅的命吗?”
李陶一撇嘴道:“信不信由你!”
姜绞忙不迭点头道:“我信,我信!”
李林甫在一旁也问道:“蓝田王,您说的第三点是何意,可以帮我解释一下吗?”
“你当初调戏唱曲的赵丽娟,让临淄王大为不满,我说你你还不以为然。如今,临淄王成了皇帝,赵丽娟成了赵丽妃,就算有你舅舅帮你,想必他也不敢在陛下那里帮你说情,你的仕途哪还有指望?我说你的仕途败在皇帝妃子身上,可有错?”
姜绞叹了口气道:“蓝田王说的是呀,我曾经踌躇了很久,是不是向陛下求个情,想到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李陶笑道:“看来老姜还是很了解陛下的,你不说则已,若真求情了,还不勾起陛下的心头之恨。如今赵丽妃之子已经被册立为太子,所以说,只要赵丽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