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93章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93章

小说: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埃尔-拉法兰什么待遇都没有得到,在吐出情报之后,霍亨索伦把他扔进了猪圈。再强调一次,霍亨索伦讨厌投降的军人,不管是己方或者敌方都讨厌!

第十一章:突进(四)

鼠鼠叽叽叫,恭祝鸿运到;鼠鼠撒欢跑,恭祝身体好;鼠鼠睡得香,出门贵人帮;鼠鼠尾巴长,万事都吉祥;鼠鼠贺新年,福财两项连

恭祝各位兄弟姐妹们新年快乐!

正文:

斯图卡和艾米尔发动机的声音呼啸而过,从埃森机场起飞的德意志空军依照命令,直接对即将进攻第15集团军防线的盟军进行袭扰轰炸,这是为了给第15集团军多一点准备的时间。

这时是5月12日的上午11点,在埃森机场,还有更多的德意志空军在准备起飞,这些飞机的目的地是马斯河南岸的法军炮兵阵地。超过600架轰炸机将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进行高强度的轰炸,他们会瘫痪法军的指挥系统,给即将渡河的古德里岸装甲部队制造强渡的机会。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朝古德里安的方向前进,如无意外的话,在古德里安的部队成功强渡马斯河之后,他们也将渡过马斯河,正式切断盟军的南、北两线。

强渡马斯河战役主要的关键是: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盟军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奇诺防线的盟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

在侦察到德军的意图时,盟军统帅部大为紧张,如果马斯河失守,那也就意味着盟军的一切作战计划将破产,等待被切断补给线的盟军部队只有灭亡。为此,盟军统帅部从马奇诺防线调出六个步兵师(含2个装甲旅),另外强硬的命令法国南部的援军加快行军速度。这些盟军的目的是从马斯河北岸对即将渡河的德军展开进攻,让德军强渡马斯河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第二条方案,没有阻止德军渡河的话,那么就切断德军的补给线,让那支强渡马斯河的德军成为孤军,慢慢的依靠优势的兵力围歼它。

第15集团此时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处在整条战线正中央的第15集团军不但会受到马奇诺防线调来的盟军的攻击,还要面对从法国南部增援过来的法军的进攻。第15集团军捏住了整条战线的喉咙,退:德军后翼危险无比,补给线将完全失去。固守:那边意味着要与30-50万盟军在马斯河北岸展开惨烈的阵地战!

此时,第15集团军已经占领马斯河北岸的16个小镇,并依靠拱卫阵地(法国小镇)建立了三条临时防线,在旷野中这些防线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但是固守防线的人绝对坚强,他们已经准备好迎接盟军的到来!

姆斯小镇位于整条防线的正中央,霍亨索伦把抓到的法国战俘送到集团军司令部的同时,司令部紧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姆斯方向加强防御,加派了一个加强坦克连到姆斯小镇的方向,随时增援战事吃紧的姆斯小镇。

没有加派更多部队的原因是,姆斯小镇不大,不能容纳更多的部队,拥挤的部队只会给盟军的炮兵部队添加战功。集团军司令部法国战俘的口里得知,将有两个法国步兵营正在朝姆斯小镇前进。姆斯小镇的前沿地带是平地,这也就是说,盟军如果使用装甲力量作为突破力量的话,将会很快与驻守姆斯小镇的第28摩托化营展开巷战。wàp.①⑥k.cn

没有任何障碍的阻拦,增加了第28摩托化营防守的难度。为此,第28摩托化营在南向北、进入姆斯小镇的道路上总共埋下了超过550枚的地雷,如果顺利的话,这550枚地雷不但可以组绕盟军的行军速度,还能大量的杀伤盟军的步兵。

为了弥补地势的劣势,霍亨索伦在前沿,也就是姆斯小镇向北的建筑高点安排了16挺mG…34重机枪,这能大量的杀伤要穿越800米左右无障碍物平地的盟军士兵,这800米将成为盟军士兵的葬身之所。火力点的选择在教科书上有明确的注明不能靠得太近,这是为了防止敌人炮火的集中打击。在霍亨索伦看来其实这些都是狗屁,火力被分得太散容易使敌人突破防线,有效的集中火力,形成火力交叉点,这才是战斗的根本。炮击?当兵的怕死,干脆回家抱孩子去得了。

霍亨索伦坚信盟军不会对小镇的建筑物实行炮击,因为安排法国人的思维,这是他们的财产。隐藏在建筑物里面的火力点,会使800米的距离永远成为盟军步兵的恶梦!

前方的爆炸声不断传来,这说明盟军的前锋部队踩到了地雷、或者法军的工兵正在排雷。混乱的爆炸声中,一些毛瑟步枪的射击声掺杂在其中,这是被安排在小镇前方的狙击手在射击。被安排在前方的狙击手的任务是干扰法军工兵的排雷作业,在一定的距离上,隐藏得十分隐秘的狙击手对法军工兵来说,无疑是挥镰的死神。

大量的地雷以及狙击手的干扰,使得法军的行军速度降慢。法国指挥官试着让坦克开路,其成果是成功的排除了几颗杀伤性地雷之后,伤痕累累的坦克的履带被反坦克地雷炸崩,成为一具棺材停在原地不能动弹。

大量的地雷让法军的指挥官几乎发狂,他命令步兵分散从农田前进,为数不多的坦克和装甲车也在步兵进入农田时跟在后面。农田里的地雷较少,在付出26人轻重伤的代价之后,法军终于离姆斯小镇又进了一大步。

自此,姆斯小镇防卫战正式打响。

法军穿越地雷阵之后,进行了一次试探性冲锋。受命冲锋的126名法军士兵被三挺mG…34割麦子一般的扫到在空旷的平野上,但这也曝露了德军的三个火力点。这两个营的法军携带了两门47mm的火炮,在法军指挥官的命令下,那两门47mm的火炮开火了,不过准头是在有些差劲,两颗炮弹在德军火力点的前方5米处炸开,除了引起一片尘土飞扬,虫子都没杀死一只。

法军的两门47mm火炮只发射了两发炮弹就没了声音,这让躲避在民居制高点的德军机枪一号射手米斯松了一口气,他现在突然觉得己方火力点的选择除了一点点的差错。

“或许机枪应该安排在后面的巷子,这里是在太明显了?”米斯思考的同时,又向三点钟方向进行扫射,那里有一个班的法军躲在草丛后面。从米斯这个角度向外看,能发现1500米处的低坡那边,不断有法军来回奔动,这时的法国士兵还是沿用一战时的‘亚德里安’头盔,这种头盔就好像是一个煮饭用的锅倒过来扣在脑袋上面,既难看防弹性能又极差。

‘噔噔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阁木梯传来,这让机枪组的三号射手蒂豪森精神大为紧张,他连忙将背靠在墙壁上、手里mP40冲锋枪的枪口对准木梯的方向。

“胜利!”这是德军的‘密码’,机枪射手则要回答“荣誉”,为的是防止误伤。一位德军步枪兵伸出脑袋,“法国人在准备第二波冲锋,白帆少尉刚刚下令:前沿机枪组打完三个弹鼓(150发子弹)必需转移阵地。”

白帆少尉是一名在第15集团军服役的中国人,他是中国政府派来德国学习战术的第一批军官学员中的一员。在1934年之前,德国在中国有一个军官顾问团教导中国士兵如何打仗,为了加强交流(学习),中国方面总共向德国派遣了280名年轻军官,白帆目前不是唯一一个在德意志国防军服役的中国人,总共超过60个中国人在第15集团军服役,不过白帆是唯一一个尉官级别的中国人,白帆领导着一个连的日尔曼士兵。

“三个弹鼓?”米斯没有思考太多,随即表示接受命令。

那种驱赶牲口的哨声又响起来了,法国士兵爬上斜坡再次发动冲锋,那些戴着亚德里安锅帽的法军士兵一探头,就被德军机枪压制得抬不起头。在法国军官的呼喝下,法军士兵‘嗷嗷’大叫,尽量压低身躯、踩着小碎步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前进。

米斯的这个火力点的角度十分的好,他的手指从未离开过扳机,一直在进行连续扫射,一排又一排挤在一起的法军士兵添加了米斯的功勋。

可能是伤亡过重,法国军官又下达炮击的命令,47mm的火炮发射声又响了起来,炮弹直接砸在火力点的正前方6米处,而且一直在向前延伸,这样下去迟早会轰在米斯的位置。

“我看不见前方了,那该死的烟雾挡住了视野!”米斯看着不断朝前延伸的轰击,心里已经有阵亡的心里准备。他一直试图找出法军的炮兵阵地在哪,可惜他根本看不清楚那片低洼地带里面有什么,如果没有发现目标,他无法让后方的己方炮兵对那片低洼地带进行炮击。

‘轰!’一发炮弹击中了建筑物,这让整个楼阁剧烈的摇晃起来。米斯被震动摇晃得跌倒在地上,他爬起来朝外看去的时候,天空正好响起一道凄利的尖啸声。

从埃森机场起飞的斯图卡支援空军来了!

第十二章:突进(五)

“好样的!”米斯大声的呼喊着,他对及时赶来的空军部队充满好感。在斯图卡的俯冲轰炸下,法军的火炮总算哑声了,那些冲锋到一半的法国士兵也迫不得已退了回去。800米的旷野上散乱的躺着被击毙的法国士兵,一些中弹没有死亡的法国士兵的哀号声、求救声,在停火的战地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且无助。

埃森机场起飞的180架各型飞机将负责轰炸梅斯以及摩泽尔河方向的法军,帮助第15集团军固守阵地,有了空军配合的第15集团军,对守住防线相当有自信。在15公里的防线上,第15集团军已经陆续与法军发生交火,临时构建的防线遭到法军火炮轰击之下,第一道防线已经有多处的战壕被炸瘫,德军工程兵冒着炮火曾经试图挖通战壕,但是在法军105mm火炮的炮击下伤亡惨重。直到德意志空军到来,法军才停止炮击,在那之前,已经有36名德军工程兵倒在血泊之中。

与此同时,负责轰炸马斯河南案的德意志空军进展极为顺利,缺少防空火炮的法军在轰炸中并没有进行多少抵抗,在大群斯图卡的轰炸中,法军临时构建起来的防御阵地被摧毁大半,通讯系统也遭到了毁灭的打击,使得法军各部队之间根本无法联系,这也造成了后面的灾难。失去联系的法军各部只能各自为战,他们不仅要提防来自空中的轰炸,还要躲避马斯河北岸的德军炮兵部队的炮击。在下午三时,古德里安的部队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性强渡,早已准备好的橡皮艇被从岸堤推入水中,每艘橡皮艇上载着1个班的德国步兵,他们用简单的划水工具让橡皮艇在水中快速突破。

被高强度轰炸过后,失去火炮的法军根本无力阻止德军的渡河部队,德国步兵可以说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马斯河,直到靠岸时才遇到了小股法军的阻击,这些法军通常缺少机枪,只是用步枪进行零散的射击。

德军第一波步兵渡过马斯河,随后德国的作战工兵也利用橡皮艇开始实施摆渡行动,他们的责任是尽快的架设好舟桥,让后面的装甲部队通过。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这些作战工兵不但要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还好保证舟桥的稳固,要知道一辆最轻的坦克都有6吨重。

在下午四时,第一辆I型坦克顺利依靠舟桥通过。一个重要的信号,说明作战工兵建立的舟桥可以让坦克安全通过,随后,更多的I型坦克从舟桥上驶过,并加入到战斗中去。这时,先行强渡成功的步兵已经清扫完南岸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