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89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89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林义哲这么做的目的,翁叔平等清流大佬一直以为是单纯的邀宠媚上,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他们全都错了。

林义哲是在借着修园子之名,行办洋务之实!

借着为修园子从苔湾采办金丝楠木,并将木料从海路运往京师,林义哲给船政争取到了经费,以及法国方面的援助,建立了相应的运输船队,并组建了船政水师为船队护航;而借着修园开山采石之名,林义哲将西洋人的机械引入到了园工之中;而为了将运送到天津大沽口港的木料从陆路转运到京郊工地,他又借机修起了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

而当园工完工,仁曦太后心情舒畅的住进了她年轻时的发祥地“永庆长春”,并在那里举行她的四十岁生日庆典时,清流言官们惊讶的发现,从“永庆长春”到皇城根儿,竟然出现了一条小铁路!

那些曾令清流们痛恨不已的洋人的东西,竟然出现在了皇家禁苑之中!

直到这时,翁叔平等清流大佬们才明白了林义哲促成修园的真正目的!

而此时对清流言官们来说,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尽管如此,清流们并不甘心,一有机会便上奏参劾林义哲,并质疑园工的花费,结果惹得仁曦太后和彤郅皇帝大怒,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遭到了免官罢职的严重处分。

对于仁曦太后和彤郅皇帝如此动怒,翁叔平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但后来他在一次给彤郅皇帝教书时借机问了一句,才知道了答案。

第一百七十一章归乡

彤郅皇帝告诉老师翁叔平,在林义哲的促成下,海外殷商先后报效白银共计500万两。因采用西洋机械,使得工程速度加快,并且节省了不少费用,到园工结束时,共省费计120万两。因为是海外殷商报效的银子,这省下的款项自然成了两宫皇太后的私房钱,以内务府的名义,存入了外国银行生息。

两宫皇太后清苦了这么久,好容易有了些私房钱,清流们反而要质疑这当中的花费,甚至要求把报效银子给户部充饷,这岂不是找死么?

从那一次,翁叔平才知道,“园工”何以成了两宫皇太后的“逆鳞”,谁触谁倒大霉。

而这一回仁曦太后当着自己的面旧事重提,明显是在敲打自己这个清流领袖!

“臣主事户部,竟不能为皇太后分忧,真是罪该万死!”翁叔平深知在这样的时候,“态度”是最重要的,是以立刻跪倒在地表了态,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而刚才想要借机填掉林义哲挖下的大坑的念头,也就此抛到了九霄云外。

“行了,翁师傅也不必自责了,这事儿也不是着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仁曦太后淡淡的说道,“你知道我们姐妹的苦处,也就是了。”

翁叔平赶紧叩首谢恩,这时仁曦太后又转头对李锦泰说道:“李锦泰,把那张画报儿,拿给翁师傅看一看。”

翁叔平一听到“画报”这两个字,心里便又是咯噔一下子。

李锦泰上前将一份今天的《点时斋画报》递到了翁叔平面前,翁叔平接过一看,上面赫然画着高弘超被一帮女人追讨要债,又是冷汗直冒。

“朝廷三令五申,官员不许狎伎,可这高弘超身为御史,竟然敢知法犯法,更可恶的,竟然还不给窑姐儿钱!这是什么东西!”仁曦太后怒道,“他们这班人,平素里吃着朝廷给的俸禄,却不说人话,不办人事!成天想着从我们姐妹手中掏银子,还要看着我们姐妹的花费,说要把银子花在有用的地方儿。可看看他们把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上了?我大乾竟然有这样的官儿,当真是朝廷之耻!百官之耻!”

“皇太后息怒!”翁叔平此时全身颤抖,只会说这一句话了。

“翁师傅不必惶恐,你的品行,我们姐妹向来是知道的。咱们大乾的官儿,也不都是象这高弘超一般。”看到翁叔平给吓得不轻,仁泰太后说道,“不过这高弘超的事儿,需得严查,此等风气,绝不可长!”

“姐姐说的是,就照姐姐说的办罢。”仁曦太后又看了翁叔平一眼,对仁泰太后说道,“这《点时斋画报》敢揭这种品行底下之人的底儿,忠义之心溢于纸上,看样子是没白受朝廷嘉奖呢。”

翁叔平此时深恨《点时斋画报》,刚想说的“《点时斋画报》如此描绘朝廷命官,不顾朝廷颜面,该当治罪”的话,又硬生生咽回到了肚子里。

“高弘超这些人,苛责他人,宽贷己身,着实可恶!他们不是上折子查内务府在园工上面的花销吗?我这回便要查查他们每个人的花销,看看他们是不是把朝廷给的俸禄,都花在了窑姐儿的身上!”仁曦太后又道。

听到仁曦太后竟然准备要查清流言官们的个人花销,登时心惊胆战,连“皇太后息怒”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翁师傅这就跪安罢。”仁曦太后重又瞥了一眼翁叔平,淡淡的说道。

翁叔平谢恩,在小太监的引领下出了“永庆长春”,上了小火车,可能是小火车开得太快,车上的太监又忘记了关窗,受了些风寒,一回到家,翁叔平便病倒了。

尽管病倒在床,但翁叔平还是赶紧派人把自己最得意的一些门人子弟叫了来,将今天的召对内容透露给了他们,并建议那些曾上折子要皇太后把园工款给户部充饷的言官赶紧“上表自劾”,免得蹈了高弘超的覆辙。至于高弘超,翁叔平知道自己已经帮不了他什么了。

当夜,翁叔平在自己的日记当中记下了“召对不称旨,肝气发,夜不能寐”几个字。

而就在清流们因为黄树兰和高弘超所引出的一连串的麻烦而乱成一团的日子里,林逸青则一身轻松的带着桐野千穗和上原勇作,到达了他在这个时代的家乡福州。

但到了福州之后的林逸青,并没有去林义哲家里探望,而是直接先去了福州船政局。

林逸青一行人来到船政衙署。看到头门前立有两头石狮,林逸青一时间不由得又有些恍惚。

因为这对石狮,他以前见过。

那还是一次和爱好历史的朋友们外出旅游,参观福州船政文化景区,在船政轮机车间厂房门前见到了这对石狮。

据导游的介绍,船政衙署头门前的这对石狮,是于船政厂区建设初期,主管全局的船政提调周开锡在福州南后街著名的惠安石匠世家“蒋源成”石铺订做的,原来立于船政衙署头门前。在所谓的“特殊历史时期”中,石狮被视为“四舅”,遭敲砸翻倒,从此不知下落。1986年5月文物工作者从铁路路基下挖掘寻获,经修复后陈列在船政轮机车间厂房门前。

而这对见证着船政兴衰的石狮,依如往昔般注视着自己。

想到历史上耗费无数人心血的船政的惨淡结局,林逸青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

在后世那个荒唐的年代,陷入到颠狂状态的人们,都干了些什么?

林逸青看到衙署头门两侧题有一副楹联,不由得轻声吟诵起来。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此即是格致关头,认真下手处;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仔细扪心来。”

林逸青知道,这便是乾国第一任船政大臣沈佑郸为船政题写的楹联。沈佑郸正是借这副楹联,表达了自己建设船政,排除万难百折不挠的决心。

在头门之内,船政衙署的仪门两侧的楹联则更让他心怀激荡。

“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土有圣人。”

此时此刻,林逸青又一次感受到,他真真切切的处于历史当中。

第一百七十二章船政

对于这个时代的福州船政局的历史,他做了不少的功课,根据他收集到的信息和从李绍泉那里了解的情况,这个时代的船政,因为林义哲的关系,成绩要比他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的船政大得多。

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名为“万年青”,当时总理船政大臣沈佑郸亲自为这第一号轮船命名,其中可谓寄寓着无限深意。其时船政厂区内举目还大都是低矮的临时板棚,而就在这样艰苦、简陋的条件中,中外员工努力建造而成的“第一号轮船”终于问世了。

“万年青”号属于船政五年造船计划中的150马力大轮船,船型上大致可以归纳入炮舰一类。“万年青”号的设计母型是法国的“LaMotte-Picquet”级炮舰。“LaMotte-Picquet”级炮舰是法国开工于9058至9059年间的一级蒸汽军舰,同级一共建造了5艘,该级舰排水量687吨,舰长54。55米、宽8。52米、吃水3。22米,装备一台蒸汽机,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570马力,航速7。9节。这级军舰船型上很类似风帆时代著名的快速船飞剪船,外形修长优美。从外观上看,“万年青”号与“LaMotte-Picquet”级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并不是单纯的按样仿造,“万年青”号在尺寸、吨位上都进行了扩大,这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左季皋提出的“兵商两用”目的,在原本炮舰的设计上增加货舱,以便同时具备炮舰和货船双重身份。后来林义哲促使船政放弃了“兵商两用”的错误思想,9071年1月12日,改造后的“万年青”号航试成功。改装后的“万年青”号拥有120毫米主炮两门(首尾布置),75毫米副炮6门(舷侧布置,一舷3门),成为了一艘真正的炮舰。

“万年青”号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乎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青”号的舰宽8。9米,与母型相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青”号在外观上看起来更为修长。吃水方面,“万年青”号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64米,这样的吃水当时在国外并不算很深,但乾国沿海港口大都没有过机械疏浚,水深较浅,“万年青”4米多的吃水对于很多乾国港口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万年青”号的动力系统由一座蒸汽机和两座锅炉配合组成,采用单轴单桨推进形式。蒸汽机的样式是英国制造的立式二汽缸往复式,高3。84米,基座宽2。88米,长3。2米,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600马力,与母型“LaMotte-Picquet”级炮舰装备的蒸汽机功率相近。与蒸汽机配套的两台锅炉同样是购自海外,属于方形燃煤锅炉。这种锅炉当时的蒸汽舰船上广泛使用(英国海军早期的“勇士”号等著名蒸汽军舰都是使用的这种样式的锅炉)。方形锅炉实际上是一种低压锅炉,“万年青”号的两台方形锅炉工作压力2。75个大气压,因为军舰宽度较窄,两台锅炉锅炉采取的是炉门分别朝向军舰首尾的背靠背安装样式,而非大型军舰上炉门分别朝向军舰左右舷的布置。朝向军舰前方的锅炉高3。39米,宽5米,纵深3。16米,有5个炉门,朝向军舰后的锅炉只有4个炉门,高、纵深和前方的锅炉一样,宽度则只有4米,两台背靠在一起的锅炉共用一个大燃膛。为方便燃煤就近补给,又在两座锅炉的炉门前方各安排了一处煤舱。

“万年青”号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风帆军舰的特点,船首装有斜桅,主甲板上分布着三根略微向后倾斜的主桅(其中前桅带有横桁,中、后桅只有斜桁),必要时可以挂起风帆航行。“万年青”号的露天甲板上建筑非常简单,中桅前方是机舱棚和烟囱、风筒,对应的锅炉、蒸汽机就在其下方的舰体内,烟囱之前不远是全舰的指挥中心横跨两舷的飞桥,上面装有标准罗经,两翼安装航行灯,飞桥之下是一间木制的操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