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宋第一盗 >

第8章

大宋第一盗-第8章

小说: 大宋第一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去了陇右等战略要地的情况下,唐军始终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相继攻陷唐朝麟州等战略要地,兵逼长安,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却走出了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棋…围魏救赵。驻守四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领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个月,攻略城池七坐,焚毁堡垒150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16万人,在维州决战中,韦皋以围点打援战法,消灭吐蕃自西北赶来增援的援军。成为了这场会战最后的胜负手。在四个月的持续打击下,唐军斩俘万余人,招降3000余户,不仅仅解除了吐蕃对于唐朝西北边境的威胁,更给了企图入主中原的吐蕃以沉重的打击。
而从整个唐朝吐蕃的战争格局看,如果说安史之乱是使吐蕃占据战略主动的一大转折点,那么维州之战就是唐蕃战争之间又一次转折意义的大战,维州之战前,吐蕃对河西的盘踞仿佛是一把硕大的砍刀,横在唐王朝的头顶上,而韦皋另辟西境,在西南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接连占领吐蕃西南战略要地,仿佛是一把匕首横插在吐蕃人的肘腋之下,从而彻底扭转了唐朝在战略防御上的被动局面。维州之战后,吐蕃实力大损,对唐朝的威胁大为减弱。从此,曾经雄踞欧亚内陆的吐蕃帝国也渐渐走向了下坡路,不仅再无力对唐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相反对于原有属地的控制能力也渐渐减弱,唐蕃之间虽然只有也发生过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再。公元821年,唐朝与吐蕃于长庆会盟,彻底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历经数百年的持续对峙和战争状态,在之后的时日里,双方都忠诚的遵循了这一盟约。韦皋破吐蕃的赫赫武功,恰恰是打开两大集团和平之门的一把钥匙。世人对晚唐政治颇多贬斥,然而透过维州之战的辉煌,我们仍然可以依稀可见盛唐武功的丝缕荣光。
6.唐击回鹘乌介可汗之战
说起唐朝与回鹘的关系,那真是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中最微妙的,回鹘是唐朝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与唐朝关系最密切的一家,回鹘历代可汗都要接受唐王朝的封号,始终保持着与唐朝之间的姻亲关系,无论是唐朝盛世时代的大辟疆,还是唐朝中晚后期的内乱,回鹘都鼎力相助,可称是唐朝最重要的铁杆,但是另一面,回鹘却也有着一张贪得无厌的面孔,特别是在唐朝中晚期衰落以后,回鹘虽然始终保持着对唐朝的臣属关系,实则却屡屡干出趁火打劫的缺德事,平安史之乱时将中原多个城市洗劫一空不说,中唐以后,回鹘更是屡屡欺压唐王朝,在西北攻掠唐朝在安西的军队,占领唐朝原来在西域的势力范围,垄断丝绸之路的贸易。回鹘使者和商人在唐境内横行霸道,唐朝政(和谐)府却束手无策,回鹘人不但在边关贸易上强买强卖,更是经常趁唐朝边乱之机分一杯羹。唐朝与回鹘的关系更象是一个大家族与他的远房子侄的关系,在大家族势力日益衰落的情形下,这支远房亲戚也乘机喧宾夺主,落井下石。然而在边患的压力与藩镇格局的困难情况下,唐王朝还是更多的选择了忍气吞声。
不过回鹘人的好日子终于也没长久多少,八世记以后,回鹘人的势力也日益出现衰退迹象,终于在公元840年遭到了中亚黠戛斯部族的沉重打击,最终走向了灭亡。回鹘的余部立乌介为可汗,迁徙至河套平原一带,向唐王朝请求内附。唐朝自然仗义伸出援手,连忙援助粮食,帮助这些回鹘残部可以暂时在水草丰美的河套平原安居。然而,安顿了没多久的乌介可汗很快就不老实了,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以后,回鹘人恢复了些许元气,便开始频繁的攻掠唐朝州县,甚至要求借唐朝的边城重镇安住,企图演一出雀巢鸠占的好戏。此时的乌介可汗占据河套,号称拥兵10万,虽然远不能与其鼎盛时代相比,可已然成为唐朝北部边境的巨大威胁。更何况,这些历经苦难逃奔河套的回鹘猛士,都是回鹘族中的百战余生,其战斗力和凶悍精神都相当强大,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无数相似的一幕中感受到唐王朝当时边境形势的严峻性,匈奴西征欧洲时,西逃的西哥特人就是以请求西罗马收留的名义,最终灭掉了繁荣的西罗马,唐朝的君臣自然不可能知道欧洲史,但匈奴内迁后乱华的好戏自然提醒着他们脆弱的神经:10万河套回鹘人仿佛一颗巨大的定时扎单,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还好当时的唐朝皇帝唐武宗是个明白人,加上主持大政的是名相李德裕,因此从事件一开始,唐朝就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处理手段,一方面对西迁的回鹘人好意安抚,分化瓦解其部众,另一方面则调兵北上,命令唐朝北线所有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唐朝的苦心没有白费,回鹘部族中的亲唐势力纷纷投唐,而乌介可汗对于唐朝边镇的数次袭击也被唐军奋勇打退,造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乌介可汗的势力严重委缩,部众纷纷逃亡,然而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乌介可汗依旧野心勃勃,反而集中手中人马南下大同川,攻略唐朝山西地区,一时间边地狼烟四起,战火频仍。天堂有路你不走,地域无门你闯进来,忍无可忍的唐王朝终于出手了,公元843年正月,唐朝抚回鹘使刘沔率早已经集结待命的唐朝各路军马发动反击,在振武城与回鹘军展开决战,唐朝以轻骑兵突袭战术,以3000轻骑兵突袭回鹘牙帐,唐军大部队则从正面发起夜袭,促不及防的回鹘军被打得全线崩溃,唐军乘胜追击,在杀胡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子罕山)彻底将其击败,斩首数万人,俘虏两万多人,并救回了被回鹘人劫掠的唐朝公主。至此,赫赫强大的回鹘帝国,最终走向了败亡。
对比韦皋破吐蕃的维州之战,唐击回鹘残部之战,可以被看作晚唐时代唐朝战略防御的转折点,唐朝的边患素来集中在西北地带,尤其以回鹘和吐蕃两大强邻为甚,而在吐蕃走向衰落并与唐朝修好后,强大的回鹘帝国也既而走向了灭亡,晚唐在整治与军事都走向末世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好这个困扰已久的边患问题,实在是几代整治家与军事家在外交与军事方面努力的结果。击灭乌介可汗后,唐朝册封了击灭回鹘的黠戛斯部落,而自称是汉朝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不但成为了抗击阿拉(和谐)伯帝国东侵的屏障,更使战火绵延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从长安到中亚的通道再次畅通。从此,唐朝西北的边患基本解除,而东北地区的威胁却日益增大,东北的契丹部渐渐崛起,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而此战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参与唐朝击回鹘之战的另两大部族:沙陀族与党项族。因为此战里的卖力表现而受到唐王朝的嘉奖,更趁着回鹘败亡之机填补了其在河套地区的空白,壮大了自身实力。前者趁黄巢起义的机会南进中原,雄踞山西,并在唐亡以后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十国时期颇有重要意义的中原后唐王国。后者则在河套地区苦心经营,终于在宋朝之后破茧而出,建立了雄霸河西走廊的强大王朝…西夏。说这场战争是两个弱小部族鲤鱼跳龙门的开始,估计是最恰当的。





    正文 被遗忘的战争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0…10…12 10:47:32 本章字数:6410


7,宋夏平夏城之战
史家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整治,却在军事上。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变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遗憾的是,这一切的成果,皆因为北宋最终的败亡和王安石变法的是非争论,一直被史家所忽略。
常人往往把公元1041年西夏与宋朝缔结和平条约作为宋夏战争的结束,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那纸和约不过是一个短暂的休止符而已。西夏开国君主元昊病逝后,宋夏之间维持了2年和平,然而宋仁宗去世后,宋夏战争终于风云再起,这也成为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个动因。而在宋朝新旧两党的争执中,西北军事改革也成为新法中硕果仅存的独苗。宋朝始终将整顿西北军务当作了国策的重点,这一政策很快也收到了回报。之后的三十多年里,宋朝与西夏在西北连年征战,互有胜负,却渐渐扭转了仁宗时代被动挨打的局面,甚至能够主动出击,在与西夏硬碰硬的较量里不断蚕食西夏的战略要地。在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中,国力不及的西夏终于渐渐走向了下坡路。而发生在公元1097年的宋夏平夏城之战,则是西夏人军事进攻里最后的疯狂。
公元1097年,宋朝在好水川地区修筑城防,号平夏城,这个坚固的要塞仿佛一把铁钉嵌入西夏的国土中。西夏随即做出了反应,派遣四十万大军攻打平夏城,以此作为进攻北宋的跳板,可他们没有想到,在之后的十三天里,小小的平夏城仿佛一台巨大的搅肉机,将好水川变成了西夏人的死亡之地。西夏人将平夏城重重围困,并采用了攻城战车等先进武器,却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下无法前进一步。西夏人尸骨成山,伤亡惨重,宋将郭成抓住有力战机,采用轻骑兵突袭战术,在西夏人最疲软的时候突然发动攻击,一举打掉西夏军的指挥部,西夏四十万大军顷刻崩溃,宋军乘胜追杀,大破西夏军,此战后,西夏军被迫求和,宋朝的西部边境暂时平静了一段时间。
平夏城之战并非是一场简单意义的城池攻防战,此战是金兵南侵前西夏对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此战的胜利,使宋夏之间的攻守彻底易形,也拉开了此后宋朝步步为营,逐步蚕食西夏国土的序幕。在之后的20多年中,曾经猖狂的西夏人彻底变成了防守一方。而宋朝则开始了对西夏的一系列进攻战。尽管西夏数次打退宋朝的大规模进攻,但却无力改变边境上的被动局面,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至公元11一久年,宋朝已经彻底夺取了西夏的横山地区,使西夏失去了防御北宋的最后屏障。如果不是金军南下事件,我们可以预言,西夏的提前灭亡和北宋夺取河西地区,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平夏城之战更让人惊讶的,则是宋朝西北军强悍的战斗力,宋军一向因军力素质孱弱而被人轻视,然而平夏城之战中,宋军一方面延续了他们善打城池防御战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却用宋朝人最不擅长的骑兵战最终解决了问题,这实在是宋朝军事战术中的一个突破,而这个突破恰恰好北宋的西北政策分不开的,平夏城战前,宋军与西夏军在西北地区互有攻守,夺取了相当多的产马地区,为建立高素质骑兵军团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王安石的军事改革也使宋朝西北边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在两宋并不光彩的外战史上,北宋后半段的西北争夺战,当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亮点。而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