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浪花淘尽英雄 >

第16章

浪花淘尽英雄-第16章

小说: 浪花淘尽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麹义等人追击到界桥,公孙瓒负责殿后的部队集中到界桥附近与麹义交战,又被麹义打败,袁军攻占了公孙瓒的大营,拔了营门口的牙旗,负责留守大营的人马全部撤走。
  袁绍率军跟着杀过来,快到界桥附近时,看见公孙瓒已破,放松了警惕,下马在此设帐,身边只有“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余人”,这个“大戟士”是袁绍给起的名字,就是阵前力破“白马义从”的那八百勇士。正在这时,危险突然发生了,公孙瓒部有两千骑兵突然杀过来,把袁绍等人围了数重,“弓矢雨下”,情况万分危急。袁绍手下的别驾从事田丰扶着他要到一处土墙下躲避,袁绍不干,他把自己的头盔摘下来扔到地上,袁绍说:“大丈夫应当战斗而死,躲到墙后面算怎么回事?”袁绍指挥身边的弓箭手还击,强弩乱发,杀死不少敌人,幸好这些敌人不知道袁绍就在其中,眼看攻不下来就撤退了,闻讯赶来的麹义前来增援,袁绍得以脱险。
  

界桥之战为何被史书所忽视
界桥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最精华之处在于以少量步兵战胜重装的骑兵,在此过程中弓弩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弓箭的杀伤力很强,很早便投入战场,但弓箭的缺点是不能连发,射击密度有限,对于急突而至的骑兵往往无法阻挡。“白马义从”驰骋疆场的秘诀就在于速度,他们急驰而来,距离太远弓箭够不着,进入射击范围时他们已经到了眼前,弓箭手往往来不及换箭就被骑兵斩杀。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还有一招,就是能在马上射箭,所以即使防守的一方以弓箭还击,也属于对射,如果在阵前用步兵还击,则成为他们的活靶子。为了对付“白马义从”的速度和弓箭,袁绍和麹义反复演练,先以“大戟士”携皮盾列于阵前,敌人冲击射箭不去管它,用皮盾保护自己,待到了跟前时突然跃起,又是洒土,又是用大戟乱钩乱扎,先对“白马义从”造成杀伤,并破坏其阵形。随后,袁军埋伏的弓弩发挥了作用,为解决弓箭不能连发的问题,后来出现了弩,这种武器经过不断改良,逐渐加强了力度,袁绍埋伏在“大戟士”身后的是“强弩千张”,瞬间便有密集的箭雨射出,“白马义从”来不及冲到袁军步兵跟前便纷纷落马了。
  “白马义从”是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他们跟着公孙瓒四处征战,从来没有吃过败仗,他们的瞬间覆灭彻底动摇了公孙瓒的军心。其实凭实力而论,即使没有“白马义从”,公孙瓒仍然占优,袁绍要想取胜也很难。但公孙瓒此时军心已乱,转眼溃不成军。公孙瓒在界桥惨败完全在于自己轻敌,不了解敌人的招数,在初战失利的情况下又没能组织起有效反击,所以大败。
  这场战役不仅精彩,而且改变了北方的势力格局,战前公孙瓒一支独大,刘虞和袁绍次之,袁绍在与公孙瓒对抗中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界桥之战打击了公孙瓒的上升势头,为袁绍挽回了关键的一局。
  但这场战役无疑被史书忽略了,《三国志》对这场战役的记载仅有十几个字:“绍军广宗,令将麹义先登与瓒战,生禽纲。”《后汉书》对界桥之战记述相对较多,但几乎全文照录《汉末英雄记》。对界桥之战的忽视,除了《三国志》等史书在政治立场上更倾向曹操而贬低袁绍之外,还在于界桥之战后没有立即形成袁绍在北方独大的局面,袁绍与公孙瓒转入拉锯战,袁绍后来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消灭公孙瓒。从这个角度看,界桥之战就不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那样具有转折性和戏剧性了。
  而为袁绍立下首功的麹义,却没有落到一个好结局,根据《汉末英雄记》等史书记载,麹义后来被袁绍杀了,原因是他“恃功而骄恣”,袁绍杀麹义不知在何时,史书对其中的详情没有记述,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