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力荐河山 >

第23章

力荐河山-第23章

小说: 力荐河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官不言语。
  他觉得恰恰相反。方拭非说的; 太过不现实。
  这人不过是商户出声,见识尚浅; 所言所述,都是想当然的“良策”; 细想实则不可为。其他学子不写,是因为他们认为不该写。
  “本官还觉得,方拭非有一条说得极对。”礼部尚书说,“真要选拔寒门,该规范科考,取消行卷,加设糊名,考官亦要慎重变动。可要选拔贤才,还应当广建书院,推行教育。大秦如今,两者皆不可缺。”
  官员笑道:“但是缺钱。”
  “太祖建国之初,不仅缺钱,缺人,缺粮,缺铁,还有外敌,有内乱。但谁能想到会有今日?”礼部尚书将卷子折好,放回去,说道:“若是什么都备好了,拿着钱就可以去安排做事,还要我等做什么?总是不思进取,回忆过往繁华盛世,不怪旁人说,尸位素餐。”
  那官员遭他如此直白奚落,很是不高兴,抱着东西快步离去。
  礼部尚书看他背影叹了口气。
  提醒他,他不听。
  陛下今日未曾直言,可心如明镜。几位考官借科举谋利,谁知道以前有没有第二个类似“方拭非”这样的举子,因触及考官个人利益而被遗憾埋没?陛下广开科举之门,是为了征引贤士,不是乌烟瘴气的权钱交易。
  改日寻个错处,肯定不会再重用他了。看他到时候连被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官员将卷子带回贡院,一路上都在细想,觉得哪里不对。
  今日陛下看他的眼神,的确阴冷得很。
  众考官都还在等着,见他进门,围上来问:“如何?怎么去了这么久?”
  官员回神,答道:“应当是满意的罢。”
  一官员捋着自己的胡须颔首轻笑:“今年这头名是谁?”
  “方拭非。”
  “……谁?”
  “方拭非。”
  众臣皆是一惊。
  官员再次求证:“谁?”
  “可别问了。”那官员叫苦说,“今日陛下大发雷霆,看过方拭非的卷子才好了一点。亲笔题的榜首,毋庸置疑。去拟好名单,开榜吧。”
  此次科考榜单对外公布,惊呆了京城所有人。
  任何人拿到这个头名,他们都不稀奇。那人或是有钱或是有权,离他们太远了。他们盯得是剩下的进士名额。
  遇到认识的,可以津津乐道地夸奖两句,谁落榜了,再遗憾地惋惜三声。
  方拭非在京城也是很有名的,只不过这最大的名气,来自被国子司业诬陷舞弊,而后力证清白上。
  若非先前闹得如此大,众人都要以为她就是靠着门路拿的名词。而现在都知道了,这就是一个连行卷都没有递过的商户之子,初来京城,毫无根基,是实打实的寒门子弟。奚落的话反而说不出口。
  这样的人,中了。得是写了什么锦绣文章啊?
  “你还真考上了?”林行远对着送来的帖子揉了揉眼睛,依旧不敢相信道:“不是哪个同名同姓的吧?”
  方拭非打开扇子,在面前一摇一摇地笑道:“这有什么奇怪?”
  林行远:“你还能想到自己考中榜首?我可不信。”
  方拭非说:“那倒是没有。天下间人才济济,可我方拭非也是其中一个。考上或考不上,考第一或是考榜尾,都不值得稀奇而已。”
  林行远嫌弃道:“那你倒是别笑得这么夸张。”
  “哈哈哈!”方拭非甩袖,大摇大摆地走开。
  林行远又看了眼帖子,摇头道:“不行不行,总之就是不行。”
  “坐下!等你方爷殿试再拿个头名,你惊讶不迟。”方拭非指着他说,“你要是不舍得走,我留你在户部做一个扫地的杂役也可以啊。”
  林行远:“你做梦罢!”
  此时贡院外,也是聚集了一群人。众举子颇为忿忿地问那出来贴榜的官员道:“这头名是方拭非?真是头名?谁判的?为何是他?”
  官员淡淡一瞥:“陛下御笔,亲定的头名。你有何异议?”
  众人都是一愣:“我……学生没有。”
  方拭非先前高调得很,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她姓甚名谁。可是如今中第,一举成名,又开始闭门不出。
  众书生守在她常去的酒楼,翘首以盼,想找她探听一下科考的答题思路。却左等右等不见人踪迹,倒是这酒楼人满为患,掌柜差点要拿方拭非当财神供起来。
  王声远很是满意。
  常人最忌骄傲自满,但凡自满,就容易露出破绽。无论是说话行事,总会有疏漏之处。方拭非如今风头正盛,京城不知多少人想寻她的错处看她的笑话,在没有功绩的情况下,
  可进可退,他越看越高兴。他要把人拉到户部来。
  ·
  待过几日,便是殿试。
  礼部将一众中第的举子聚集在贡院前,再统一带至讲武殿。
  此行要入宫,松懈不得。天未亮户部就要人来院前集合,重复讲解先前数次提醒过的要点。
  官宦子弟倒不会担心,就是一些平民富商子弟,或是非京城人士,生怕自己说错了那句话,做错了哪个动作,进去就回不来了。
  礼官见他们如此惴惴不安的模样,也觉得好笑。
  天亮后,户部将队伍带到宫门前。
  饿着的人去买饼吃,也不敢吃得太饱,半分就行。怕到时候出丑。
  气温渐高,众人身上穿着厚服,开始觉得有些发热。
  礼部尚书从官署走过来,见一群人列队杵在门口,便过去问:“都到齐了罢?齐了就进去吧。”
  下官答:“还有一人。”
  礼部尚书一挥手,想说现在还不来的怕是不要命了,那就索性别来了。
  “谁?”
  下官说:“方拭非。”
  怎么偏偏是他呀?
  礼部尚书打人的心都有了。
  他走到路口处,朝远处张望一眼,咋舌道:“再等片刻。”
  这次没等多久,方拭非就小跑着过来了。
  见她出现,礼部尚书的表情才松动些许。
  “怎么现在才来?”他喝斥道,“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方拭非连忙作揖:“多谢尚书包涵。学生方才在路上……”
  礼部尚书道:“罢了罢了,你别同我说这个。走。这边来。今日我亲自带你们。都听好了,待进得殿中,所有人不得喧哗。听礼官宣题,好好答题便是。面见陛下后,如遇陛下,不必慌张,口齿清晰。答什么,可以慢,但不可以乱。”
  他领着人进宫门,负责搜查的护卫见他们时间不多了,粗粗检查了身上没有铁器,就放他们进去。
  礼部尚书将人领到考试的前殿,遂转身离开。留下一干学子与侍卫在殿中面面相觑。
  不久后殿内传来互相间的小声交谈。
  一书生早已按捺不住,朝着方拭非靠近,问道:“敢请方兄赐教,这策论考题,你当初是如何破题的?”
  未等方拭非开口,礼官捏着一张纸出来:“回座,众考子仔细听题。”
  众人立马坐到空闲的木桌前。
  礼官开始宣读本次殿试的考题。
  这考题其实跟策论大同小异,或者说其实就是又一道策论题。只是题目由陛下亲自给出,与朝廷相关事务更贴近一点。会问理财,问兵制,问风气,问税赋。
  礼官一连念了三遍,方拭非提笔开写。
  大约一个时辰过去,外边日头高挂,前方铜锣敲响三捶,礼官上前将卷子收走。
  众人疲惫吐出一口气。
  对一些已年近花甲的考子来说,实在是为难了。
  方拭非活动手腕,静静等待传召。
  又坐了半刻钟左右,陛下来了。
  众书生起身,立于殿内等候。不久来人通报,终于开始列队,通往前殿。
  众举子跪在殿中,乌泱泱的一片脑袋。各自穿着同样的衣服,又都不敢抬头,根本辨不出谁是谁。
  顾登恒看的第一份卷子便是方拭非的。看完后觉得好笑。将卷子铺到前面,叩着桌面唤道:“方拭非。”
  众人心中皆为震撼。此人竟然如此受宠?听陛下开口略显轻快的语气,应该是真的喜欢他。
  站在最前头的人闻言应道:“学生在此。”
  顾登恒说:“方拭非,朕看你先前的卷子,当你是个看似狂妄无礼,实则潇洒不羁的豪放之人,意气风发,碧血丹青。怎么今日又在卷子里大肆吹捧起朕来了?是怕朕治你的罪吗?”
  方拭非道:“陛下若要治罪,岂会点学生为头名?实在感恩陛下知遇,说不出坏话。”
  顾登恒:“你抬起头来。”
  方拭非正视向前方。
  顾登恒:“你上前来。”
  方拭非起身,小步靠近。
  顾登恒眯着眼睛道:“朕看不清,你再往前面来一点。”
  方拭非提着过长的衣摆,又往前走了两步。
  顾登恒招招手。
  方拭非看一眼两侧立着的内侍和护卫,干脆抬步走到一丈多远的距离。再往前,那内侍已经摇手示意,不可了。
  方拭非正要重新跪下,顾登恒继续招手,不耐道:“过来。朕说了看不清。”
  方拭非又看一眼内侍,并不怯场,干脆走上前,直至顾登恒的面前,躬身跪下。
  顾登恒低下头,对着她的脸细细瞧。
  礼部尚书与非要来凑热闹的户部尚书抬起眼皮小心窥觑。
  不晓得他是在看什么,竟然看了这么久。
  “噫。”顾登恒点头说,“好,是个模样端正的孩子。难怪朕瞧你,就觉着异常亲切。”
  方拭非粲然一笑,眸光明亮。
  顾登恒吸了口气,觉得这孩子太好看了,专门就照着自己喜欢的模样长,偏偏还聪明识度,心里是说不出的喜爱。
  伸手轻拍她的头,放低了语气问:“朕想你常来宫中,就命你为左拾遗,好不好?”
  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官品阶虽然小,但分量不轻。身为谏官,有言事特权,甚至能与陛下当面争辩。
  方拭非小小年纪,若是拾遗做得好,今后就是前途无量。
  此言一出,殿中人心思各异,却都是嫉妒万分。
  户部尚书愤然抬头:不好!
  礼部尚书也是不悦:公然抢人!
  众人都等着她回复,不过都不认为她会拒绝。
  方拭非略一垂首,说道:“承蒙陛下厚爱,然学生实在难以胜任拾遗重职。言官当为德高望重者胜任,学生资历尚浅,目光狭隘,不会说话,怕耽误大事。”
  顾登恒故意道:“咦,朕看你挺会说话的。”
  方拭非:“那学生便斗胆提一句。家父乃江南商户,学生不才,但对于账簿一类颇感兴趣,也有所涉猎。加之江南贪腐大受震撼,想进户部历练,好他日可尽绵薄之力。”
  顾登恒沉吟道:“你想进户部?朕没叫你说那么多呢。”
  方拭非:“是。”
  顾登恒不大高兴,瞥向下侧问:“王尚书,户部如今可还有空缺?”
  空缺是肯定有的,哪个部想塞人会塞不进去?何况一个新科举子,要塞的话,是从最底下开始塞的,那就更无所谓了。
  但陛下这么问,肯定要说没有啊。
  王声远出列,说道:“回陛下,度支与金部两司,尚缺主事一名。”
  这都不是郎中令,而是一个从八品下的小官。品阶连左拾遗都比不上。或者不能说官,它就是个小吏。
  人拾遗起码还是个言官,有在陛下面前晃悠的机会,主事那可真就查无此人了。出了户部,谁还会记得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家伙?
  何况,所谓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