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你到底要什么 >

第3章

你到底要什么-第3章

小说: 你到底要什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只要不放弃,总会找到那个让我有信心成就幸福婚姻的女孩,我会继续找下去。
  

于秀点评(1)
采访完章晓我的心情郁闷而沉重,在章晓看似轻松的叙述中,我分明看到一个相了上百次的亲却一无所获的28岁男孩的疲惫与无奈。可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索要幸福婚姻时的代价,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到底怎样的生活,怎样的婚姻就是幸福的,从章晓的经历来看,现代有不少的女孩子已把幸福完全定义为金钱和物质了。
  几次到北京几大公园的父母相亲会上采访,我也深有感触,那些结伴成群,手里拿着孩子的照片、学历证书,以及各种证明的爸爸妈妈们,其心之恳切让人为之动容,可他们一开口却必是“您家有几套房子呵?孩子开的是什么车呵?年薪是多少呵?有医疗保险吗?是稳定的工作吗?房子有没有贷款呵?”等等,等等。尤其是家有女儿的父母,那更是似乎不把对方有多少银行存款问出来就不肯罢休似的执著,碰上经济条件差一点儿或一般的男孩的父母,他们常常是撇撇嘴,扭头就走,让男孩的父母只剩下了尴尬。
  去这样的场合多了,我突然感觉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交易场所,就像做买卖一样,你有什么条件,我有什么条件,大家摆一摆,觉得条件相当,都吃不了亏,就同意让孩子见一面,否则,一切免谈。
  在这种时候,男孩女孩的性格、脾气、品质、教养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历、收入、经济条件,说白了你家有多少钱;有多少套房子,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元素。
  所以,在父母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我们能只怪那些和章晓见面的女孩子世俗吗?
  在跟一些父母相亲会上的爸爸妈妈交谈过以后,我似乎有点儿明白了,为什么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有点儿难以解决,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欠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这一代孩子曾被称为“捧大的一代”,而这一代独生子女以父母大多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建设兵团、下岗失业、自谋出路的中国变革的所有时期,因而,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属于没赶上好时候的人,有许多人失掉了读大学、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人生的机会,于是,就有许多父母把命运的改变、生活的转折寄托在了自己唯一的孩子身上。于是,这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并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下,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望踽踽独行,考大学、找工作、拿高薪,一切都似乎比他的父母好很多,当一切都隐藏在生活的幕后的时候,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确看上去不错。大多数人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非常可观,海外留学深造的也不在少数,最差的也可能是专科毕业。从生存技能上看,他们的确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可是生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生存的选择,它还有许多许多的内容非常现实,其中恋爱婚姻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无法逾越过去的选择。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以为自己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成就了他们曾经的梦想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孩子在面临生活真实的考验时,似乎往昔的一切荣耀都无法替代他们的困惑与沮丧,男孩子懦弱自私,女孩子贪图享受、懒惰,刚刚以为可以松口气的父母们,还没来得及为孩子的长大成人感到高兴,就又不得不紧锁眉头,披挂上阵,为给孩子寻觅一个好的婚姻东奔西走,逢人就得王婆卖瓜似的自卖自夸。据我了解,有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为了在相亲会上引人注目,受人青睐,都去整了头发,添了行头,甚至比往日更注重打扮,目的是为了给对方父母一个好印象,为自己的孩子加分。
  看着这些大多已退休在家,本来应该好好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的头发花白的爸爸妈妈们,手拿自己孩子的照片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不停地“推销”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的情景,我总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难道这些孩子的婚姻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吗?难道孩子的生活中就没有别的机会吗?恋爱婚姻本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偏偏需要做父母的如此投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于秀点评(2)
带着这种疑问我采访了很多父母,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回答是,孩子太忙,没有时间交朋友,交友圈子太窄,往往遇不上合适的。有的时候是孩子太懒,不想在这上面花时间,父母替他出面,把条件谈好,行就见面聊聊,不行也不耽误工夫。还有的父母说,孩子不太懂事,担心他们自己把握不好,所以,父母就全权负责了。我问很多父母,他们的孩子愿意爸爸妈妈到这种场合来吗?令我惊讶的是80%以上的父母都说孩子愿意,是孩子让他们来的。
  当我问起由父母替孩子相亲的成功率时,大多数父母都选择沉默或摇头。有一位母亲告诉我,她说她到这公园里二年多了,女儿也见过了上百个男孩,可一个都不成。还有一位父亲对我说,来这里相亲的父母每周都有大约三、四百人,可就是没听说有谁家成了的。有许多父母每周都来,坚持了一、二年了,冬天特别冷的时候,也在外面站着碰机会,看上去特别可怜。在这里有很多父母都成了熟面孔,可孩子的事情仍是没有着落。也有一些父母因为双方孩子交往的不愉快而成了仇人,见了面就要相互指指点点一番,有时候还会吵起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年多的采访下来,我突然觉得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主要出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个性使然,譬如他们的自我,总想依赖别人,不敢主动承担责任,面对生活选择脆弱或逃避,总想坐享其成,不肯轻易付出等等,一方面更多的是这一代孩子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所造成的。
  在大多数人的反映中,那些不懂礼貌,没有家教,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不考虑别人,感情冷漠的孩子常常跟独生子女有关。上个世纪末中国就已经有了“绝不跟70年代的人交朋友”的舆论,进入21世纪,“80后是垮掉的一代” “90后更加的崩溃”,这些传达了如今的人们对自己身边的孩子的绝望的呼声,已经不能说不是一种声音。从70后、80后再到90后,这其中独生子女是主力军,如果说因为这种生育政策而带来的人口缺陷我们无法在短期内调整的话,那么,如何让我们唯一的孩子健康、理性地成长起来,我认为父母的责任应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和父母引导上的缺陷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面临现实生活的选择上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
  如果我们的父母们,还在一味地以把孩子送进大学为己任,而不对孩子进行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人性的教育,甚至是家庭素质的教育,那么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困惑与迷茫便会噩梦一样再传递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独生子女。70后的人生挣扎,同样会让80后、90后再去经历,要知道人生挣扎是有成本的,我们愿意让孩子们付出如此之大的人生成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吗?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不愿意。” 那么就请每一位做父母的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吧,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承担他们该承担的成长,先培养他们学会去爱,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爱。如章晓所见过的那106位女孩,如果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我想她们可能早已获得了幸福,这有多么重要呵。
   。。

于秀支招
对于章晓这种屡屡相亲屡屡受挫的男生来说,我建议他不要把由父母来替他相亲这种方式当作唯一的途径,就他本人的外形条件和工作性质,他更适合自己扩大社交圈子,在工作和学习甚至朋友的交往中,结识一些不错的女孩。因为双方是从谈感情入手,因此,成功率往往要比从谈条件入手要高得多,而且,我认为就章晓的年龄来看,现在正是最佳的选择时期,不能整天以工作忙来替代应有的生活,因为无论男孩女孩实际上都有一个最佳的婚嫁期。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就应该安排某些内容,生活中有太多因为工作和事业的关系,而错过最佳婚嫁期的年轻人,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生活就像是错过了车的站台,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少,但就是没有最适合你的那一班,因为你已经错过了,所以,想要不被错过,就得用心去追寻。
  

父母断送初恋我成了没优势的大龄女(1)
口述者:陶西西
  出生:1979年
  年龄:27岁
  职业:会计师
  籍贯:南京人
  独生子女证:已领
  一次去南京讲课的机会,我认识了参加这次女子高级修养学习班的学员陶西西,她身材高挑,一头短发,除了眼神有些疲惫,应该说在满屋子的白领丽人当中,她算得上是比较出众的。
  那次课程进行了一周左右,因此我和陶西西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这期间她还安排请我和她父母一起吃饭。西西的父母一看就是改革以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穿戴比较夸张,后来我才知道西西家是搞建材生意的。西西的爸爸对我说,“我和她妈都没文化,靠摆地摊发的家。可是,我们把女儿送到美国去留学,花了几百万现在女儿读了硕士学位回来,我们家怎么着也算是书香门第了,这辈子也算没有遗憾了。”
  看得出这个家庭特别以女儿引以为荣,可西西和她妈妈的态度却一直似乎有些消极,尤其是西西的妈妈,不断地一边看着女儿的脸色,一边小声地说,“女儿的学位是读到了,可到现在27岁了,还没有固定的男朋友,真让人着急呵。”
  西西显然对这个话题特别反感,她一边冲妈妈做出不许再说了的手势,一边自己嘀咕,“27岁了怎么了,我觉得自己还小的不得了呢,我不着急,你们瞎操什么心呀。”
  说实在的,那餐饭吃的并不愉快,西西的父母的确像他们自己所说,除了有点儿钱,啥也不是,而西西显然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我开始明白,她为什么要如此破费来参加那收费不菲的女子高级修养班的学习了。
  临别南京的时候,西西在酒店里跟我有了一席长谈,倾吐了她所有的困惑与茫然:
  我的恋爱是完全让父母给断送的,我在国内读大二时就跟班里的一个男生关系很好,他是安徽农村的,家里很穷,但他人很好,又非常聪明,是我们班的班长,个头跟我也很相配,当时同学们都说我们俩是郎才女貌,也很看好我们。
  大四时为了将来能在一个城市工作,我们相约一起考本校的研究生,就在这时我父母提出要送我到美国去留学,说一定要在美国读个硕士学位,回国找工作才更有竞争力。我对出国的事儿是非常抵触的,但又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毕竟,现在国内就业形势的确很残酷。
  见我迟迟下不了决心考托福,父母也有些着急。后来,我就把我喜欢的那个男孩告诉了他们,还让他到家里来让父母过目,可没想到我父母一点儿也不喜欢他,对他特别没礼貌,尤其是我妈,老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逼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