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海事 >

第17章

大明海事-第17章

小说: 大明海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头的唱经又开始了,浓浓夜色里,紫袍的霍国公爷在墙外叹息,“渡女过河,佛陀过去了,你过不去,他过不去,我过不去。这河,大家都过不去了。”

    沈约病了十多天,期间贝兆楹也遣人来看过,还有马世远,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个大夫,说是从南都请来的名医。

    戚英姿在卫所里住了十多天没回家,她白日里给沈约抄经,灰衣僧每日都吟诵一卷经书,戚英姿抄了,晚上再供起来。戚英姿没念过甚么书,充其量是认识几个字,这些经书她有的要反复抄上七八遍,才能稍微看得过去。

    米千里暗地里同刘若诚说过几次,“咱们将军该不会疯了吧?”

    到了晚上,戚英姿就在沈约房间里坐着,点一盏油灯,有时候是喂药,有时候是床上的人要起解,只要沈约有一点点动静,戚英姿就跳起来,半夜三更将刘若诚他们几个拉进来,伺候沈约起解。

    戚英姿几乎没怎么睡觉,只要沈约多动一下,她都知道,只要沈约多哼一个字,她都听着,她是醒着的,一直都是睁着眼睛的。

    二十三天以后,五月末了,高升的太阳照得整个院所如海面般波光粼粼,地上的平地都被射出了水光。沈约睁开眼睛,他身上酸软,想要起身,却提不起力气来。又过片刻,他扶了床竿子,慢慢坐起来了。

    “不对,你这水是不是放少了,昨日那药不是这个颜色啊,这锅底一样黑,你煮糊了吧?”米千里端着一碗药,戚英姿正在说他,“重新煮,别偷懒。”

    一个女人在台阶上坐着,她面前搬着一张宽板凳,凳子上好像还是长长的纸,戚英姿拿着笔,好像一笔一画地在写字。

    沈约在他屋子门口站着,女人的头发很长,就着外头的烈日,沈约好像能看清她脖子上的密汗。

    米千里重新开始煎药,道:“这都多少天了,将军这么个写法,心诚到西湖的水都干了,雷峰塔都倒了,许仕林救出了白娘子,沉香都劈山救母了。”

    赵全在一边看着,“人家那是救母,咱们将军是啥,是阎王口里夺人,不是一回事。”

    刘若诚插一嘴,“将军的字不好看,佛祖看了不喜欢。”

    戚英姿不为所动,照旧低着头写字,“吱呀”,沈约的门开了一点点,刘若诚立刻转头,沈约就在房里站着,他瘦了很多,原本身形就是清俊,如今更是单薄得能见骨了。

    米千里和赵全他们都瞧见沈约醒来了,刘若诚冲他们使眼色,“嘘!”

    “戚将军。”

    戚英姿道:“别吵我,下午要练兵,各自都散了,自己找乐子去。”

    沈约又喊了一声:“戚将军。”

    “嗯?”戚英姿这才扭头,她瞧见瘦了好大一圈的沈约,那男人正冲她笑,“戚将军。”

    “将军,将军,戚将军!”米千里与赵全他们吵成一团,笑嘻嘻的,“咱们将军怕是和佛祖说话太多,耳鸣了。”“不对不对,我看咱们将军是灵台清明了,毕竟和佛祖交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

    众人抱团大笑,唯有刘若诚,不动声色地看了沈约一眼。

    “沈大人,你醒啦,快,你还是休息吧,休息。”戚英姿要起身,她倏地从沈约门口的台阶上站起来,想要去搀扶,刚伸出手,又觉得不妥当。

    戚英姿收回手,看了赵全他们一眼,“还傻笑甚么,快扶沈大人进去休息啊。”

    赵全他们不爱动,“将军自己扶就是了,反正将军力气大。”

    刘若诚笑一笑,上前道:“我扶沈大人去休息,将军近一个月没睡个整觉,将军也回家休息吧。”

    沈约朝戚英姿看了一眼,她的大眼睛下眼睑青了很多,眼神也不如往日精神,沈约这么看着戚英姿,女将军挠首,“没事,你别听他的,我好着呢,”

    刘若诚这话当然是说给沈约听的,戚英姿不管怎么说,也是个女人,既然是个女人,就没有这么剖心剖肺对一个男人的。

    人说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好歹她哭的也是自己的丈夫。哼,他沈约是戚将军的甚么人,他有甚么值得戚英姿这么无私待他的。

    沈约原想再说几句话,刘若诚已经道:“得了,滚回去睡觉吧,人都活过来了,你别把自己熬死了。”

    “嗯,那你们照顾好沈大人,我先回家了。”

    戚英姿看了沈约一眼,似确定他无恙以后,才伸个懒腰,“那我晚上再来看你。”

    “得了,走吧。”刘若诚一手搀扶沈约,一手将沈大人的房门关上了。这还有甚么可说的,大家以后彼此不再相见才是最好的结果。

    戚英姿勾着头,一路往自己家里走,上了小道,她正要扯个狗尾巴草叼着,就见当晚那个神秘兮兮的人在茶棚子里坐着。霍韬早就看见她,“嘿,女将军,过来喝杯茶?”

    戚英姿心想,这么热的天,喝就喝吧。

    见戚英姿在身边坐下了,霍韬拿个杯子出来,“将军真是从善如流啊。”

    “我是想感谢你,感谢你找的高僧唱魂。”戚英姿道。

    “听将军的语气,人没事了?”

    ”嗯,没事了。“戚英姿举着杯子,“来,我敬你一杯,多谢你。”

    霍韬扭头看她,“将军是不是看上那个沈大人了?”霍韬说:“我也没别的意思,将军也别问我是自哪儿听说的,也别问我怎么知道那位大人姓沈。”

    戚英姿捏着杯子,面色凝重。

    霍韬说:“将军也不要摆出一副丧夫的样子,这沈大人不都活过来了吗,人都活了,万事好说。”霍韬往戚英姿耳边一凑,低声道:“大师和我说的,说沈大人进了销魂帐,怕是被女妖精迷了魂魄了,所以才命悬一线。”

    “胡说八道。”戚英姿抿着嘴,“我说你这人怎么忒邪气,开口闭口尽是鬼祟。”

    “哧哧”,霍韬笑,“原来将军不爱听人说沈大人的坏话,那我以后不说了。我们现在不说沈大人,我们说说将军家里的那个姑娘。”

    “湘灵?湘灵她又怎么了?”

    沈约昏迷了二十三天,霍韬到宁波府也已经二十三天,这二十三天里,霍国公爷去找过了翰林院的编修杨宝儿杨大人,他跟杨宝儿说:“圣上急于求子,子嗣是承天受命之大事,是以各地官员都应为圣上操劳,如今你在宁波为官,也该为圣上分忧。”

    杨宝儿初涉官场,听着霍韬的话没头没脑,又着实不知霍韬所指何人,便试问道:“国公爷说的是宁波府的那个徐娘子?”

    霍韬摇头,“本公说的是宁波卫的那个姑娘,姓白,白湘灵。”

 第18章 心间的云

    嘉靖皇帝设置了一种古老的祭祀,中祀,中祀是指在二月和八月中进行对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先农、天地神祗、历代帝王和先师孔子的祭祀。

    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认为神祗中的天地孕育生命,生之以风,滋之以雨,长之以雷。而岳镇、海渎都是陆地的神。

    对统治者和历代帝王的崇拜,对孔夫子及其门徒的崇拜,于皇帝和儒家门生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定下了祭祀这一活动的正当性,他表明“山川诸神至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

    杨宝儿就是个正统的儒家门生,嘉靖帝沉迷祭祀活动,炼丹求子,他认为这都是皇天受命,帝王对于嗣统延续的一种尊敬祈祷。是以霍韬和他说替皇帝甄选美人进宫是为人臣子职责的时候,杨宝儿便去与白湘灵沟通说道。

    白湘灵坐在海边的一块石头上,女孩子赤着脚,一对白晃晃的脚丫子泡在海水里,中午太阳正炽,渔民们都晒好了鱼回家吃午饭去了。“白姑娘。”一个青衣小吏走近,白湘灵扭头,“是你呀,今天没哭了?”

    杨宝儿生的亦是好看,他略颔首,“白姑娘玩笑了。”

    “有什么事儿?”白湘灵侧着脸,她的左脸精致无暇,肤色白净之余,鼻梁也高高的,小嘴儿一勾,随时一副笑脸模样。

    “白姑娘,在下想问”,杨宝儿说话并无甚么策略,他准备单刀直入地问,“你想进宫吗?”

    “让我算算,让我算算,你是不是想叫我给你算命,算算你有没有升官发财的命?”白湘灵翘着脚丫子,她的红色裙子稍微拉高一点点,杨宝儿低头,便见了她脚上的金色绳子系着的铃铛。杨宝儿心道,难怪总能听见铃铛响,原来铃铛在这里。

    “我看你这人啊,没甚么升官发财的命,搞不好晚景凄凉。”白湘灵瞅着杨宝儿,“看你这模样,不如先斋戒三天吧,戒酒、戒刺激的食物。哦,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和患病者打交道。”

    “姑娘所指?”杨宝儿本想说白湘灵入宫之事,却被白湘灵带偏了。

    “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和病人打交道,病人会带坏你的运势,切莫不要不相信我,我是为你好。”

    白湘灵提着裙子,再下结论:“你看着吧,坏运气很快就来了。”

    霍韬正与戚英姿说白湘灵,“将军,你可知道这姑娘的来处?”

    “不知。”

    “这姑娘可有说过她的来处?”

    “没有。”

    “那将军与这姑娘又有甚么关系?”

    霍韬一句接一句问,戚英姿挠头,“我说你怎么回事,有完没完?湘灵是个小姑娘家,你这么个问法,究竟是甚么企图?”

    “将军难道没发现,你口中的这个小姑娘家不是汉人?”

    戚英姿抿着嘴,没有接话。

    “将军再仔细想想,这姑娘的来处是否可疑,她留在将军身边,对将军和宁波卫所有没有甚么益处?将军心里清楚,如今沿海形势吃紧,留这么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在身边,对你们其实没有好处。”霍韬道:“既然没有好处,那不如把她送走,给她另寻个去处。”

    “另寻个去处,哪里?”

    霍韬笑,“八月里,皇上要进行献祭仪式,既然是仪式,就需要表演和舞蹈,我想请湘灵姑娘去献祭祷告。”

    戚英姿一手摸头,“听说献祭的都是乐生和舞生们,湘灵她?”

    霍韬道:“湘灵姑娘灵气逼人,想来也是一点就通,兼且献祭的语言、姿势、音乐和舞蹈都有统一安排,不用担心湘灵姑娘自己一个人会出错。”

    嘉靖九年,嘉靖帝新建一处新的祭祀祭坛,他打算恢复明堂,但他在祭祀中被迫得祈求丰收。同年,张璁提出,祈祷丰收并不是周代传统大礼中的一场大享。

    嘉靖皇帝迫切希望建立明堂,为自己生父祭祀,令全国各地官员祭拜他。但户部侍郎唐胄反对,他说:“如果有人配上昊天皇帝的祭祀,那么这个人应该是永乐皇帝。”

    唐胄被下狱,并削为庶民。

    嘉靖皇帝执着地为他的生父配祀新的礼仪,嘉靖十年,他要重修太庙,举行献祭。

    帝国的宗教重要程度来源于帝王对宗教是否虔诚,嘉靖帝就是个执迷于宗教献礼的帝王,霍韬说让白湘灵去献礼祭祀,戚英姿也不敢说不。

    沈约在病中混沌不知事,也没吃过甚么正经东西,这回他醒了,米千里他们专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