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风流皇帝李后主 >

第60章

风流皇帝李后主-第60章

小说: 风流皇帝李后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晟原不知郑昭业等人进献粮草的始末,自然也没给李煜好脸色看,甚至在朝堂之上,也破天荒的与李煜唱起了反调。

  不过李煜为瞒过柴荣,不使周人起疑,并没有将欧阳广的计划说予任何人,包括李璟。李煜一面要顶着来自宋党和士林的压力,另一方面,就连自己的班底里头,也掀起了波澜,不少了提出此事来诘问自己。更难听的,还将说成李煜是一个苟且偷安、懦弱无能的区区儒夫,外强中干,对此,李煜的“同是汉人,以和为贵”的辩词自然显得十分乏力。

  这也让李煜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众怒难犯。好在李煜的修养颇有火候,面对南唐举国的攻讦压力,他虽做不到唾面自干,但逆来顺受,还勉强能够做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皇太弟李景遂、燕王李弘冀、纪国公李从善等人的矛头,全都指向了李煜。自三司推事以来,名声、势力刚有些起色、正开始踏入轨迹的李煜,再一次被打压了下来,一些趋炎附势的墙头草,从此更不敢再踏足龙翔府一步。

  这一次,情形也与斩杀萧无稽、车廷规之事件大相径庭,上一次的事情,无论怎么说,也是令人大快朵颐,即令得罪了宋齐丘和辽人,至少还有整片士林和一州百姓在背后支持着他。然而这一次,李煜却无疑坐实了通敌卖国的罪名,百口莫辩,其罪行之重,就差没有千夫所指了。

  次日早朝,李煜即奏请圣上,请罢沿江巡抚使一职,对于领军抗周之事,更是只字未提,龙翔军的兵权,也交到了朱匡业手里。这在许多人的眼中,自然是李煜在百般无奈之下,为澄清自己而不得已的应对举措。

  当天下午,李煜不顾韩熙载、孙菁等人的劝说,收拾行囊,决定要亲自往江州一行。

  卢梓舟知道李煜心意已决,也不再劝阻,只是意味深长的提醒道:“小心初七。”

  李煜心知卢梓舟指的即是排名第七的李从善,会心一笑,便带着胡仝、乐史二人,南下江州。

  韩熙载、卢梓舟看着李煜的马车远去,这才怨道:“正光兄适才为何不劝劝主公?他向来最是听你的言语。如何帝京形势一日三变,宋齐丘伙同诸王欲对主公不利,不说江州之行吉凶难料,就眼下这等严峻之势,咄咄逼人,也足使人穷于应付,主公却如何离得开京师?”

  “正因为如此,主公才更要抽身离开。”卢梓舟理所当然的反问道,“叔言既然知道江宁形势错综复杂,对于主公很是不利,却为何还硬要他留在这风口浪尖呢?”

  韩熙载沉吟良久,方才恍然道:“正光的意思是。。。。。。”
第五十二章 波诡云谲(下)
  卢梓舟微一颔首道:“柴荣不愧为一代雄主,手下亦多有智谋之士,他们于此时大肆传扬郑昭业的三十万石粮食,火候时机,都把握得很是合宜,确实令人难以招架。而事实上,早在三十万石粮食送往开封以前,他们便已派人到处酝酿造谣,言及主公有意与周朝和谈,看来当时柴荣便打定主意,要陷主公于不义了。至如今,所谓勾结周朝的证据已然确凿,再不容主公抵赖。若是这时候主公仍然留在京师,徒然引起内斗不说,还会令柴荣有机可乘,影响前线战局,后果堪忧矣。”

  韩熙载叹道:“就怕是主公去了江州,对于两淮战局,也是于事无补,我最是清楚李榖的功架,已刘彦贞应援寿州,溃败是早晚的事。即令是皇甫晖亲往,也未必能在李榖手中讨到便宜。再加上李榖手下,韩令坤、李重进等人,无一不是宿将,而我军空有刘仁赡一人,战局实在不容乐观。”

  卢梓舟正要说话,一直未作声的孙菁忽道:“先生适才说的小心初七,是什么意思?”

  卢梓舟一顿,似答非所问的道:“燕王做初一,宋齐丘做十五。”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却是让孙菁恍然大悟,释然往军营去也。

  “糟糕。”孙菁走后,卢梓舟忽然想起一事,脸色微变,道:“忘了提醒主公,一定要留心一个人才好。”

  韩熙载很少见卢梓舟这般神色,惊道:“是谁?”

  卢梓舟道:“原射阳湖水寨的大当家,吴先。”

  寿州,来远镇。唐师战舰衔尾,蔽淮而上,兵车旗帜横亘数百里余,此正是刘彦贞奉命应援寿州的三万人马。

  裨将武彦晖拜见神武统军刘彦贞,一脸兴奋的道:“斥候回报,李榖军遭刘仁赡奇袭粮草,又忧患腹背受敌,今李军军心已乱,李榖不得已烧营退保正阳。将军,如今李军士气低落,正是我等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何不举全师趁机追袭李榖?”

  右裨将张延翰则道:“刘仁赡不是曾秘密派人知会将军,言李榖粮草犹在吗?李榖这般退去,却会不会是诈?”

  武彦晖嗤笑道:“刘仁赡怕我们抢他军功,自然要这么说。末将曾亲眼看见李军士兵争食的场面,我敢肯定李榖军已再无余粮,还请将军快快定夺,机会难得呀。”

  张延翰正要再劝,刘彦贞守不住武彦晖的怂恿,即拍案而起,喝道:“传本帅军令,挥师正阳,与李榖决一死战。”

  汴京,皇宫。

  柴荣收到宋齐丘派人送来的《武经七书》的原版,即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深为震撼,乃连夜召王朴、赵匡胤进宫。

  王朴粗粗看过,慨然道:“老夫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当初赵点检硬要除去李煜,此人文韬武略,确实是我朝吞并天下的最大威胁,李煜编撰的这本武经七书,可谓总概古来兵家之大成矣。更难得的是,这样的一部兵书,李煜竟丝毫没有藏私之意,反而还大肆刊行,光是这等心胸,已是难能可贵,亦难怪高傲如韩熙载、孙晟之辈,也甘心为他驱策了。”

  赵匡胤却拿出一卷民间流传的《武经七书》,道:“恐怕李煜刊行《武经七书》,目的并不只是与人分享成果这么简单。宋齐丘该是已知道李煜不可告人的阴谋,所以明知兵书在我朝也已广为流传,却还是命人送来了手抄版的《武经七书》,务要让我们清楚两个版本之间的不同。”

  柴荣、王朴都是智慧超绝之辈,挺赵匡胤一说,自然也就明白了李煜的用意,柴荣于是当机立断,道:“匡胤,朕命你即刻单骑驰援李榖,便宜行事。你去告诉李榖,务必要速战速决,毕其功于一役,尽灭唐军的主力。否则唐军兵权一旦落入李煜手中,这仗就不好打了。朕在京师稍作部署,过几日也将会御驾亲征。”

  冯府。

  冯延鲁苦苦哀求冯延巳,道:“如今六殿下已不是沿江巡抚使,我们也用不着再怕他了,兄长,我可不可以将用来招兵买马的那些钱扣一些回来?不然小弟这家徒四壁,心里空落落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冯延巳也不发怒,只是淡淡的道:“你若是不再相信我这个兄长,急着自己拿主意,那么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你就都自己做主,再不要来过问我了。我也当是没有你这个弟弟,省得忧心。”

  冯延鲁一听,才知道冯延巳心意竟然如此决绝,又惊又惧道:“兄长可要千万救我,以后我什么都听兄长的就是了。哎,只是叔文还有一事不明白,眼下六殿下通敌卖国,千夫所指,就连一向与他走得最近的纪国公,也公然向六殿下发难,照这情况,恐怕六殿下再没有翻身之日了。在朝堂之上,兄长对此却为何讳莫如深,一直不站出来说句话?”

  冯延巳道:“你是要我落井下石呢,还是要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替六殿下说情?”

  冯延鲁嬉笑道:“嘿嘿,自然是落井下石了。现在朝廷上下都是这个风向,要兄长说这样的一句话,应该不难吧?”

  冯延巳冷哼道:“说出一句话不难,但说出去的话,再想要收回来,就恐怕难喽!何况朝廷的风力虽猛,但陛下的圣意,却也更不能忽视。”

  冯延鲁一惊,道:“兄长是说,圣上并无真的怪责六殿下之意,六殿下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冯延巳淡淡道:“恐怕也不是什么东山再起,因为六殿下看似摔了,其实却根本就没有被绊倒。叔文,你明日就领着圣谕,亲自到福闽之地找买些兵马去吧,此行切记要公事为重,尽心办事,不要再给人留下些以权谋私之类话柄了。”

  冯延鲁连连应承,正要告退,冯延巳又提醒道:“记得要多留心一个人。”

  “是谁?”

  “建阳林仁肇。”冯延巳如数家珍的道,“此人乃是旧闽裨将,沉毅果敢,纹身为虎,闽中兵士多敬重之,称之为为林虎子。我记得刘仁赡与圣上论世之名将的时候,曾经说过,当世南北有两大奇将,北有杨无敌,南有林虎子,俱为国之柱石也,用为辅国,可保疆域无忧。你此去福建,若能募此一人,胜得千军,又得讨圣上满意,你需多花些心思才好。”

  第三卷《烽火》终
第五十三章 兵败正阳
  钟谟阴恻恻的道:“一定要挑起圣上和安定郡王的不和。只有圣上不再支持安定郡王甚至厌倦他,国公爷才能高枕无忧,坐享其成。”

  李从善一听钟谟想也不想就说出这番话,即知钟谟心中早有计较,于是请教道:“还请钟大人明示。”

  钟谟道:“我随驾圣上多年,知圣上一直有心纳妾,国公爷若能遂了圣上这桩心愿,大事焉能不成。”

  李从善皱眉道:“钟大人的意思是。。。。。。”

  钟谟道:“昔年董卓与吕布,因一貂蝉而成反目,如今天香阁的苏灵窅就是貂蝉,老夫就姑且扮一回王允又如何?”

  李从善叫绝道:“我终于明白当初钟大人为何执意要派蔺刚去监视苏灵窅了,现在蔺刚终于派上了大用场。这件事,就交由你和马空凌去办吧。”

  就于此时,朝廷急召,传亲王、国公及三品以上官员火速入朝议事。

  李从善、钟谟二人面面相觑,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一时却不知究竟何事如此惶急,需等不得明日早朝再议。

  翌日,刘彦贞阵亡的消息弥漫江南,南天明朗的高空仿佛被周朝的利剑生生的戳出一个莫大的窟窿,滚滚的浓烟战云正从窟窿里不断涌入,贪婪的吞噬着安宁,看得江南君臣人心惶惶,难以寝食。

  接下来一连几天,整座江宁城都笼罩于惶恐的阴霾之中,再没有丝毫春节的气氛。

  江州。庐山。

  庐山巍峨奇峻,平地飞峙,主峰高耸入云,北临长江,南面鄱阳,自古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李煜一行人乘船南下,至庐山脚下,已觉庐山山峰多断崖陡壁,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

  这番景象,使得李煜忍不住由衷叹道:“庐山蕴云蓄雾,气象万千,果真名不虚传。”

  乐史、胡仝二人深以为然。

  又行几步,乐史忽然指着山脚的一间茶寮,提议道:“乐某早闻庐山茶叶驰誉天下,如今既然亲临其境,我们何不先歇脚品尝,然后再行登山?”

  李煜一路来游山玩水,倒也不急着赶路,于是三人在茶寮捡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茶香更是沁人心脾。

  李煜浅尝了一口,忽然想起老革命家朱德的一首诗来,乃欣然称颂道:“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此诗一出,四座连声称好,无不动容,其中一名高冠博带的年轻公子更是不吝赞道:“好一句庐山云雾茶,既雅且切,足与此茶相得益彰,店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