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终极调教 >

第101章

终极调教-第101章

小说: 终极调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情,而且,十分之一的几率,实在算不上高。
    只不过,当这个十分之一的分母,达到了五百这个惊人的数量之时……
    那就意味着,至少有四五十人,需要老师一个一个地服务照顾。
    这可真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对吴老师来说。
    这可真是一件困难的事儿,对杨老师和张老师来说。
    VIP新作月票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了
    我目前这个第三名的位置,估计不是一点点的悬
    很想继续求月票,只不过,连我自己都知道,各位愿意把票投给我的书友们,大约早就投到我的口袋里面。
    毕竟,本书24小时订阅最高的一章,也只有754这个数字,而我现在的月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13。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份奇迹。
    所以,我只能期待,奇迹的再次发生。
    今天,如果大家愿意的话,如果我还值得大家帮助的话,那么,请在大家阅读到本书这个位置的时候,不管自己是否还有月票,都请点击一下“投月票”的位置吧。
    也算是帮我加油。
    谢谢大家。
一二四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
    四五十人,这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对吴小雨来说,自然远够不上“问题”这个称号。
    杨赛蓝和张靖都曾经亲眼看到,当平面设计还是第一班的时候,最后几天下课之时,吴小雨的身旁,就总是会跟着一大群外来听课的家伙。
    在那个时候,那些家伙们最常见的状态,便是奋力迈动着双腿,努力追赶着吴小雨飞快的步伐,他们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倾听吴小雨一边赶路一边为他们解答的问题。
    像一般人心目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之后,会有一小段继续思索发呆回忆的时间一样,两位实习老师很清楚记得,那些被吴小雨解答了问题的家伙们,也同样如此。
    平面设计第一班的最后几天,不在学校住宿的同学们下楼回家之时,常常可以在武装部的操场、垃圾筒、篮球架、灌木丛的旁边,不时看到几个十几个微微发楞的成年男女。
    这些成年人站立的位置,往往可以连成一条笔直的线段,而这些人的躯干本身,同时也是形成这条线段的一个个等距节点。
    是的,等距。
    他们之间的距离,极其相仿,剔除掉因为性别、身高、个人习惯等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之外,谁都可以猜出,吴小雨解答他们的问题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全部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地少。当吴小雨顺利走到武装部的大门之时,众多学生们往往可以看到,吴小雨的身边,再也没有了任何一个还有疑问需要解答的家伙。
    普通情况下。从投影教室步行走到武装部地大门口,需要三分钟的时间。
    吴小雨只需要两分钟。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解答二三十几个人的问题。吴小雨平均花费的时间,不到十秒。
    这就是杨赛蓝和张靖最为羡慕。也最为佩服地地方。
    因为。直到他们自己开始为学生们解答问题地时候。两位实习老师才突然发觉。自己讲出来地话。分明和吴小雨在课堂上讲解地方式、内容极为类似。但就是不能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明白。
    这还勉强可以理解。毕竟。当吴小雨亲自讲解地时候。学生们没有听清听懂。那么同样地内容方式。从另一张嘴中吐出。无法达到预料地效果。这并不是太过希奇地事情。
    此路不通之后。杨赛蓝和张靖。很快就学习吴小雨以前地做法。更换一条思路。改变一种语言方式。从其他地角度。尝试着解决学生们地问题。
    不过。先不谈知识掌握地程度。脑浆搅拌地速度。就只谈33级寄生体察言观色地本领。瞬间分辨出学生是否能听明白地本领。飞快判断出某位学生最能接受地讲解思路地本领。两位实习老师确实还远远不如。至少。目前仍远远不如。
    于是。在吴小雨下课之后。两位实习老师绝大多数地工作时间。都消耗于为每一位不同地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碰运气一般地挑选出一种勉强适合地讲解方法。
    这是多么差劲的效率啊!
    许多个夜晚,挑灯熬夜,勤奋苦读到深夜两三点地杨赛蓝和张靖,往往在抬起头,望着雪白墙壁稍事休憩的时分,都会羞愧地生出此一类地想法。
    这么多么差劲的效率啊!
    由于以往缺乏授课经验的缘故,两位实习老师心头无比纳闷,自己每解答一个问题,都几乎要花费一分钟左右的漫长时间,但是,学生们为什么从来就没有生出什么不耐烦的表情,更没有讲出什么令人不愉快的话语。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难以思考。
    杨赛蓝和张靖,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还只有短短的一两个礼拜,经验实在过于生涩;此外,在以前两个月的学习过程中,这两位不足二十岁的孩子,早已习惯了吴小雨解决问题的超高效率,他们几近于选择性地忘记了,自己读小学初中高中时,询问老师的经历过程。
    树立的榜样过于高大,预期的目标过于广远。一旦没有达到那种成就,两位实习老师心理上,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羞愧与难过。于是,他们就没有想到,或者说,从来就没有往那个方面想一想:对五百名刚刚来到湘成电脑学校的新生们而言,不管和哪位正常的教师相比,所谓一分钟左右的问题解答时间,不但毫不“漫长”,而且极其“迅速”。
    杨赛蓝和张靖,还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能力,早已超出了普通教师的水准。
    “……将它的色相调整完毕之后,方案的修饰也就接近尾声。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再参考着左右两侧作为背景存在的舞台,稍微改变一下它的明亮程度,造成视觉对焦的假象,同时突出对比,强化效果……好,那么到此为止,整体修饰便告结束……那么……”
    说到这儿,杨赛蓝将本来就微微垂着的脑袋压得更低,使它和身前连排木椅上正坐着的,年龄绝对不会超过十五岁的小朋友平齐,最后说道:“……那么,政华,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
    只听到这三个字,杨赛蓝略微带点紧张,也略微带点期待的神情,一下子就放松下来,换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这个时候,小朋友也正继续说道:“……谢谢……我全部听懂啦!”
    说完这句话,小朋友很快就站起身,再次规规矩矩地说道:“谢谢杨老师,杨老师再见。”
    “恩,政华再见。”
    杨赛蓝点点头,这么说道。
    她点头的幅度相当轻微。一如吴小雨与人交谈时,那种平静沉稳的姿态;她说话的声音相当清晰,也一如吴小雨面对道谢时,那种清晰温和地音调。
    不用任何人的提醒。杨赛蓝就已非常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直在缓慢地,又不可阻止地向吴小雨渐渐靠拢。
    这正是她的目地。
    而且。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很久以前,杨赛蓝也原本以为。这仅仅是她一个人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不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过去之后,杨赛蓝都渐渐从张靖的身上,从何梦娇。罗丹丹地身上,从教室里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身上,甚至从龙老师、周老师、王老师地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类似的情形。
    大约,这就是“言传身教”吧。
    杨赛蓝是这么判断的。
    不过,她并不知道,这份“言传身教”的效果里面。也同样有她自己地一份功劳。
    正如杨塞蓝将吴小雨作为学习的榜样。树立的目标一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有一些学生,觉得杨老师说话交谈的口吻。说不出的温婉动听;杨老师待人接物的风范,说不出的沉稳贤淑。
    于是,他们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开始缓慢地,又不可阻止地向杨赛蓝渐渐靠拢。
    实际上,这种类型地“言传身教”,更加名副其实一些。
    小朋友走出连排木椅后,很快,一位新的学生捧着书本坐到了那个位置,开始向杨赛蓝询问自己没有听懂地问题。
    这个时候,教室里,刚刚下课时那种一起爆发的吵闹声已经消去,学生们已有一小半离开了自己地位置,由于某些学生仍在询问解惑的缘故,无论年纪大小的其他学生们,都下意识地克制着自己交谈讨论的兴趣,尽量轻手轻脚地慢慢离开。
    这种情景可不多见,这份素质,已足够令某些教育专家,科研教授,前来收集推广。
    当然,真正将这份素质的来源研究清楚,需要的不是学者。
    而是侦探。
    而且,必须是一位技艺极其精湛的侦探,那么,他才能惊奇万分地发现,这份素质的原型,归根结底,竟然是一位外星来客潜伏自身,节约能量的方式——在他沉入浏阳河底之前。
    专心于工作任务的杨赛蓝,从没有心思关注这些,又一分钟之后,她解决了又一位学生的问题。
    “谢谢杨老师,杨老师再见。”
    “恩,曾练再见。”
    趁着曾练走出连排木椅的短短间隙,杨赛蓝迅速地转转脖子,扭扭胳膊,稍稍舒展身体,以解疲乏。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杨赛蓝的目光,忽然无意间看到了教室前端,某个比较靠近讲台的位置上,正围绕着一大圈西装革履,屏息闭气的成年男女。
    那是张靖老师的工作任务。
    杨赛蓝微微笑了笑,转回目光,然后,她对着刚刚坐下来的又一位小姑娘,相当温和地问道:“刘丽霞,你好,请问你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明白呢?”
    同一个瞬间,刚才被杨赛蓝无意间扫视到的位置上,对着刚刚坐到连排木椅上的又一位中年男子,张靖相当平静沉稳地问道:“李主管,你好,请问你有什么地方需要再稍微讨论一下呢?”
    很明显,以杨赛蓝和张靖作为中心,教室中分出了两个解决问题的地点。
    其中,杨赛蓝主要帮助“新”学生们,解决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清的问题;而张靖,则主要帮助“老”学生们,分析从吴小雨的讲解内容中,引申出来的种种新思路。
    形成这种情况,是一个相对较快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杨赛蓝和张靖的身边,自然同样是“新”“老”学生兼有,不过,或许和男性比起来,女性对年纪较小的孩子们,天生就更具一份额外的吸引力。
    于是,本来比较喜欢询问杨赛蓝的。西装革履地成功人士们,渐渐很有些尴尬地发现,自己的身边,奶声奶气的声音越来越多。平均的个头越来越矮。
    同样,本来比较喜欢询问张靖地“新”学生们,也渐渐发现,自己的身边的同学们,询问的问题越来越深奥。而他们那种默契的,“哦”“哦”不已地声音。自己则完全云里雾里,莫名其妙,一点都弄不明白。
    “好,到此为止。整体思路就是这样……那么……”
    说到这儿,张靖对着身前连排木椅上正坐着的,年龄超过了四十岁地男子问道:“……那么,曾经理,请问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
    “不错……”脑袋上,头发作为一种战略性物资,平均分配到了每一条贫瘠战壕的曾经理。相当严肃地点了点头。并以一种相当认可的姿态说道:“当然,我当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张老师。非常感谢你。”
    “哪里哪里,曾经理再见。”
    微笑着和曾经理轻轻地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