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当家农女 >

第24章

当家农女-第24章

小说: 当家农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鞋子都做好了,就要先送过去,原本是伙计赵龙和李范氏去的,芸露想去瞅瞅淳于显的伤,便主动揽下了这个活,李范氏想到她不太通官话,还是芸露去合适,就应了。
  她是吃过午饭才和赵龙去送的,接待她的还是正则,不过几日,芸露就发觉他瘦了不少,人也有些憔悴了,想来是连日的忙碌和担心,累着了。
  两人也算熟悉了,等把鞋子给他,她问了些他的近况,自然问了他的就问到了淳于显的。
  正则说淳于显的风寒已经好了,就是伤口需要养些日子,不过也无大碍了。
  简单说了几句情况后,正则就引着她去了淳于显的卧室。她进去的时候他正靠在榻上看书,见她进来,便放下手,对她笑了笑。
  终归官民有别,芸露进去后就行了一礼:“民女见过大人。”。
  “薛姑娘不用行此大礼,这并非在县衙,而是我的私宅,姑娘你随意点便好,还是唤我公子吧。再说,你即是我的救命恩人,就无须如此客气。薛姑娘你坐吧,也不用站着了。”
  他才说完,那边正则就搬了条凳子到芸露身旁,示意她坐下说话。盛情难却,芸露只得顺着坐下。等她坐下了,正则就退了出去。
  “谢谢公子,不知公子伤势如何了?”
  “好很多了,姑娘不用担心,将养一阵子,估摸到年前就好的差不多了。”
  他本人说好很多了,加之脸上气色也好了许多,芸露心便安了,笑道:“那就好,公子好好养着,我就先告辞回去了。”
  “怎么不多坐一会,那日我身子弱,还未来得及好好答谢你呢。原本还想等我身子好些了,能出门了,便上门答谢一番,既然你今日来了,我就先送你一份谢礼吧。”说着,他从床边的桌上拿了两本书递给她,“还望姑娘莫嫌弃礼物不贵重。”
  他那话已经没给她拒绝的余地,只好接过,翻了一下,是两本游记,看来是上次二人聊天,他记下了她说的话。“谢公子的礼物了,这我很喜欢,怎么会嫌弃。”
  “不嫌弃就好,今日只能粗糙的送一份礼物以表谢意,待我身子养好了,再上门答谢了。”
  “公子太客气了,这本是民女份内之事,换作他人,也必定是会救的。” 
  “那也是姑娘人纯善。”淳于显笑了笑,接了她这句话。的确是她善良才救了他,若换作其他人,那个情形下,就未必会救,毕竟人都会先考虑自己,而他明显是逃跑,加之风雪,其他人即使救也要多考虑一番,也没她那么尽心尽力,紧着考虑他。
  “多谢公子的夸赞,那民女便先回去了,店里伙计还在外边等着呢,公子好生养着。”
  说完,她就站了起来打算出去了。店里忙,她又不太喜欢和淳于显说话,有点拘谨,不自在,既然目的达到了就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
  淳于显也看出芸露有些拘谨,便点点头,嘱咐她两句,就让她回去了。
  芸露从里屋出来,手里多了两本书,赵龙便有些好奇,问到:“姑娘进去说了会话,怎的还抱了两本书来了。”
  “上次我帮了大人,和他说了会话,他问起我的喜好,我便说了我喜欢看游记,今儿个他送了我两本游记,当是谢礼。”从屋里出来的时候芸露就想好这套说辞,其实也是事实,只不过她说的帮而非救。
  “嘿,姑娘真厉害,竟然还能帮到大人。”赵龙对芸露有些崇拜,原本她识字会记账就让他有些刮目相看了,加之她说能帮到县尉大人,自然是更加崇拜了。
  “哪里,不过是一些小忙。”芸露略尴尬的道,这伙计也识得几个字,不过不多,也记不了账,平日在铺子里他就对她挺好的,还让她教他识字,原本相处很愉快的,不过前阵子李范氏探了探他口风,有想撮合他俩的意思,自此芸露和伙计相处就有些尴尬了,还被他这么一问,更尴尬。
  “反正很厉害,像我长这么大还就只是大人去过铺子里才见过他模样呢。那大人真好看,也随和,竟然还亲自去订做衣裳……”
  芸露不欲与他讨论这个话题,就笑了笑,随口回:“估摸大人是顺便视察吧。”
  “嘿嘿,还是你懂,我猜也是。哎,不过今天大人怎么不在堂屋跟你叙话,而是叫你去屋里呀。”
  “这天冷,大人他感染了风寒,在床上休息呢,不方便出来。”芸露随口编了个谎话,脚下加快了速度,想早点回到铺子里,不是很想和伙计单独相处。
  回到铺子的时候店里没客人,芸露把那批货的余款交给李范氏,就去记账了。虽然她管着记账算账收钱,但是她并不管钱,一般都是她收了钱,到晚间算了之后一笔给她,像这种订做的大笔款就直接给了,所以说她不似正式账房,就是兼职罢了。
  李范氏把那把碎银子数了两遍,确认无误之后就满足的收到了荷包里。果真她哥嫂说得对,这人要活着,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否管怎样,开个衣裳布匹的铺子,只要善经营就不会亏本。这不,才开业几个月,刚起步阶段,就比得上她以前做衣裳一年了,她做的大都富人衣裳,手工费不低,一月也有接近一两,而铺子每月盈利最少也有一两,多时四五两。
  到了腊月,铺子生意更好了,光那些棉絮和布匹每天都能卖接近一两,除去成本,每日也有几百文收入。这要过年了,但凡家里有点闲钱的,就得准备着给家里人做身新衣裳了,即使没钱的,也会扯上一点,给老人和当家的男人做上一身。还有成衣也比往常卖的多,可以说,这个腊月会是生意最好的时候,芸露粗略算了一下,算了算日子,估摸着这个腊月至少能赚□□两,可是往常生意最好的时候两倍。
  十一月底的时候,李范氏知道腊月需求大,又在周边多顾了几个短工帮做衣裳,淳于显那批货很快就赶制出来了。
  依旧还是芸露去送的,这次去的时候他能下地了,气色看起来也好了许多,那日正则不在,灵筠也不在,能主事的便是他自己,故而是他接待了她,给她结了余款。
  淳于显问她是否有看了他给她的两本书,芸露一阵囧然,这阵子太忙,她还真没时间看闲书,连教李珍儿识字都给搁下了,他给的那两本也就粗略翻了翻,并未细看。
  淳于显见她为难的脸色便知她并未看了,未等她组织好语言,便又开口了:“这寒冬腊月,又近新年,铺子生意想来不错吧。”
  他这一说就是帮她解释了,她就顺着他的话答了:“回公子,这新年习俗兴做新衣,生意是比以往要好的多,这一天天的都忙的脚不沾地。”
  “生意好就好,那我也不多耽搁你了。”淳于显说完又唤了小厮送她们出去。
  铺子里的确忙,芸露也不耽搁,就直直回铺子了。
  晚间,要歇息的时候,她想起那两本书,拿出来细翻了几页。这两本并非新书,而是他看过的,有的地方还做了批注。他写的是行书,字如其人,也很漂亮,不是她那狗爬似的字可以比拟的。
  芸露就细看了几页便放下了书,书中的世界着实美好,她也很向往,可现下她并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能力,还是多做几件衣裳,多赚点钱实在。                        
作者有话要说:  忙完了~~o(>_<)o ~~明后天回家

  ☆、三十一:额外谢礼

  新年很快就到了,今年也没什么特别的,若真要说,便是淳于显好很多了,亲自跑去她们铺子跟她道谢,还送了不少礼。芸露之前还以为他是客套,并未想到他会真来,还有些懵,看着礼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淳于显道谢道的诚恳,且并未提那日的凶险,只道她帮了他,化解了他的危机,内里情况却不细说了,李范氏他们虽好奇,却也不细问。芸露又不是蠢的,那次的事一看就不寻常,自不宣扬,所以她自己都没有问过内里情况,就当真如城里传的,县尉大人是追逃犯的时候被人伤了。
  礼芸露还是收下了,她是俗人,如今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也不在乎什么清高,她救了人家一命,收些礼实属常情。
  不过等她晚间翻他又加送的几本书的时候,就有些懵了,虽然那礼物里有几件金银首饰,算是贵重了,未想到他还在书里塞了银票。
  自她救了他,淳于显就对她有些刮目,便想着帮帮她,改善一下她的生活,原本是想着直接给她银票就好了,但是想到她不一定要,加之若直接给了,她一个弱女子的,怕被人惦记上遭了祸事。怀璧其罪,这弱女子身上带了钱银终归不安全。故而就想了这个法子,将银票放在书里,上次就想放了,只是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来,又来的有点突然,还未准备好银票,她就来了,只得先送书了。
  他不止夹了银票,还夹了一张纸条,说明了夹银票的缘由,毕竟是还礼,不能弄得像施舍一样。
  都这么送了,芸露只能收下了,若还还回去,那两人就尴尬了。而且她想到,这给了她银子,那么就是让她后半生有了保障,算是还了她救他的恩情,两清了。
  她数了数,五张一百的银票,就是五百两,在这乡下估摸一辈子都花不了这么多。只要以后她和芸霜都有营生,这供云霖读书娶妻也绰绰有余。
  淳于显送的礼除了几样首饰,几本书,还有文房四宝,其他的就是些吃食了,还是过年里用得着的,有点心糖果,还有各色肉食,有了他这一些东西,她过年年货都省的置办了,还分了李范氏和伙计一些,剩下的还能过个肥年。
  那首饰她也收起来了,虽不懂行情,但也晓得价格不菲,她是农女,佩戴是不可能的,以后若是遇上急事了,可以换些钱银。
  这个年过的很安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没了前两年的窘迫,高家那边也是其乐融融,她外祖和她堂外祖家在分家几十年后,还合在一起过年了。
  几个人男人在桌上说着事情,芸露就和她两家的外婆舅母的待一块说话。因着她都已经十五了,又当家,大家都不把她当小孩子而让她跟那群弟妹玩。
  她们说事也不避着她,原来呀,今年有乡试,两家合计着让高乾高隆两兄弟去考考。高乾的学问一向好,在县学里就常被夸,这次去考能考中的几率有七八成。高隆差点,也不是说他读书不好,论才智两兄弟相当,不过高隆小几岁,少读了几年书,也就差些了,不过比之县学里的同龄人也是不差的,估摸着也有四五成的几率能考上。
  既然有几率,家里人就打算让他们去了。闲谈中芸露才得知,这高家祖上是有读书的,还出过当官的,那是前朝的事了了,而且官位不低。那时候家境也不错,只是那时候当朝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新朝□□反叛时,这高家老爷子是拥护旧朝的,为人又刚烈,在新朝建立时变自杀了。
  新朝对他的家人倒不为难,放了他们回老家,就是这安定镇。那老太爷的妻子在他自杀后也随他去了,他有三个儿子,回到老家就分了家,如今她外祖高家就是那个小儿子一脉的后,那小儿子倒有些福薄,他原本是三子中读书最好的,若不是生在乱世,定有一番作为,分了家没几年,他就因为一场急病去了,只留下一妻一子,他妻子也硬气,就带着儿子过活。分家的时候分到不少钱银,就在这村里买了几十亩地,直到看到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