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戏凰 >

第123章

戏凰-第123章

小说: 戏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福也满怀希冀地轻声道:“让我们安全地逃出去吧!”至于京城里的这些恶人,让他们相互斗好了,留福可以肯定这些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作者有话要说:  亲们,更新来了。

 第141章 扑了个空

    胶东王妃离开了千秋宫; 郑守谨原本就没有替长沙王妃讨公道的心,因此与皇后纠缠了几句便退回了含元殿; 皇上不在京城,义父也离开了,他其实并不敢惹皇后。

    邓皇后,不只是一国之母; 也代表着邓家; 皇上总会给她几分颜面,从来没有人敢小瞧这个女人,就是义父; 不逼到迫不得已的关头也只能退让。

    皇后几句话叱退了郑守谨,便陷入了沉思; 方才听郑守谨之语; 他其实并没有真正抓到害长沙王小产的人,倒可以先不理会,只悄悄将长沙王府的人手除掉了; 来个死无对证; 大罗神仙下凡也没有办法。

    只是; 郑守谨的到来毕竟打断了自己处置胶东王妃; 今天放胶东王妃走了; 来日再将她招到宫中就没有这样容易了。

    不对!皇后娘娘猛然间想了起来; 郑守谨怎么会如此巧合地在这个时候到了千秋宫?而且一开口就拿长沙王妃小产的事情威胁自己?然后自己一时心神大乱,便放了胶东王妃出宫!

    再想想胶东王府的冯参军跟在郑安身边出现在青州,皇后娘娘再不怀疑; 胶东王府的确与郑安勾结到一处!

    对于放走胶东王妃,江都王妃很是不满,母后当初让自己带胶东王妃时脸都是青的,结果却又轻易放了胶东王妃出去。刚刚郑守谨捧着父皇的宝剑进来,她吓得躲到了后面,只怕自己被重新送回皇陵。现在便走出来恶狠狠地道:“胶江王妃真是狐媚子,姓郑的看见她就走不动路了,说不定他们有什么首尾!”

    “胶东王是个傻子,”河间王妃用帕子掩着嘴笑道:“要我说胶东王妃若是与人真有首尾,应该是郑安!”郑守谨是自小就净身入宫的太监,还是个半大孩子,泼脏水也泼不到,倒是郑安成年后才净身的,相貌堂堂看起来倒像个男子。

    太子妃听了心里有些恶心,宫里规矩森严,那些乱糟糟的事根本不可能,且她不只对长沙王、胶东王心存提防,便是对河间王和江都王这两个都会威胁太子的地位弟弟也一样防着,便不愿这两个弟媳妇得意,难得地主持了一回正义,“郑安净身入宫前胶东王妃还在江阴呢。”

    河间王妃不好与太子妃顶嘴,就笑道:“母后也觉得胶东王妃与郑安有勾结呢。”

    其实皇后说的勾结才不是那个意思呢,但是江都王妃就立即又道:“可见他们就是勾结上了,至于什么时候谁又知道?”

    “你们别嚷了!”皇后娘娘本想再摔个茶杯,可她刚刚已经将案几上的茶杯扔了出去,倒摸了个空,怒火更盛,狠狠地在案上一拍,“早与郑安勾结上的是静妃和胶东王!”

    无怪当年静妃过世后胶东王能出了皇宫,明明自己已经说动了皇上留胶东王继续在宫里养病,可是皇上突然就改了主意,而一向老奸巨滑的陆相竟然也在朝中恳请将外孙接到相府——除了郑安,别人都没有这个能力!

    郑安是山阳人,早应该与静妃相识的,只是他们表面从来不来往,自己也就大意了。皇后觉得浑身的血都涌上了头,两侧太阳穴的血管呯呯地跳着,仿佛她的脑子就要爆烈了一般——原来郑安与静妃早就暗地里有来往,否则胶东王怎么能一直平安无事呢?

    那么胶东王未必真傻!

    无怪他会背那么多书;无怪薛大儒、严正等人都夸他睿智;无怪太学生们都那样崇拜他;无怪他能有如此的声望!

    真正傻的人是自己!还有眼前的这群蠢货!

    想到自己被静妃和胶东王耍了,皇后娘娘怒火攻心,哇地一声喷出一口血。

    “母后怎么了?”

    “赶紧传御医!”

    被皇后娘娘称为蠢货的一群人都围了上来,纷纷表示她们的关切。

    皇后瞧着地衣上一滩鲜红的血迹,不禁“呵呵”一笑,以前好多时候自己都没有对胶东王赶尽杀绝,就是因为他傻了,甚至近来还把矛头全部转向了长沙王府,放任胶东王在太学形成强大的影响力,还把矛头转向了颖川王,自己可真是犯下了天下的错!

    但现在胶东王暴露了,那么自己再不会手软!

    “滚开!”皇后娘娘一声低喝,声音阴冷而恐怖,将一群女子们都吓得退了开去,她站起身来,扯下身上的玉佩递给身边的女官,“拿这个到邓家调兵,立即斩杀胶东王和王妃!”

    江都王妃急忙赞同,“母后真是英明,杀了也就杀了,就算父皇回来又能怎么样?还能杀了我们给胶东王赔命?”

    可是除了她,所有的人都呆若木鸡,就连接过玉佩的女官都僵在原地没动。

    太子妃被皇后吓坏了,尽管早知道母后,也是她的姑母并不是多良善的人,但今天还是完全颠覆了太子妃心中的信念——下令直接追杀胶东王和王妃,这可是有多胆大包天!

    如此大张旗鼓地行事,父皇一定会知道,也会因此对太子不利。虽然太子妃心里也希望胶东王死掉,但却不能眼看着母后当众杀人,便浑身哆嗦着上前跪下劝道:“母后,母后,这不大妥当吧。”

    皇后一脚将太子妃踢倒,向女官喝一声,“还不快去!”看着女官急忙跑了出去才重新跌坐回座位。

    遥想当年,皇上带着几十个溃兵逃到青州时,自己一眼就看出这个落魄的男人必会有远大前程,主动劝父亲留下他,又以身相许,接着铺佐他得到了天下,自己也正位中宫。闯过了不知多少风浪的邓皇后从来都不是一个弱女子,她要靠自己赢得一切。

    胶东王逃不出自己的手心!

    江都王妃说的不错,皇上就是知道了自己杀了胶东王又怎么样?当然他一定会生气,一定会对自己发火,甚至会把自己关在千秋宫,但是他不会杀死自己,也不会杀死自己的儿子,更不会将自己杀死胶东王的实情公之于天下,最终皇位还是太子的!

    这一瞬间皇后无比的清醒,长沙王不算什么,就算有赵无敌也没关系,自己只要胶东王死,因为他是静妃的儿子!

    皇后压下又一口涌上来的鲜血,指着河间王妃和江都王妃道:“你们都去盯着!务必将胶东王府杀个鸡犬不留!”

    河间王妃一向机敏,她比太子妃还要早一刻觉得不对,母后难不成疯了,如此这般一定会闹得人尽皆知,将来怎么向父皇交待?如果父皇因此废了母后,那河间王的身份可就要由嫡皇子变成了庶皇子了。但那样太子的地位也会动摇,也算是好事,因此一时之间她反而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规劝。

    现在事关自家,她才不会同江都王妃杀向胶东王府呢,是以她只得跪下求道:“还请母后三思,为了胶东王一个傻子不值得的。”

    “傻子?”皇后冷笑了起来,“胶东王从来就不傻,他骗了我们所有人!”

    太子妃、河间王妃、江都王妃终于明白了,一时顾不问清母后怎么知道的,齐心道:“胶东王留不得了!”

    皇后娘娘便催促,“你们快出宫,点齐各府人手,与邓家合兵一处,斩杀胶东王!”

    但到了此时,河间王妃还是拉了太子妃,“东宫的兵马最多,我们一起去吧。”

    皇后固然必杀胶东王,但仍然知道不能让太子妃卷入其中,便厉声道:“胶东王府不过百人上下,你们两府只侍卫就各有几百人,再加上邓家的兵马,还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胶东王府!”

    江都王妃急着杀到胶东王妃,且她一向想不了太远,便拉着河间王妃,“嫂子我们走吧,胶东王妃逃不了的!”

    一众人杀气腾腾到了胶东王府,见府前一个人影都没有,朱红大门关得紧紧的,门上的铜钉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光,叫了半晌并无人应答,这时从各方向围住王府的参军卫帅们都来禀报,“胶东王府各门全关死了,怎么也叫不开!”

    江都王仰头大笑,“把门撞开!”

    邓十九抚掌笑道:“王爷,我们说好了,胶东王归你,王妃可要归我。”

    “那可不成,他们都是我的!”

    原来方才他们都不宫中,这一会儿被皇后派的人找了回来便一同过来。平日这两个人除了下三滥的勾当便什么也不愿意做的,只是今儿个听了这个差使倒都笑逐颜开,十分勤勉。

    江都王妃便气道:“母后命我们将胶东王府杀个鸡犬不留,谁也别想另打主意!”

    江都王一向与王妃相互厌恶,只是单独在一处时又打不过江都王妃,此时仗着身后大批的人马气概十足,批面就是一巴掌,“这里自我本王做主,你一个妇道人家赶紧滚回府里去!”

    江都王妃是习过武的,岂能被他打到,反手一掌将江都王推个趔趄,“母后命我来的,你凭什么让我回府……”

    一语未了,就听轰地一声——原来胶东王府的大门撞开了,一条宽敞的青砖大甬道直通正殿,甚至还能望到里面的内堂殿宇,一片整齐肃穆,只一个人也没有。

    江都王妃顾不得争吵,命人进去搜索,胶东王府里一切如常,甚至厨房里还摆着做了一半的膳食,但的的确确不剩一个人。

    河间王妃原不欲出头的,但事已至此,她亦知在场的两个男人都靠不上,只得一面命人回报皇后,一面派人查找胶东王府的下人,并到各城门处询问胶东王府是否出了城。

 第142章 逃亡之路

    胶东王一行出了京城一路匆匆向北; 只见官道上并没有多少行人,时不时却有一队兵士们拦路查问; 好在护卫们打出王府的旗号,就顺利放行了。

    王妃还在沉沉地睡着,胶东王轻轻地将她放在车上,嘱咐留福; “你服侍着王妃。”便起身自车子跨到了一匹上; 到了队伍的最前面问:“平日京城外面也有这么多巡查吗?”

    张长史先前护在王爷的车驾旁,现在亦跟随在王爷身边,赶紧便道:“下官许久没有出京了; 但先前从没见过这许多巡查的兵将。”

    便有两个骑着马穿着寻常百姓衣裳的人出来答话道:“这些巡查的兵将是新近才有,听说颖川王为了防牛通叛军潜入京城而派出的。”

    “牛通的叛军潜入京城?”这一定是颖川王的借口; 胶东王却不说破; 只点了点头,“你们还听了些什么?”

    “最近京城的巡查也比过去严密多了,”那两人就道:“太尉府外面似乎一直有巡查的人; 我们今天接了信儿出门时还遇到了两拨; 好在我们早换了寻常的衣裳; 又说到城外的庄子上办事才放行。”

    忽听太尉府; 张长史就吓了一跳; 虽知这两人也是王爷的手下; 但邓家嘛——毕竟在京城住了两年了,张长史也知道了些弯弯绕绕,邓家与胶东王府从来没有来往啊。

    阿忠就笑着说:“长史竟不认得; 这是邓林邓森,他们虽然出身邓家,但却是王爷的人。”邓家是一个极大的家族,大家族里面不可能没有亲疏,邓林邓森便是旁枝的旁枝,一向不被重视。不被重视也就罢了,可这兄弟俩的哥哥邓木却因为与邓十九在一起玩闹被打得重伤,抬回家就死了,邓家的嫡枝却不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