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

第140章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第140章

小说: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61。第261章 去年今年(1更)

江夏带着越哥儿回到自己的住处,已是暮色四合。
    因着在世子别院吃了好些东西,姐弟俩也不饿,晚饭就只要了一点稀粥,温养脾胃。
    吃过饭,越哥儿就要回自己屋子了,看着姐姐也收拾小几,准备练字,越哥儿笑着道:“今儿宋大哥和顾二哥都夸我的字了。”
    江夏抬眼看过去:“哦?”
    “他们都说我的字有长进。”江越略带一丝羞涩道。
    江夏眨眨眼,将越哥儿按在案几旁:“你写一篇我看看。”
    越哥儿挥笔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江夏愕然,“这是哪里的句子?”
    越哥儿回道:“就在宋大哥案头……顾二哥说好,让我眷抄了一遍。”
    江夏默了一瞬,摸摸越哥儿的头道:“是句好诗……看了这句,倒是盼着元宵节快点到了。”
    说完,又道:“你的字也真是有长进了,不过,还要再接再厉哦!……明儿,我带你去买灯。元宵节,咱们家里也要多买几盏灯挂上。”
    听说买灯挂灯,越哥儿欢喜无限地答应着跳下地,给江夏拱手一鞠躬,笑嘻嘻去了。
    江夏看着案几上的一句诗,默了片刻,随手拿了毛笔,缓缓写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写完最后一个字,江夏失笑起来,摇摇头,将她和越哥儿写的笺纸都搁到一旁,专心致志地练起字来。
    写了四篇大字,觉得手腕发酸了,这才搁了笔。
    一边招呼着彤翎和石榴,一边问道:“你们几个写的字呢?拿过来我看看。”
    彤翎脆脆地答应着就去,石榴却期期艾艾道:“姑娘,奴婢写的不好……”
    江夏笑道:“谁还一拿笔就能写出一手好字的?都得慢慢练……嗯,你是不是没写?”
    石榴连忙道:“写了,写了……”
    说着,从袖口里掏出两张折叠的纸,递过来。
    江夏接过来一看,就见这纸皱的极厉害,而且,字迹明显有晕开的迹象,不由抬眼看向石榴:“这水渍是怎么回事?墨没研好?”
    石榴憨憨一笑道:“是奴婢觉得纸墨太贵,写了一遍后,又沾了水写了几遍……”
    江夏默然,挑挑眉梢,再去看纸上的字迹,就见这字迹虽然说不上多好,却已经能够称得上横平竖直了。比起其他几个同时开始学习的丫头来,已经算是好的了。
    蘸水写字……
    江夏脑子里灵光一闪,招呼着石榴进了东暖阁,不久后,两个人从东暖阁里拿出一卷油布来。
    这油布因着刷了几层桐油,能够防水,不渗不漏,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防水布料了。
    江夏将油布铺在炕上,四角压上镇纸重物,然后,拿了一支毛笔,蘸了清水在油布上写起字来。
    感觉上是与纸张有些差别,但比之石板之类的硬物已经好多了。另外,油布轻软,携带方便,用完,只需将水渍擦干,卷起来放置就好。不像石板沉重,不易搬动,还占地方。
    试验过可行,江夏立刻吩咐石榴拿了剪刀来,刷刷刷将油布分割成一尺见方的小块。
    那几个丫头过来,一人领了一块油布回去,这样,丫头们再也不用为了写字的纸张发愁了!
    这一句在脑子里一出现,江夏神同步地想起了那句广告词:妈妈再也不用为了我的英语发愁了!
    唉,曾经天天看的广告,这会儿想起来,已是隔世!
    暗暗叹息一回,江夏将几个丫头写的字点评了一番。正想着布置新作业,那边彤翎收拾桌面,拎着江夏之前写的那首诗问道:“姑娘,这些字奴婢都认得哎。”
    江夏笑道:“那就念来大伙儿听听。”
    彤翎兴冲冲点点头,捧了那张笺纸,朗声念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
    “昼,就是白天的意思。”江夏笑着给她提醒。
    彤翎嘿嘿一笑,道了声谢,接着念:“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彤翎磕磕巴巴地读着,每逢不认识的字,江夏就在旁边给她提一提,一首诗终于读完,彤翎越过纸张再看江夏,眼中却有了些小心翼翼。
    “姑娘……”
    江夏一抬眼看见她这种眼神,脑子一转就知道这丫头误会了。
    抬手给她了一个爆栗子,笑嗔道:“你说的都认识呢?脑子好使,学得最快的是你,但最浮躁的也是你。好了,你既然喜欢这首诗,就拿下去比着抄写吧,今晚上抄五遍才能睡啊!……明天我要检查,你还有不认识的,不知道意思的字,看我怎么罚你。”
    彤翎苦着脸吗,揉着脑袋,拎着那张笺纸下去了。
    陆陆续续地教丫头们识字,也差不多有四五百个字了。比较简单常用的差不多教完了,江夏正发愁再教什么呢,今晚彤翎的事倒是给她提了个醒。这个时代终究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游戏规则,她也不能太各色了,明儿还是去越哥儿那里拿两本初级教材来,教丫头们吧。
    却说彤翎拿了那张笺纸下去,越想越坐不住,交待石榴一声,匆匆出了屋门,往西院里去找翠羽去了。
    翠羽遇事沉稳,她们两个多年在一处,有什么事彤翎都是依赖着翠羽拿主意的。
    当彤翎把那首诗拿给翠羽看后,就忍不住道:“你说咱们姑娘这样……咱能不能想个法子帮帮她啊?”
    翠羽却瞪了她一眼,道:“姑娘是那种没注意的人么?”
    彤翎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姑娘就是因为主意太大了,才那么狠心地离开徐府,离开二少爷……要不然,也不至于如今这般……苦着自己个儿。
    翠羽看她还是懵懵懂懂的,抬手一指头点在她脑门上,严肃提点道:“这事儿,你告诉我也罢了,再不能跟人说去了。姑娘是好的,咱们尽心伺候着,可旁的事,你别自作主张……咱们不过是丫头,不该咱们管的,咱们就不能多事。”
    彤翎嘟着嘴看着翠羽,好一会儿才点头应下。

  ☆、262。第262章 买灯遇‘拐子’(2更)

初六,商氏糕饼作坊开始上工。
    江夏过去时,沈琥已经到了,大部分工人也到了。
    这一天只是开始上工,清理、备料,还不点火制作糕饼。江夏和沈琥也趁着开工前,再招募一批工人,另外,也要从这边抽调几个人,拨到城东那边的庄子上去,为那边的制药作坊做准备。
    之前,沈琥就发了消息出去,来应聘的人很多,沈琥建议,最好是旧人带新人,也就是原来的工人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做工。这样来历清楚,便于掌握。但不好之处,就是工人之间容易拉帮结派,产生矛盾。
    江夏对他这个建议也赞成,但不做硬性条件,能得到消息赶来应聘的人,她都见了一遍,最后与沈琥一起商议着,留了四十多个人。
    整整忙了一上午,才挑好了工人,中午就在作坊里跟着吃了一顿大锅菜,吃过饭,江夏就带着挑出来的五个人去了庄子上。这次带过来的都是买回来的小子。这些孩子聪明,又有身契约束着,干活儿特别用心,江夏用着也比招募来的工人放心。
    将五个小子交给赵霖安排,江夏又去看了看金氏。这一次出血量大,金氏明显的苍白了不少,连嘴唇也有些失了血色。
    江夏问过,知道血量已经有所减少,不会造成失血过多,就放了心,又给金氏行了一次针,这一次却不是峻下淤血,而是调补并存,行针过后,金氏就觉得疼痛基本止了,也再次排出了几块淤血,却已经没有昨日那种大块了。
    问过金氏,这夫妻二人对现今的条件都挺满意,没什么要求。
    江夏却知道,这会儿庄子上还是清冷简陋的很,别的不说,吃食上就不多,不过是赶着买回来的几样粮米,和几种简单的菜肉罢了。能吃饱穿暖,屋子也暖和起来,但离着舒适安逸还差的远了。
    不过,也不急,金氏的身体调理起来,过了这几日也不耽误料理家务了,到时候里里外外一铺排,天转暖了再养上几只鸡,种上一块菜园子,日子就舒心了。
    初七,糕饼作坊那边正式开工。
    初八,糕饼铺子开张营业。
    初九,糕饼作坊和庄子上同时进了工人,整理房子,加装糕饼生产设备,盘灶台、砌烤炉……庄子上也修整房舍,准备接收郑家买回来的药材。以及,休整房舍,做制药车间。
    江夏最初安排妥当了,糕饼铺子那边有沈琥,庄子上有赵霖,基本上就不用她盯着了。不过,这时也已经进了正月中旬。
    眼看着元宵节将近,江夏才想起来,许着越哥儿买灯笼的事儿给忘了。
    于是,十二这一日吃了早饭,江夏就带着越哥儿出了门,往街上买灯笼去了。
    元宵节灯会是从正月十四晚上就开始的。但之前,就有好些人家商铺,将灯早早地挂出来了,到了正月十二,街上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厚了。
    江夏看着铺子门头上高高挂起的各式灯盏,心里不由想起现代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离着圣诞节还有小一个月呢,就开始摆圣诞树了、悬挂圣诞老人头像海报了……
    那些璀璨灯火、大片大片的玻璃橱窗,再想起来,已经恍如梦境了。
    在街头下了车,江夏拉着越哥儿步行逛过去。一边慢慢地欣赏着各色灯盏,流连着摊位商铺上摆着的各色货品……过节的缘故,街上卖玩意儿的,买吃食的小摊子格外多,还有那种杂耍、卖艺的、耍猴的,喧嚣热闹的不行。
    防止被人流挤散了,江夏一路都紧紧拉着越哥儿的手,不时地听越哥儿兴高采烈地指点着各色好吃好玩的。
    突然,越哥儿指着前头的一个摊子道:“姐姐,快看,那边的灯好看!”
    江夏闻言看过去,果然看见那边有个摊位摆的很大,还高高的扎了架子,上边悬挂着各式灯笼,有最常见的瓜皮灯,也有八角宫灯、六角宫灯,还有走马灯。那灯点起来之后,里边的图画就会转起来,上面绘制的人物鸟虫,一张张滚动出现,就像活了一般。
    连3D电影都看过的江夏,对这种最原始的东西自然不会惊奇,只不过觉得有趣罢了。越哥儿却露出孩子的天性来,两眼亮晶晶地看着那走马灯,都不转眼珠儿了。
    江夏好笑,招呼摊主,一连要了两盏走马灯,又让越哥儿挑了好几盏其他的灯笼,一起买下来,交给身后的长运、刘水生拎着。
    遇上这么出手大方的顾客,摊主自然欢喜不已,又笑着建议道:“两位公子,咱们家的蜡烛也是最好的,耐烧不淌,一支赶得上旁人家两支用呢,两位公子要不要带上些?”
    这摊主够会做生意的,买灯笼带着买蜡烛,方便了客人,也增加了收入。
    江夏笑笑,伸手从那摊主手里接了蜡烛过来看,就见这种蜡烛长短粗细都与手指相仿,比平日里照明用的小巧的多,也精细的多,一看就知道是灯笼里专用的。别的不说,拿在手中倒是觉得沉甸甸的。
    反正都要买的,江夏也就点点头道:“那就给拿上五十支吧!”
    看着旁人家都挂了灯,江夏决定自己回去也将灯提前挂出去,不图旁的,图个乐呵呢!
    那摊主更加欢喜,连忙回身去拿蜡烛。
    正在这时,旁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