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逼上滕王阁 >

第108章

逼上滕王阁-第108章

小说: 逼上滕王阁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嗬嗬嗬”武后面对妆镜笑道:“小小王勃,一个撞倒南墙不回头,不识时务的犟牛犊。也称得上是栋梁之才么?”

  “王勃才思敏捷,刚直不阿……”他窥视武后神色,又随机应变故作难以启齿:“只是……。”

  “只是什么?不要吞吞吐吐,站起来说话。”武后不露真相,平淡对之。

  裴炎立起躬身回禀:“王勃今世才名不簿,只是无福享受爵禄之恩。”

  “何以见得!”武后仍对妆镜。

  “娘娘施恩,恩比天高,他知恩不报,竟敢还有机密隐晦……”

  “他,隐瞒了什么?”武后凛然发问。

  “剑南传说纷云,说他曾将这诗稿,私赠给了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武后一怔,转过身来凝视裴炎,故作惊讶:“新城公主,不是在京都早已亡故了么?”

  “所以剑南之地竟将这传闻,当作了与宋玉夤夜会神女的神话,作交相比美的奇谈广泛流传了。”

  “你为什么不早来奏禀?”

  “老臣也是昨夜,刚刚从皇太子那里听来。”

  “可恶的王勃!”武后故意露出反感,随口吐出,又略一思忖,进而恼怒地:“你就替哀家成全王勃,悄悄送他去阴曹地府去会那新城公主吧!”

  裴炎正中下怀自以为得计,又佯着直谏:“这样不妥,王勃一死,更会引起世人对公主死还没死,产生更多的猜疑、诬篾……”

  “嗯嗯”武后有领悟:“这种疑神疑鬼,不能杀人能伤人!哀家差点自己给自己栽了赃!”

  “是是是。”裴炎无限忠诚:“这些信口谣传的无稽之谈,处之不当,反而有损娘娘天威声誉。”

  武后颇似被裴炎牵着鼻子走,浅薄的恼火忧烦:“总不能让轻挑狂妄的王勃,败坏了皇族的名声!”

  裴炎恰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揭露告发:“皇太子殿下,既然有意的篡改王勃诗稿,又隐匿了这样的奇闻,必然在王勃身上有所需求……”裴炎不断观察打量武后神色,见武信为以真,他就进一层说:“显然太子着眼王勃,却另有不轨的心机。”

  武后同意这见解:“必定有不测的图谋。”

  “娘娘何不不动声色,听之任之将王勃当作个诱饵……”

  “诱饵,哼,是个引蛇出洞的诱饵。”武后有意避向溢香亭一侧,聆听过裴炎的策略,沉思了片刻,又在裴炎面前来回踱步。

  (说书人画外插白:武则天心目中坚不可摧的洁玉,先给裴炎当了投石问路的顽石。一会儿又成阴谋家刺探阴谋,施展阴谋的诱饵了。

  武后终于止步说:“不可动察,只可静观。你暂不给王勃授职,就让他与薛华闲住在招贤馆中。切切要暗加保护,明松暗紧,不许露出蛛丝马迹的破绽。”

  裴炎施礼兴冲冲离去。

  宫娥呈上香茶,武后刚刚端杯,又重重掷在托盘中,愤懑自语:“我怎么竟蠢得认为李弘这孽子对王勃,仅仅是嫉妒我招贤纳士呢!”

  婉儿为武后整理凤帔:“哪个亲娘不护儿,娘娘是慈母心肠向着太子殿下呀!”

  “唉!”武后长叹一声:“……看来李弘这逆子,他专给为娘撑顶风船啊!……好苗我没及时护理,而今已长成了难当大用的歪脖子树了!”

  武后眼前幻现了躲在帏幕后幼小的李弘。他稚幼可爱的小脸上,两只大眼睛露出慌恐,悲伤可怜地神情。幻象随之消逝,武后拭了拭盈眶的泪水。

  婉儿:“人心向善天保佑。娘娘一心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太子殿下是受奸佞引诱走上岐途。儿是娘的连心肉。皇太子早晚是能理解娘娘为儿为女的慈母心肠的。”

  武后:“他这样胸怀狼子野心,还像继承李氏大唐的储君吗?他还能一统江山替天牧民吗?

  太平公主依然在秋千上展示美姿,她向溢香亭高呼:“母后,我这个姿式学得可象你呀!”

  溢香亭中早已空空无人,只有千姿百态的*随风摇曳搔首弄姿。

  招贤馆内参天大树下巨石的琴台上,王勃席地而坐弹奏古琴曲“平沙落雁”,王勃弹琴难抒情,薛华手拈一片黄叶,对一池碧水聆听弹唱。

  芦花翻白夕照晚

  雁落平沙影孤单

  (一曲未尽,弦断音绝,与薛华相视无言,王勃长叹击巨石而清吟:“

  离群方识秋风冷

  弦断难抒曲中寒唉——”

  薛华劝慰:“兄长操琴不能消愁,不弹也罢,何必苦吟。”

  王勃停立不语,稍时,他垂首相问:“剑阁的金大嫂母子,依然没有消息么?”

  “唉!”薛华感慨:“寺院空门不染红尘,禁宫萧墙壁垒深严,就像漫山漫谷寻黄叶,不知飘零落于何方了。”

  王勃探问:“听说那国师怀义已返回京城了。”

  薛华微有怨言:“兄长大隐于闹市,小弟未曾出家,只得伴你终日坐关悟禅,早已断了人间烟火,我哪敢再染红尘!”

  “这……”王勃愧疚地:“是为兄连累了贤弟。唉,只是你我辜负了卢兄的临终嘱托了。”

  “哥啊,实对你讲。”薛华更有内疚:“那不怀好意秃头和尚,已经佛旌开道,神幡引路,在万人空巷夹道礼拜中,返回华严寺了。”

  “金大嫂她,她母子呢。”王勃急切追问。

  “据我叔叔说,那日见到怀义大师迎来京城的护佛圣母的朝野官宦缙绅,无不惊叹是朝见了年青时的武后娘娘。只是……”薛华不忍讲叙。

  王勃追问:“只是……她,她怎么样了。”

  “她,她僵如泥塑,呆以石佛……”

  “她的虎娃子呢……?”

  “卢大哥叮嘱她寸步不离的孤儿,不知去向。我叔父也追问过这个转世灵童,那些随行僧尼都不知所云,又各自呈诉灵童已入了仙班……”

  “哦!”王勃惊愕猜测:“虎娃子不知去向了!”他一把抓住薛华:“你,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薛华摔开王勃王勃,抚摸着被抓痛的手臂:“嗨,我那个能通鬼神的叔叔,也摸不着鬼神们云遮雾障里的玄虚天机。你这坠入惊涛浊浪中,自身难保的泥菩萨,知道了她母子的劫难,又能怎么样?”

  王勃欲高喊又止,强压下愤怒,长长嘘了口气,无言地瘫倒在巨石上,薛华焦急过去抚慰:“兄长啊……”

  王勃猛力推开薛华,迸出了愤懑:“招贤,这哪是招贤,分明是幽禁,软禁,囚禁那……!”

  薛华四下警惕地打量:“我的哥啊,说话千万谨慎呀!”

  王勃僵卧不动,并不理会。他仰视浓荫外狭窄零碎的天空中的浮云,独自感叹:“……什么集英聚贤,我们都是身不由己,任风摆布得变幻莫测的秋云。”

  薛华忧郁地蹲坐在他身旁:“子安兄……”

  王勃猛地挺坐起来,抱膝而坐背对薛华,依旧倾吐牢骚:“皇族争王权,官宦夺富贵,百姓受磨难,生灵遭涂炭。我王勃无事君的德能,更无济世安民的才智。我……我不求入仕途飞黄腾达,贪恋的是重返故土,享受点闲情逸趣,与平民百姓同生共存。唉,我我与世无争,久久困住这里,图的个什么呀?”

  薛华吞吞吐吐说:“你,……你是有匡世济民大志的嘛……。”

  “匡世济民,为民造福。就凭我点滴文章,几句诗赋,不是离骚的满腹牢骚么,哈哈哈哈……”他狂然自嘲,放声苦笑。

  “武皇后很器重你的呀!”

  “嘿嘿,她真正器重的是能为她谋势夺权的凶残酷吏,她任用的是那能助她独断独行的谋士佞臣。”

  薛华相对劝导:“眼见是实。我们来京,路经八百里秦川,沿途田地丰产,牛羊漫山;城镇京都商旅盈市,车水马龙,这可不是耳闻的虚言。”

  “男耕女织农家安乐,只是京师近郊的府县。商贸兴隆,歌舞升平,更只是京城内浮现的海市蜃楼,太平盛世。”

  “你最关心民生饥苦,王朝政令。那武皇后辅助圣上近年来颁布的新政:劝农桑,薄赋税,息兵戈,减徭役,那十二条政令,难道不是造成盛世的景象,颇得四海民心的仁政?”

  王勃固执己见:“她那是针对皇太子迎合圣上好战喜功,广征兵徭,强加赋税苛政的策略;是她为博取民心,别有所图的野心!”

  “不管怎么讲,她以金盆为你雪冤,总该是明若秦镜了!”

  “对我,她不仅器重,而且仁慈,是吧?”王勃挖苦地肯定,又愤懑地反问:“她为什么对李氏皇亲,长孙家族又那样贬的贬,杀的杀,残酷狠毒,绝灭了人性””

  “你……你你!”薛华惊惧得连连后退。

  王勃依然发泄地逼问:“你崇敬她,信仰她;你公正,你仁义;你为什么不去为长孙驸马昭雪,不去为新城公主鸣冤?”

  “你……!”薛华深感污辱,委屈,愤然离去。

  王勃这才感到刺伤了挚友地自责:“他不敢,我又敢了吗?”他急忙追去:“贤弟……薛华……”松柏依旧挺立,黄叶随风飘零,招贤馆大花园中只有王勃孤独一人。他对着随水波动的落叶,听见阴霾天空雁群的长鸣,他又长叹了:“唉,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一个仅有才思,空怀壮志的小吏,有勇而无谋,无权更无力,又能理得清母党、子党,皇亲国戚,公候贵胄们明枪暗箭,恩恩怨怨的是是非非吗?”

  浮云中又是一只离群孤雁长鸣。

  酒楼上,薛华一人独酌,借酒浇愁。

  酒保捧着大托盘送上了几味山珍,边报菜名边布菜念道:“客官这是山珍,熊献乾坤掌,鹿呈撼山鞭,福添娃娃鱼,麻姑贺升迁。”

  薛华一看不是自己点的菜肴:“什么麻姑贺升迁,这不是……。”

  酒保忙解说:“这全是长白山野生野长的猴头菇,金针菇,金赤花菇,银耳平菇,货真价实不掺一点假。”边说边布菜后退出雅座。

  另一酒保又托上几盆海味,报菜:“这是黄海横行的霸王蟹,这味是勃海海蜓蒸龙虾,东海有墨鱼炖海参,南海是银发鱼翅托金花。”

  “又是托什么金花呀!”薛华看花了眼。

  “鱼翅托金花,托的是海中珍品大黄鱼。”酒保躬身解说。

  薛华急了:“这都不是我点的菜呀!”

  酒保笑笑不理走出去,刚才的酒保又送酒来自顾自报酒名:“这美酒是杏花村暖竹叶青,状元及第女儿红,还有这滕王爱喝的,色、香、味、醇四特俱全的赣江春。”

  薛华离席站了起来:“这些不是我要的,你们搞错了吧!”

  两个酒保撤去普通食具,重又布上银杯、牙筷,细瓷杯碟和酒壶。不理薛华说什么。

  “我走,你们这里搞错了。”

  “不错,不错,薛贤弟你是我们以文会友,今朝的特客,难得的佳宾!”吴子璋由酒保撩起的门帘外进来,身后随着四位纨绔子弟。

  薛华还礼道:“这位学士,你我并不相识。”

  “一次生,二次熟,相识相交才能成知己,今日有缘相逢在此,愚兄设下小宴,宴请你这位平步青云的西蜀才子。我们是三生有幸呀!”吴子璋谈吐高雅举止潇洒。

  众相随的文人雅士俗气地捧场:“是啊,是啊,三生有幸,今生奇缘……”

  薛华面对锦衣绣袍面似芙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